麻醉領域的應用相關知識與應對 ????
01 什么是麻醉?(了解基礎知識,消除疑惑)
日常生活中,有些人一想到手術,第一反應是“會不會很痛?”其實,麻醉技術正是為此而生的。簡單來說,麻醉是醫生借助藥物,讓人暫時失去痛感、限制運動,甚至短時失去意識。這樣一來,做手術時,無論醫生操作多復雜,病人都幾乎感受不到疼痛,也更容易配合治療。
麻醉讓醫學變得更安全,也幫助不少人減少了對手術的恐懼。比如有位中年男性,需要接受神經外科的腦脊液漏修補手術。全身麻醉一上,躺在手術臺上的那幾個小時,幾乎像睡了一覺,既舒服又順利完成了大手術。這也說明,借助麻醉,原本讓人害怕的過程,現在已變得更可控、更可接受。
02 麻醉的類型有哪些?(認識不同類型,科學選擇)
- ?? 全身麻醉: 藥物會讓人進入深睡狀態,對外部沒有任何感覺。適合大多數復雜或時間較長的手術,比如神經外科、胸腹部、骨科等。像腦脊液漏修補手術,醫生常推薦全身麻醉,因為需要讓人完全“放松”。
- ?? 局部麻醉: 只是麻痹身體的某一小塊區域,適合小范圍手術,比如牙科拔牙、小的皮膚縫合。人保持清醒,能正常說話和呼吸。
- ????? 區域麻醉: 藥物作用在身體一大塊區域(如腰麻、臂叢麻醉),適合下肢骨折、剖宮產等。不用完全睡過去,但手術部位沒有痛感。
選擇哪種麻醉,需要結合手術類型、時間長短、個人身體條件。專業的麻醉醫師會根據檢查結果,跟你溝通最合適的方案,讓安全舒適更有保障。
03 麻醉過程中的監測與管理(保障安全,降低風險)
說到麻醉過程,不少人最擔心是不是“睡死過去”,沒法醒來。其實,現在的麻醉遠比想象中嚴密、安全。手術中,麻醉科醫生會全程守在一旁,實時監控各項生命體征,包括呼吸、脈搏、血氧、血壓、體溫等,每一秒都不會掉以輕心。
以那位神經外科手術的患者為例,手術全程,麻醉醫生不僅調整麻醉藥物用量,還隨時監測失血和補液,確保身體里的水分、電解質都平衡。這樣的管理方式,大大降低了術中突發狀況的風險。如果出現任何波動,醫護人員可以立刻做出調整,讓整個過程平安無虞。
所以,雖然每個手術都伴隨風險,但現代醫學已把大部分風險控制在最小范圍。只要按要求配合,絕大多數手術中的麻醉都很安全。
04 麻醉與圍術期管理(理解圍術期的重要性)
很多人誤以為麻醉只是在手術時“打一針”,其實圍術期管理才是麻醉科醫生工作的重點。所謂圍術期,就是指手術前、手術中、手術后這段時間的全程健康管理。
手術前,麻醉醫生會了解既往病史、用藥過敏、體重體型、呼吸道及心肺功能等,做出個體化風險評估。例如,有的人有慢性病史,需要提前調整原本的用藥方案,有的還需要補做血液、心電等檢查,以發現潛在問題。
手術結束后,醫生會觀察清醒過程、呼吸道通暢、血流循環是否平穩,并根據需要安排加強監護,防止一些并發癥,比如手術后惡心、嘔吐,甚至更罕見的呼吸抑制問題。
全套管理下來,可以看作是在為每位患者“量身裁衣”,盡量減少手術相關風險。這也解釋了,為什么即使是同一個手術,不同人的麻醉和圍術期方案可能會略有不同。
05 麻醉后的恢復與注意事項(科學應對,促進康復)
很多術后病友最關心:“麻醉結束后會不會很難受?要注意些什么?”其實,大多數患者在麻醉藥效消退后會慢慢蘇醒,有時候會感到困倦、口渴或喉嚨異物感,但這類不適通常很快消失。假如出現頭痛、惡心、暫時記憶力變差,也大多是短時間的現象。
手術當天,盡量臥床休息,頭一天最好不要下床劇烈活動,不要單獨進食大量水和食物。保持安靜環境,讓身體逐步恢復。有條件的家庭,可以準備一些溫和易消化的餐點,比如小米粥、煮蛋等,有助于增加體力。但是應以醫生建議為主,尤其是涉及大手術的患者,遵醫囑為最佳。例如,正在恢復的神經外科病人,術后醫生常推薦按部就班復查,逐漸增加活動量,避免用力咳嗽,減少腦壓變化帶來的不良反應。
有些人喜歡術后很快“恢復自由身”,其實適度的休息和監測是麻醉康復期最重要的。如果自己感覺不舒服或者出現劇烈頭暈、呼吸困難、持續嘔吐等,請及時詢問醫生,千萬不要“硬抗”。
06 麻醉相關的疼痛管理(了解疼痛管理,提升生活質量)
隨著醫療水平提升,現代手術追求“無痛化”。不僅僅是手術中減少痛感,麻醉醫生還會出現在術后,從疼痛評估、用藥到非藥物方法,幫助患者度過恢復期的不適。比如術后專用的鎮痛泵(PCA)就是常用手段,病人能按需小劑量自控鎮痛,有效降低術后持續性疼痛帶來的困擾。
除了用藥,一些輔助療法也可以起到調節作用。研究提示,術后一段時間內,適當進行呼吸訓練、放松、轉移注意力等,可緩解疼痛和緊張情緒(Bijur, P. E. et al., 2001)。如果在恢復期遇到痛感難以忍受,一定要和醫護團隊溝通,及時調整鎮痛方案。別因為“怕麻煩”就自己硬扛,合適的疼痛管理能顯著提高術后生活質量(Dahl, J. B., & Kehlet, H., 2011)。
這個過程,也考驗著醫護和患者的合作。醫生會根據每個人耐受和具體病情,靈活選擇方案,讓大家都能溫和渡過術后這一關。
07 生活中的健康建議:如何應對麻醉相關問題?
- ?? 充足營養,提升恢復力: 多吃富含蛋白質(如魚、瘦肉、豆制品)、維生素豐富的蔬菜和水果,有助于術后創口愈合和抵抗力提升。術前術后維持均衡飲食,是順利恢復的小秘訣。
- ?? 合理補水,維持體內平衡: 唐突的脫水或水腫都不利于術后恢復,建議每次小口多次飲水,幫助腎臟代謝廢物,也有助于維持血液循環的穩定。
- ??? 適度休息,逐步活動: 麻醉后不要急于大幅活動,靜養幾天再逐步恢復日常生活和散步,有助于身體自行調整。
- ?? 遵醫囑,按時復查: 如果手術后醫生有具體的康復計劃或用藥提示,要認真執行。尤其是神經外科和涉及麻醉的手術,定期復查很重要。
- ?? 有異常要問醫生,不要硬扛: 任何出現持續頭暈、惡心、呼吸急促或其他不適,第一時間聯系醫生,避免耽誤病情。
最后,想提醒的是,絕大多數麻醉和手術都很安全,只要配合醫護建議、保持樂觀心態,身體能平穩過渡。家人也可以從飲食、照料和情感支持等方面幫上不少忙。
相關英文參考資料
- Bijur, P. E., Latimer, C. T., & Gallagher, E. J. (2001). Validation of a verbally administered numerical rating scale of acute pain for use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Academic Emergency Medicine, 8(12), 1153-1157.
- Dahl, J. B., & Kehlet, H. (2011). Post-operative pain management and outcomes in the 21st century. Best Practice & Research Clinical Anaesthesiology, 25(1), 1-5.
- Cousins, M.J., & Bridenbaugh, P.O. (2009). Neural Blockade in Clinical Anesthesia and Pain Medicine (4th ed.). Philadelphia: 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
- Neal, J. M., et al. (2018).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Regional Anesthesia and Pain Medicine Checklist for Managing Local Anesthetic Systemic Toxicity: 2018 Version. Regional Anesthesia and Pain Medicine, 43(2), 15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