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對麻醉的印象還停留在“睡一覺,醒來就好了”。但如果你經歷過大型手術,或者陪家人走過手術室門口的焦灼時刻,就會發現麻醉不只讓人睡著那么簡單。其實,麻醉醫生守護著患者每一次呼吸和心跳,在手術、蘇醒、恢復的每個環節都扮演著關鍵角色。不管是微創操作還是復雜治療,手術團隊里不可或缺的一環,就是麻醉科。
01 麻醉在手術中的角色是什么?
簡單來講,麻醉讓手術變得可能。無論是切除闌尾,還是做心臟搭橋,沒有麻醉,患者可能承受劇烈疼痛,身體出現不適的反應,甚至危險。麻醉藥能抑制痛覺、讓患者安靜下來,有時還會讓身體局部或全部失去活動能力。
麻醉醫生要根據每個人的身體狀況,選擇合適的藥物和劑量。在手術期間,他們持續監控,隨時應對突發情況??梢园崖樽韼熛胂蟪?“手術室里的守護者”:不僅負責讓人舒服地入睡,更要保證整個身體狀態處于安全范圍。
02 麻醉如何管理圍術期生命體征?
- 心率和血壓:手術過程中,患者的情緒和用藥都可能讓心跳加快或減慢。麻醉醫生通過藥物和監測設備,隨時調節,防止突然升高或下降。
- 呼吸和氧飽和度:全身麻醉時,呼吸可能減弱甚至暫停。醫生會用呼吸機輔助,持續測量氧氣含量,確保沒有低氧風險。
- 體溫和液體平衡:手術時間長、失血或者環境溫度變化,都可能引起體溫波動,還要避免脫水或水腫。因此需要精準管理補液和保溫。
03 麻醉領域涉及哪些重癥監護與急救復蘇的應用?
說起來,麻醉科不只是手術“配角”,也是重癥和急救的專家。很多情況下,比如患者術后出現休克、呼吸暫停、心臟驟停,麻醉醫生會在第一時間參與搶救。他們熟悉各種生命支持設備,能迅速建立靜脈通道、氣道管理,參與心肺復蘇等急救措施。有時,麻醉醫生還要擔任重癥監護病房(ICU)里的核心崗位,處理多器官功能障礙、復雜感染等問題。
這些環節對臨床經驗非常依賴,需要靈敏的應變能力。通過麻醉及復蘇技術,極大提升了危重患者的生存機會。
04 疼痛治療在麻醉領域中的重要性是什么?
麻醉科不僅僅讓人睡著,疼痛治療也是他們的“主業”,尤其在手術后。合適的麻醉方法能屏蔽手術期間的痛覺,術后則通過鎮痛泵、局部麻醉或口服藥物,幫患者度過恢復的難關。
比如有些人腰部手術后,疼痛可以像“潮水”一樣反復襲來,麻醉醫生會根據所選方案精準調節用藥,幫助減輕不適,提升早期活動能力,也間接預防了慢性疼痛的發生。疼痛治療已被多項研究證明,有助于減少術后并發癥,提高生活質量(Apfelbaum et al., Anesthesiology, 2012)。
05 麻醉與手術治療的配合如何影響患者的康復?
手術能否順利,術后多久能下床,這其實和麻醉密不可分。麻醉方式的選擇、用藥方案的制定,對恢復影響很大。例如局麻能讓患者早期活動,全麻則能應對復雜高風險操作。麻醉醫生在整個圍手術期,會幫助控制疼痛、減少應激反應和并發癥,這些都能讓患者縮短住院時間,恢復日常生活速度更快。
早期活動、飲食恢復,甚至心理情緒,麻醉科都提供專業支持。這樣一來,患者的整體康復質量有了保障,術后體驗也更好。很多臨床數據顯示,麻醉和手術團隊的協作直接決定了治療效果(Beck et al., European Journal of Anaesthesiology, 2023)。
06 如何選擇合適的麻醉方式?
麻醉不是“一刀切”,選擇什么樣的麻醉方式,要看手術類型、患者的年齡、健康狀況,以及術后期望恢復的速度。例如,輸尿管結石、腎積水這類手術,一般會選擇全麻或腰麻方式,確保操作安全順暢;老年人、合并高血壓或慢性疾病時,麻醉方案更加個性化,需要綜合評估風險和康復需求。
手術前,麻醉科醫生會詳細詢問既往病史、過敏情況,再結合檢查結果制定方案。讓患者和家屬明白,每一次麻醉都是定制的,目標是最大程度上保障安全,以及恢復的質量。
07 麻醉相關健康風險分析(為什么會得病?)
很多人關心麻醉有沒有風險。其實,風險來源于多方面:年齡越大,身體適應能力下降,麻醉后出現心臟、呼吸或神經反應的概率比年輕人高。例如老年患者合并高血壓、糖尿病,術中血壓、血糖都可能波動,而且腎功能下降也會影響藥物代謝。
遺傳與慢病也會增加風險:有些家族麻醉藥過敏史、代謝異常、或本身有心血管病,手術前都需要特別評估。還有就是,飲食過多鹽分、動物蛋白,長時間缺水,容易導致腎結石出現(Feng Zengkun, Causes and symptoms of ureter stones, Asia MD, 2022)。
除此以外,肥胖、長期抽煙或者有慢性感染,都會讓麻醉和手術的耐受性下降。麻醉醫生會按照美國麻醉醫師學會(ASA)分級,根據患者綜合風險調配方案,降低并發癥機會。
08 日常預防及術前食療建議
說起預防麻醉相關的風險,優化營養和生活習慣很重要??梢酝ㄟ^下面這些方法來幫助身體適應手術和麻醉:
- 新鮮蔬果 + 增強免疫力 + 建議每天2-3種搭配,手術前適量增加深色果蔬,如菠菜、藍莓
- 優質蛋白 + 促進康復 + 建議飯菜中加入魚、豆制品、雞蛋,有助于組織修復
- 高鉀食物 + 保護心臟和血壓 + 如香蕉、土豆,適合高血壓患者
- 足夠飲水 + 預防結石 + 每天保證1500-2000ml水分,減少腎臟負擔
- 全谷類食物 + 調節血糖 + 如燕麥、糙米,幫助能量平穩釋放
除此之外,有慢性病史的人,建議提前到正規醫院做全面評估,例如高血壓患者按照醫囑調整用藥,糖尿病人控制好血糖水平,都能為麻醉和手術增加“安全墊”。
長者和體重超標的人群,平時多活動,控制體重,也有助于恢復。
小結與行動建議
其實,麻醉不是遙遠的醫學技術,它在每一次手術,每一次疼痛緩解、危重搶救中都悄然發揮著巨大作用。大家關注麻醉,就是關注自己的每一次治療體驗。和麻醉醫生多溝通,保持健康生活習慣,術前做好準備,會讓手術變得更安全,也讓恢復更順暢。
如果你或家人即將接受手術,不妨提前咨詢,積極配合醫生方案,這樣會減少不確定性,增強信心。
- 手術前如有基礎病,主動告知醫生,按要求調藥
- 飲食健康,多吃蔬果,切忌暴飲暴食
- 術后早期康復盡可能配合,遇到不適及時反饋
- 每個人的情況都獨特,麻醉方案要“定制”,不要套用他人經驗
- 與醫生保持交流,遇到問題隨時尋求幫助
醫學的進步讓手術變得可控,安全,但不等于沒有風險。麻醉科的專業支持,是每一次手術成功的重要基石。只要注意準備和溝通,身體和心理都會更加安心。
主要參考文獻:
- Butterworth, J.F., Mackey, D.C., & Wasnick, J.D. (2020). Clinical Anesthesia (8th ed). Philadelphia: Wolters Kluwer.
- Apfelbaum, J.L., Chen, C., Mehta, S.S., & Gan, T.J. (2012). "Postoperative pain experience: Results from a national survey suggest postoperative pain continues to be undermanaged." Anesthesiology, 117(4), 867-874.
- Beck, C., Bauer, M., & Ganter, M. (2023). "Collaboration in perioperative care: Impact on clinical outcomes." European Journal of Anaesthesiology, 40(3), 183-190.
- Zengkun, F. (2022). "Causes and symptoms of ureter stones." Asia MD. https://asiamd.com/ureter-ston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