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呼吸道感染:了解癥狀、原因及有效應對策略
天氣一變涼,身邊不少人開始鼻塞、咽干、咳嗽。也許你在菜場碰到的鄰居,正為早上突然的喉嚨痛犯愁,或者老伴正在為夜里不斷的咳嗽難以入睡。這些看似普通的小毛病,實際上很可能就是上呼吸道感染“找上門”。和感冒不同,上呼吸道感染背后原因很多,有些處理不當還會拖成大麻煩。其實,早早掌握科學的應對方法,才能讓生活少些煩惱,多份踏實。
01 什么是上呼吸道感染???
簡單來說,上呼吸道感染主要影響鼻腔、咽喉和喉部,是我們日常最常見的一類呼吸道疾病。它像家門口的小麻煩,來的突然、去得也快,大部分人都會在一年中遇上幾回?!吧虾粑馈敝傅木褪潜亲拥胶韲颠@一段,如果這里的黏膜突然發炎、不舒服,通常就是得了上呼吸道感染。
醫學界會叫它“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上感”或“普通感冒”等。其實,許多人把感冒當成小事,但對于免疫力弱的老人、小孩或者本身體質較弱的人,上呼吸道感染帶來的影響就不容小覷了[1]。
生活中一些常見場景,比如地鐵內有人咳嗽、親友之間共享餐具等,都是“感染小路口”。如果不慎進了病毒或細菌的大門,通常幾天后就出現癥狀。它不像大病那樣突然讓人倒下,但帶來的不適會影響整天的狀態。
02 哪些癥狀提示需要及時就醫???
- 咳嗽持續不退:原本以為是小感冒,咳了三天還不見好轉,尤其是夜里咳嗽影響睡眠,這種情況最好別拖,及時問詢醫生。
- 發熱超過3天:初期輕微低熱可能見怪不怪,但連續高燒,尤其超過39°C,表示身體正在艱難“抗戰”,建議盡快就醫。
- 喉嚨痛嚴重影響進食:原本只是咽部不適,后期發展到難以咽下食物甚至水時,警惕炎癥已經比較明顯,需要專業處理。
- 氣喘或呼吸急促:老人、小孩或本身有基礎病的人出現胸悶、呼吸急促,提示病情有所加重,要高度警惕。
- 出現特殊癥狀:如聲音沙啞嚴重、咳嗽帶血、嚴重頭痛、持續嘔吐等,都不是單純的“小感冒”,屬于需要及時醫療干預的情況。
- 典型病例提示: 有位68歲的女性,最近因持續咳嗽、喉嚨疼痛被家人帶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經診斷為上呼吸道感染,醫生為她開具中成藥口服液,并囑咐堅持用藥和休息。這種案例說明,老年人即便癥狀不算特別嚴重,一旦持續時間長,及時就醫、規范用藥尤其關鍵。
有些人以為忍一忍就過去,實際上某些癥狀出現已經是身體發出“警報”。對非典型反復或者加重的癥狀,還是要選擇聽聽專業醫生怎么說。
03 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致病因素是什么???
多數上呼吸道感染是由病毒“入侵”引發,比如常見的鼻病毒、冠狀病毒、流感病毒等。這些微生物雖然肉眼看不到,但能夠通過空氣飛沫、接觸病人用物甚至手部傳播。很多時候,一個打噴嚏就能讓附近的空氣充滿病毒,手摸病人門把手、手機,也容易把病毒帶到自己身上。
不僅如此,細菌也有“趁虛而入”的機會。最初明明只是輕微的病毒感染,后期可能因為身體抵抗力下降,細菌乘機加入,引發更加嚴重的炎癥反應[2]。
年齡增長、慢性疾病或免疫功能下降會讓抵抗力減弱,感染風險明顯升高。比如高齡人群、新冠病后體弱,或有糖尿病、慢性腎病、慢阻肺等基礎疾病的人,對感染的“防火墻”就沒那么堅固了。
另外,環境污染(像PM2.5、粉塵)、天氣驟變、長時間聚集于人多空氣不流通的場所,也是感染高發的導火索。生活中,秋冬季節、人口密集的醫院、學校、地鐵、養老院更容易爆發“集體感冒”[3]。
有時家里的小朋友剛上幼兒園,三天兩頭就“帶病回家”,這種“群體密集、攜帶傳播”的現象常見于流感和其它病毒高發季節。
04 上呼吸道感染的常見診斷步驟是什么???
- 詳細病史詢問: 醫生會先問清楚癥狀出現多久,有沒有發熱、咳嗽、喉嚨疼,近期有無接觸生病的人,既往有無慢性病等。
- 體格檢查: 通過望聞問切,比如觀察喉嚨是否發紅、扁桃體有無腫大,聽診肺部是否有異常呼吸音,結合觸摸頸部淋巴結。
- 必要的實驗室檢查: 部分患者如果病情不典型或者持續加重,醫生會安排血常規、C反應蛋白、病毒抗原檢測、咽拭子培養等,以便鑒別其他可能的疾?。ㄈ绶窝住⒅夤苎椎龋?。
- 聚焦特定人群: 高齡、慢性病人、免疫力明顯低下者如出現非典型或者持續癥狀,醫生會更加重視診斷,主動排查更嚴重的感染風險,比如肺炎。
現代醫學注重“多學科協作”,部分病例需要耳鼻喉、全科、兒科醫生協同判斷。如果有不放心、癥狀變化快的情況,也可以就近社區衛生機構尋求幫助,減少不必要的等待和焦慮。
05 有效治療上呼吸道感染的方法有哪些???
治療目標其實很簡單:一是減輕難受的癥狀,讓人睡得著、吃得下;二是讓身體盡快恢復體力。對于絕大多數由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并不需要抗生素,更多是靠自我恢復和合理用藥緩解不適。
- 解熱鎮痛藥: 發燒、頭疼明顯時,可以在醫生指導下選擇對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藥物退燒止痛,但不宜自行濫用。
- 止咳化痰藥: 針對干咳、咳痰不適的情況,適當使用宣肺止咳的西藥或中成藥,有助于緩解咳嗽。
- 局部用藥: 咽喉含片、噴霧劑可以用于緩解局部疼痛,但要關注說明書和醫生推薦。
- 中成藥輔助: 根據醫生建議,部分人可以選擇中成藥口服液,注意規范用量和療程。例如,臨床上有68歲女性患者因上呼吸道感染,按每次1支、每日3次規律服用中成藥口服液兩個療程,不僅加快了恢復,也避免了病情拖延。
- 保持休息和水分: 這是最基礎但最容易被忽視的部分。充足的睡眠和補水,有利于粘膜修復和身體自愈。
- 警惕病情轉化: 如果短時間內癥狀急劇加重,或合并新發癥狀(比如胸痛、憋氣),需要及時到醫院,不能依賴自我用藥拖延病情。
上呼吸道感染一般1-2周內好轉,部分人群(如老年慢性病患者、兒童)可能會拖得更久,這時需要和主診醫生密切溝通用藥調整,避免“拖成”更深的感染。
06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管理上呼吸道感染???
- 充足飲水: ?? 每天適度多喝水,有助于保持呼吸道濕潤,幫助黏液排出。
- 均衡飲食: ?? 新鮮蔬菜和水果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A和礦物質,有助于提升免疫力。例如:橙子、獼猴桃、胡蘿卜、菠菜。
- 優質蛋白: ?? 雞蛋、豆制品、禽肉等,有助于身體恢復和抗感染,建議每天適量攝入。
- 適當運動: 輕度鍛煉,比如快步走、伸展操,可以提升全身免疫力,不過在發熱或癥狀明顯時建議休息,等癥狀基本恢復后再恢復運動。
- 充足睡眠: 良好的休息是恢復健康的底氣,建議規律作息,保證每晚7-8小時睡眠。
- 保持環境清潔濕潤: 尤其是在空調房或秋冬季,適度加濕有助于呼吸道舒適,減少病菌傳播機會。
- 避免長時間暴露在人群密集環境: 呼吸道疾病高發期減少外出、戴口罩,有助于降低感染風險。
- 定期手部清潔: 使用流動水和洗手液徹底清潔,防止病毒“搭便車”進入身體。
- 定期通風: 家里、辦公室都要保持空氣流通,細菌和病毒更容易隨空氣流走。
日常管理,其實就是把“健康的生活習慣”慢慢養成,每天做好一件小事,比突然用力預防更有效。
總的來說,上呼吸道感染雖常見,但不小視。關鍵還是發現苗頭時,別拖、別躲,適當及早就醫,用好藥、養好身,順利度過“小麻煩”。經過科學的管理,絕大部分人都能很快康復,只有極少數才會因拖延遺漏而轉成“大問題”。與家人互相關心、日常多點防護,生活自然能平安順暢一點。
引用文獻
- Heikkinen, T., & J?rvinen, A. (2003). The common cold. The Lancet, 361(9351), 51-59.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03)12162-9
- Eccles, R. (2005). Understanding the symptoms of the common cold and influenza. 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 5(11), 718-725. https://doi.org/10.1016/S1473-3099(05)70270-X
- Monto, A. S. (2002). Epidemiology of viral respiratory infections.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 112(Suppl 6A), 4S-12S. https://doi.org/10.1016/S0002-9343(01)010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