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高溫高濕的環境可以顯著增加熱相關疾病的風險,尤其對老年人和基礎病人群威脅最大(Guo Y. et al., 2017)。
不過,適當注意飲食、作息,大多數人不會出現嚴重健康問題。
04 從中醫角度看三伏天:為什么養陽補氣很重要?
中醫常說,“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三伏天正是陽氣最旺的時節。身體好比一座“能量工廠”,需要高效運轉才能對抗外界濕熱。
中醫認為,這時候“外濕”困于體表,容易加重“內濕”,導致氣機不暢,整個人會變得沒精神,脾胃也跟著受累。身體比較虛弱的人,偶爾會因為陽氣不足,出現輕度浮腫、長口瘡、容易咳嗽等小問題(Zhang B. et al., 2020)。
?? 中醫小提示:三伏天順應天時、適度養陽補氣,有助于提升免疫力和自愈能力。
06 三伏天的傳統中醫保?。喊摹⒐勿鹋c推拿
每到三伏天,不少人會去中醫館做“三伏灸”。艾灸就像為身體“定期檢修”,主要在某些穴位溫熱身體,幫助舒經通絡、祛除體內濕氣。
有位53歲的男性老師,每年入伏都會出現肩背酸痛、偶有口腔潰瘍。接受3次艾灸和一次推拿后,酸痛癥狀明顯減輕,睡眠也改善了不少。
除了艾灸,刮痧和推拿在緩解輕度肌肉疲勞、調節氣血方面也有一定幫助。
不過,濕疹等皮膚病、嚴重慢性病人群或者孕婦,施用前最好提前咨詢專業中醫,避免出現意外反應。
?? 注意:任何保健手法都應適度,身體虛弱或有基礎病時優先醫生指導。
07 三伏天的作息、運動與情緒管理建議
作息跟著自然節奏走,晚上早點休息,中午適當午睡,有助于恢復體力。暴曬時段(一般中午11點到下午4點)最好減少戶外活動。如果非得出行,遮陽、防曬、水分補充都不能少。
- 運動盡量安排在清晨或傍晚,避免高溫時段劇烈活動。
- 汗濕衣服應及時更換,保持皮膚干爽,減少濕疹發生。
- 高溫容易心浮氣躁,試著多做些慢呼吸練習,或散步、聽音樂,讓情緒穩定下來。
工作壓力大的人,三伏天易感焦躁。其實,這種情緒容易被忽視,但長期下去也會拖慢身體恢復速度。
?? 友情提示:三伏天宜身心同步調養,別讓壓力堆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