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縱韌帶骨化病因尚不明確,是系統因素和局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系統因素包括種族、年齡、飲食、糖及鈣代謝異常、激素功能障礙和基因變異等;局部因素包括椎間盤退變、椎體不穩定等。
基本病因
1、后縱韌帶骨化相關因素
(1)種族差異:多種研究發現本病多見于亞洲人群,有明顯地區分布差異和人種差異。
(2)遺傳因素:近年研究發現本病存在易感基因,很多患者有家族發病史。
(3)頸椎局部因素:有些學者認為C-OPLL 可能是由頸椎退變或增生的骨贅壓迫后縱韌帶,導致局部受力改變所致,C-OPLL 患者頸椎活動及椎間盤髓核退變突出等會改變椎間盤內部應力的正常分布,從而導致后縱韌帶承受的張力增高,患者長期受到這種異常的應力刺激。會加快后縱韌帶骨化的進展。
(4)骨骼代謝相關因子的作用:后縱韌帶內間葉細胞對各種生長因子反應而增殖,引起纖維性和非纖維性組織(主要是黏多糖)增加,分化為軟骨,然后鈣化,血管長入后進而骨化,形成成熟的板層骨。
(5)內分泌代謝因素:有研究表明,肥胖癥、糖尿病與本病有一定關聯。同時,C-OPLL細胞的增生和分化還受到甲狀旁腺激素、降鈣素、堿性磷酸酶、cAMP、1, 25-二羥維生素 D3 等骨相關激素的調控。
2、脊髓受壓癥狀發生機制
頸椎后縱韌帶骨化后會產生脊髓壓迫癥狀,主要原因是骨化組織下方的非骨化韌帶組織肥厚,引起后縱韌帶骨化灶向椎管內橫向和縱向生長,使椎管容積變小,壓迫脊髓和神經根,甚至阻斷脊髓前動脈,這個過程是逐漸進展的,故患者的表現多是逐漸加重的。
危險因素
1、種族差異,亞洲人群發病較多。
2、遺傳因素,有此疾病家族史。
3、頸椎損傷史。
4、糖尿病史、糖代謝異常。
5、不良飲食習慣,如高鹽、低蛋白飲食。
6、年齡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