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認為炎癥,多是“熱邪”作祟,體內環境混亂了。講究調和五臟六腑,用草藥、食材慢慢緩解。和西醫直接消炎的思路不同,中醫藥更像是在調解一個復雜“生態圈”里的失衡,而不是單打獨斗。??
小貼士:陰陽平衡不只是抽象理論,比如睡眠、飲食、情緒,都會影響身體的和諧。常見的“上火”“氣郁”等,其實都是這種哲學的生活化表達。
溫馨提示:本頁面科普內容僅為健康信息的傳遞,不作為疾病診斷及醫療依據。如身體有不適癥狀,請及時到正規醫療機構檢查就診。
成分類別 | 代表性中藥 | 主要功效 |
---|---|---|
黃酮 | 黃芩、板藍根 | 清熱、抗氧化、緩解炎癥 |
萜類 | 丹參、穿心蓮 | 調節免疫、減輕腫脹 |
皂苷 | 柴胡、人參 | 增強免疫、調節慢性炎癥 |
研究發現 | 臨床關聯 |
---|---|
黃芩素可抑制炎癥信號路徑(NF-κB)[1] | 用于輔助慢性咽炎、呼吸道感染 |
柴胡甙B對巨噬細胞有調節作用[2] | 應用于慢性肝炎和炎性疾病調理 |
丹參酮IIA抑制炎癥介質釋放[3] | 心血管疾病的輔助治療 |
中藥抗炎 | 西藥抗炎 | |
---|---|---|
理念 | 整體調和、扶正祛邪 | 直接靶向、速效抑制 |
優點 | 副反應相對少;適用于慢性、亞急性炎癥 | 見效快;針對急性劇烈炎癥更有效 |
不足 | 起效慢,部分方劑成分機制不明 | 易有腸胃影響、肝腎負擔、過敏反應 |
中藥推薦 | 功效 | 食用建議 |
---|---|---|
菊花 | 清熱明目,輔助緩解“上火”癥狀 | 泡水、小量搭配綠茶飲用 |
金銀花 | 清熱解毒、舒緩喉嚨不適 | 搭配淡鹽水適量飲用,感冒易感期可用 |
枸杞子 | 滋陰補腎,調和免疫力 | 每天泡水10粒左右,長期堅持見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