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手術麻醉怎么選?這3種情況要特別注意!
01 泌尿手術為什么需要麻醉?
說起泌尿系統手術,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緊張”。無論是腎臟、膀胱,還是前列腺,手術基本都繞不開麻醉。其實,麻醉不僅僅是讓人“睡一覺”,更是幫助患者在手術過程中遠離痛苦,方便醫生順利操作。
泌尿系統結構復雜,器官分布深,像腎臟或膀胱這樣的部位,對疼痛和損傷很敏感。沒有麻醉,哪怕是微創的小操作,也容易帶來強烈不適。對于大多數泌尿外科手術來說,麻醉醫生會根據具體手術方式、患者的身體情況,制定合適的麻醉方案——保障患者安全、減輕痛感,同時維持血壓、呼吸等生命體征穩定。
02 不同泌尿手術該選哪種麻醉?
根據手術的大小和具體部位,麻醉方式其實不少。簡單來講,門診的小手術可以用局部麻醉,較復雜或者需要長時間操作的,要考慮椎管內或全身麻醉。
手術類型 | 常用麻醉方式 | 典型情況 |
---|---|---|
泌尿外科門診小手術 | 局部麻醉 | 如:包皮環切、表淺膀胱鏡檢查 例:35歲男性因尿道結石取出術,局部麻醉下很快完成,術中僅有輕微不適 |
經尿道前列腺手術、膀胱腫瘤電切等 | 椎管內麻醉 | 適合下腹部、會陰部位 例:65歲男性,前列腺增生,醫生選擇腰麻,手術一小時,未出現明顯不適 |
腹腔鏡腎切除、復雜結石等大型手術 | 全身麻醉 | 適合需肌肉松弛、長時間操作場合 例:57歲女性行腎腫瘤切除,靜脈加吸入全麻配合氣管插管,全程無痛感 |
03 哪些患者要提前告知醫生?
某些體質或者帶有基礎疾病的群體,面對麻醉要格外留心。提前讓麻醉醫生詳細了解,有助于規避風險。
簡單來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幾點:
- 高齡患者: 比如78歲的女性,近期還有心臟不舒服,麻醉方案要更加個性化。年紀越大,器官儲備能力下降,麻醉耐受性變差。
- 有心肺功能問題: 例如慢性咳喘、冠心病、心衰、過往心梗等,麻醉期間容易出現循環或呼吸異常。
- 藥物過敏史: 40歲男性以往對麻醉藥有過皮疹或呼吸困難,要特別標記,便于醫生準備應對措施。
- 其他慢性病: 高血壓、糖尿病、甲亢等基礎疾病,都會影響麻醉選擇和方案調整。
04 麻醉前要做哪些準備?
麻醉前的準備是不可跳過的一步,它直接關乎麻醉過程的平穩與手術安全。常見準備工作包括:
- 術前禁食: 一般要求術前6-8小時不吃不喝,減少胃內食物,防止麻醉期間誤吸。
- 藥物管理: 比如那些平時吃的降壓藥,有些需要維持,有些則應暫緩。具體要根據麻醉醫生、手術類型來判斷。
- 基礎檢查: 包括抽血、心電圖、胸片等,幫助評估各項指標,減少手術意外。
- 補充說明: 如有呼吸道感染、發熱,最好也提前告訴醫生,避免手術當天突發狀況。
05 麻醉后可能出現哪些不適?
大多數泌尿手術麻醉過后,恢復其實很平穩,但也有部分人會遇到一些“小麻煩”。這些不適一般不嚴重,短時間內處理即可。
- 惡心、嘔吐: 這是最常見的短暫反應之一,尤其全身麻醉比較明顯。通常通過藥物調整就能緩解。
- 頭暈乏力: 出現于麻醉消退初期,短時間臥床觀察再慢慢活動有助改善。
- 排尿困難: 椎管內麻醉后有時尿液排不干凈,部分患者會有暫時的尿潴留,護士會幫助解決。
- 咽喉不適: 氣管插管后嗓子干、有異物感,幾天內多喝水一般能緩解。
06 如何安全度過麻醉恢復期?
麻醉之后的恢復,跟手術同樣關鍵。一般清醒后,護士會讓患者慢慢轉動身體,避免體位性頭暈。椎管內麻醉需要平躺一段時間,有助于降低腰背痛和頭痛風險。
- 監測生命體征: 麻醉蘇醒期間定時測量血壓、心率和血氧,發現問題及時干預。
- 水分和飲食: 剛麻醉醒來不要急于大量喝水,可以先少量多次,再慢慢過渡到正常飲食。
- 避免劇烈活動: 身體還未完全歸位時,太劇烈的動作容易頭暈或傷口出血。
- 耐心等待: 有的患者可能會感到有點累或者困,給身體一點時間,不必焦慮。
07 附:泌尿手術麻醉后的科學自我管理TIPS
有時,家人也會替患者著急。其實,整個麻醉過程和恢復期,醫生和護士都會全程跟進。相信專業,也聆聽身體的信號,不要過度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