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闌尾炎手術中的麻醉管理:麻醉科的視角
01 日常場景下的闌尾炎:小問題還是急診?
有時,肚子右下方突然出現一陣陣的不適,像是小動物在腸道里來回亂竄。剛開始時,這種不舒服可能只是輕微的脹痛;很多人會以為是吃壞肚子,或者只是普通消化不良。但在急性闌尾炎中,這種變化可能十分隱蔽。家庭聚會后,偶有成員感到莫名的腹部異樣,這也許就是疾病悄然而至的表現。簡單來說,闌尾炎的起初并不張揚,和感冒一樣讓人容易忽略,但其發展速度卻不容小覷。
闌尾,其實是人體消化道的一個“小盲端”,年紀漸長后功能逐步減退。但在它變得多余時,反而容易成為“麻煩制造者”。急性闌尾炎屬于突發性疾病,往往在數小時內就可能從輕微變為明顯。醫學研究表明,早期信號往往容易被日?,嵤卵谏w (Mayo Clinic, 2022) 。因此,這種腹部的小變化,值得我們每個人自己留心。
02 明顯癥狀出現時要做什么?
- ?? 持續且定位明確的右下腹疼痛: 當腹痛開始集中在右下腹,并且變得持續,動作如起身、走路時加重,就要引起注意。這不是普通的腸絞痛,而是真正的警示信號。臨床上,像59歲女性患者那樣,最初只是偶爾脹痛,幾小時后才發現局部壓痛,實際由局部炎癥導致。
- ?? 食欲減退、想吐: 惡心、嘔吐并非每次都有,但一旦出現,結合腹部疼痛,對診斷非常重要。通常,食欲減退是腸道受到炎癥刺激后的反應。
- ??? 體檢與檢查: 一旦出現持續腹痛,最好到醫院查體。醫生通過右下腹部壓痛或CT/B超等影像檢查,能迅速明確診斷。比如急診CT顯示闌尾腫脹、有滲出,就可以直接決定手術方案。
總結來說,持續、定位明確的右下腹疼痛,伴隨食欲減退或惡心,應第一時間考慮就醫。糾結是否觀察一天,可能錯過最佳處理時機。
03 麻醉為什么重要?——手術安全的守門人
說起來,麻醉并不是“讓人睡一覺那么簡單”。在急性闌尾炎手術中,麻醉不僅讓患者在手術期間沒有痛感,更負責生命體征的穩定。除了控制疼痛,還保障心跳、呼吸、血壓這些關鍵參數實時穩定。
麻醉科的核心工作不僅是“打麻藥”,而是在整個手術過程中如同給身體加上一道保護屏障。如果沒有麻醉,許多手術根本無法安全進行。麻醉方式的選擇——包括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需要根據病情、患者基礎狀態綜合判斷(如年齡、體重、器官功能),每個環節都密不可分。參考數據也顯示,在腹腔鏡闌尾切除術中,全身麻醉已成為主流項(Suter et al., 2021)。
??? 麻醉的本質就是手術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線。手術期間,麻醉醫生實時監測各種生理參數,及時發現異常并調整藥物,確保手術平穩度過。對患者來說,這是一場看不見的“守護戰”。
04 手術前的全面“體檢”:為什么不能省略?
很多人覺得手術前的問診和檢查是流程上的“繁瑣”,但實際上,這一步至關重要。麻醉醫生需要了解你的過往疾病、手術史、藥物過敏、用藥習慣等,以防在麻醉過程中出現不可預知的反應。
以59歲女性患者為例,她既往沒有重大疾病,也沒有手術史,這讓麻醉風險降低不少。對于老年人、兒童、高血壓或呼吸病患者,評估內容就更復雜:包括心臟、肺功能測試,可能還要做血液和尿液化驗。醫生需要綜合所有信息,制定最合適的麻醉方案。
- 1. 病史問詢: 包括過敏史、慢性病、有無用藥依賴。
- 2. 實體檢查: 體格檢查幫助醫生判斷是否適合麻醉和手術。
- 3. 輔助檢查: 如血常規和肝腎功能,有前提才能安全麻醉。
其實,這一步就是為患者排除隱患,讓麻醉更安心。如果能主動配合問診和體檢,醫生就能更準確制定方案。
05 麻醉方法有哪些?監測到底做了什么?
急性闌尾炎切除術多采用全身麻醉。麻醉方式的不同,決定著術中體驗和監護手段。全身麻醉是通過藥物讓患者意識、感覺完全消失,手術過程中不會有痛覺。局部麻醉則只麻醉腹部下方部分區域,但對于闌尾炎手術通常不適用。
- ?? 鎮靜類藥物: 保證患者在手術過程中情緒平穩,不出現緊張或焦慮。
- ?? 鎮痛類藥物: 讓患者沒法感受到疼痛,防止因疼痛而出現應激反應。
- ?? 肌松類藥物: 幫助外科醫生操作,肌肉不會不自主收縮。
手術期間,麻醉醫生實時監測心電、血氧、血壓、體溫等。每一項數據都緊密關聯患者安全。其實,這些監測就像是為身體安上多重警報器。如果發現任何異動,醫生立即調整藥物或設備,確保無恙。
06 手術后的恢復期:飲食、活動與復查
手術做完,并不意味著“健康歸來”的一瞬間。術后護理直接影響恢復速度和傷口愈合。
- ?? 飲食調整: 術后開始以流食為主,比如牛奶、豆漿,等到消化適應后,再逐漸過渡到半流食和軟食(如白粥、面條)。這樣有利于腸道恢復,不給手術部位增加負擔。
- ???♂? 早期活動: 有條件的話,手術后早早下床活動能幫助防止腸道粘連、加快恢復。不是劇烈運動,而是簡單起身、走動,促進身體循環。
- ? 定期復查: 手術后幾周內,建議定期到醫院復查。檢查恢復情況,確保沒有并發癥或者感染發生,尤其是傷口附近紅腫、分泌物增多要及時反饋醫生。
這些建議,并非一成不變。不同體質和恢復情況,進食和活動節奏可以適當調整。畢竟,每個人都不一樣。
07 麻醉的潛在風險與應對方法
雖然現在的麻醉技術很成熟,絕大多數人可以安全度過手術,但依舊有少部分人可能會遇到麻醉后的不適。
- ?? 術后疼痛: 麻醉藥效過去后,部分患者會有短暫的腹部或手術切口疼痛。通常醫生會根據疼痛強度,酌情給予鎮痛藥。比如59歲女性患者,術后用藥控制疼痛,順利恢復。
- ?? 惡心、嘔吐: 一些人麻醉蘇醒后會出現惡心、想吐,這多是藥物的暫時作用,一般持續數小時即可緩解??蛇m當調整飲食、休息,醫生也會適時用藥控制。
- ?? 呼吸或心臟反應: 個別患者可能在麻醉過程中出現呼吸變慢、心跳異常。提前評估可以規避許多問題,麻醉醫生全程實時監控。
其實出現輕微不適不用過度焦慮,絕大多數均可通過調整用藥或短暫休息解決。任何較重的不舒服,及時與醫生溝通,是最佳方法。
08 實用的飲食&預防建議
闌尾炎的發生跟日常飲食和生活習慣關系密切。預防方面,推薦從正面出發,注重營養結構和腸道健康。??
- 蔬菜水果(豐富膳食纖維,有助腸道通暢): 每餐多吃葉菜、水果,讓腸道“輕盈工作”,也可降低糞石堵塞闌尾管腔的發生率。
- 充足水分(維持腸道潤滑): 日常多飲水,避免腸道干燥,能幫助食物殘渣順利通過。
- 低脂飲食(減少腸道負擔): 用溫和方式烹飪,選擇少油、輕口味的菜式,這樣腸道壓力小,更有助于整體健康。
- 定期體檢: 建議40歲后,每兩年安排腹部B超或相關檢查。簡單來說,不適時就醫,平時定期體檢可以早點發現異常。
如果家里有人反復出現腹部不適,或有闌尾炎家族史,主動關注腸道健康真的很有好處。最全面的建議永遠是:吃得多樣、飲食規律、保持適量運動,腸道才能保持活力。
09 特殊群體的差異化關注
不同人群,闌尾炎和麻醉的風險都不一樣。例如老年人因為疼痛感較低,經常延誤診斷;兒童則恢復快,但并發癥比例略高。孕婦手術風險稍大,但在醫生評估下同樣可以有安全方案。如果身邊有這些特殊群體,遇到腹痛不明原因,別拖延,及時就醫很重要。
- 老年人: 腹痛癥狀常被誤判,需要特別重視體檢和影像學檢查的細致觀察(Alves et al., 2019)。
- 兒童: 疾病進展快,適合較早手術,術后活動需適度。
- 孕婦: 闌尾炎可通過腹腔鏡手術安全處理。醫生會根據孕期階段做專門方案。
其實,每個人都可以找到最合適、最安全的處理方式。提前溝通,讓醫生更好幫你做決定,這一點很實用。
10 行動起來:健康的下一步
急性闌尾炎聽起來離生活很遠,實際上就在我們身邊。掌握早期識別癥狀、了解麻醉的安全流程、注意術后護理和飲食,都是對自己健康的“投資”。每次腹部無名疼痛,都值得多一個警覺;每次主動檢查,都是更好方案的起點。不要等到問題變大再行動,平常生活中的小細節,其實已經是最好的預防。
如果你覺得有風險,或者家人已經出現不適,只需多一點關注,就可能避免一個大麻煩。別忽視自己的腸道“求救信號”,健康路上,早一步行動總是有好處的。
英文參考文獻
- Mayo Clinic. (2022). Appendicitis: Symptoms and Causes. Mayo Foundation for Medical Education and Research. https://www.mayoclinic.org/diseases-conditions/appendicitis/symptoms-causes/syc-20369543
- Suter, M., & Pullan, R. D. (2021). 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 Indications and Techniques. Surgical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 101(5), 999–1012.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39610921000195
- Alves, N. M., et al. (2019). Appendicitis in Elderly Patien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rgery, 62, 62-68.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1419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