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秘的征兆:解讀2型糖尿病的早期癥狀
廚房里,老王最近總覺得口干,總愛去廚房接水。他以為自己上火或者天氣太干,可喝了水也總覺得渴,晚上起夜次數變多,還總想靠休息緩解疲勞。家人覺得沒啥,一切照舊。其實,這樣的小變化有時候,就是身體在用很隱晦的方式提醒我們:可能有重要的健康問題正在悄悄到來。2型糖尿病,往往就是這樣,沒有很明顯的“鬧鐘”,慢慢地潛伏在生活里。
01 簡單說說:2型糖尿病到底是什么?
2型糖尿病,是一種因為身體里的胰島素(幫助利用和儲存血糖的“鑰匙”)效果減弱,或者說“不好使了”,導致血糖長期偏高的慢性病。這種情況并非突如其來,而是隨著時間慢慢發展。
醫學調查顯示,全球有超4億人受到2型糖尿病影響,絕大多數是成年人。它的出現和胖瘦、家族遺傳、飲食等關聯很大。(Saeedi P, et al., 2019)有趣的是,近幾十年城市生活方式變化,讓這個病有了更多的“發展空間”。
假如把身體比成一個工廠,2型糖尿病就是工廠的大門(細胞)不再對“鑰匙”(胰島素)敞開,工人(葡萄糖)被堵在外面,進不了正常的生產流程,久而久之,血液里的糖越來越多。
數據來源:Saeedi, P., Petersohn, I., Salpea, P.?et al. (2019). Global and regional diabetes prevalence estimates for 2019 and projections for 2030 and 2045: Results from the 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 Diabetes Atlas, 9th edition.?Diabetes Research and Clinical Practice, 157, 107843.
醫學調查顯示,全球有超4億人受到2型糖尿病影響,絕大多數是成年人。它的出現和胖瘦、家族遺傳、飲食等關聯很大。(Saeedi P, et al., 2019)有趣的是,近幾十年城市生活方式變化,讓這個病有了更多的“發展空間”。
假如把身體比成一個工廠,2型糖尿病就是工廠的大門(細胞)不再對“鑰匙”(胰島素)敞開,工人(葡萄糖)被堵在外面,進不了正常的生產流程,久而久之,血液里的糖越來越多。
數據來源:Saeedi, P., Petersohn, I., Salpea, P.?et al. (2019). Global and regional diabetes prevalence estimates for 2019 and projections for 2030 and 2045: Results from the 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 Diabetes Atlas, 9th edition.?Diabetes Research and Clinical Practice, 157, 107843.
02 早期癥狀:生活裡“偶爾冒頭”的信號 ??
初期的2型糖尿病,很多信號其實特別隱蔽,只是偶爾會冒出來一下,被當作“正常波動”。
偶爾尿多、餓得早或傷口愈合稍慢,也會零星出現。但這些都不會持續太長時間,很容易讓人忽視。
有位52歲的女性朋友,最近偶爾感覺口渴和困乏,但沒有太在意,直到單位體檢發現血糖偏高。她說自己沒有任何“重大異?!?,這正是早期最常見的表現。
癥狀/表現 | 具體例子 |
---|---|
偶爾覺得口渴,喝很多水 | 比如下午三點總覺得口干,自己當成沒喝夠,可天天如此 |
間歇性疲勞 | 明明休息了,還覺得偶爾提不起精神 |
視力偶有模糊 | 坐辦公室時,發現有時看文件會模糊,休息一下又清楚了 |
有位52歲的女性朋友,最近偶爾感覺口渴和困乏,但沒有太在意,直到單位體檢發現血糖偏高。她說自己沒有任何“重大異?!?,這正是早期最常見的表現。
03 隱匿表現:當身體“表面風平浪靜”時
一些人甚至早期幾乎沒有明顯主觀癥狀,這就需要更細致地捕捉身體的小信號了。
- 血糖波動:體檢偶爾血糖偏高,但日常沒啥特殊感覺。
- 皮膚小變化:容易長一些小癤子,皮膚偶爾發癢。
- 局部感染反復出現:比如女性朋友陰部瘙癢、或者牙齦有慢性炎癥。
這些表現容易和季節、壓力,甚至是年齡變化混為一談。不過,如果一段時間內常有這些“小毛病”纏身,也可以留意一下是不是該做個檢查了。
04 誰是“高危人群”?2型糖尿病的影響因素 ??
其實,2型糖尿病并不是憑空出現,主要還是和這些因素密切相關——
美國一項大樣本研究(Knowler, WC., et al., 2002)明確指出,超重和少動人群,2型糖尿病發病風險提高近3倍。
數據參考:Knowler, W. C., Barrett-Connor, E., Fowler, S. E., et al. (2002). Reduction in the Incidence of Type 2 Diabetes with Lifestyle Intervention or Metformin.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46(6), 393–403.
影響因素 | 現實例子 |
---|---|
家族遺傳 | 父母或兄弟姐妹中有糖尿病史 |
肥胖(尤其腰腹肥胖) | 多數見于久坐辦公室的男性朋友,身體偏胖 |
年齡增長 | 45歲后風險逐漸上升 |
缺乏運動 | 一周運動時間少于1小時 |
高熱量飲食 | 經常吃油膩、高糖零食 |
高血壓、高血脂等 | 三高并存,身體代謝壓力大 |
數據參考:Knowler, W. C., Barrett-Connor, E., Fowler, S. E., et al. (2002). Reduction in the Incidence of Type 2 Diabetes with Lifestyle Intervention or Metformin.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46(6), 393–403.
05 如何發現糖尿病“苗頭”?早期篩查說清楚
當身體出現以上提過的早期變化,如果還存在肥胖、家族史等風險因素,最好的辦法其實就是早點做個血糖相關的檢查。
拿51歲的張先生舉個例子。他平時身體偏胖,家里有糖尿病史,最近覺得有時候口渴。去社區醫院查了空腹血糖正常,但做了糖化血紅蛋白,發現偏高,這種情況屬于“糖尿病前期”,提前預警后,張先生調整了生活習慣,很快穩定住了血糖水平。
早期篩查常用方式:
① 空腹血糖檢查 —— 體檢時抽血,八小時沒吃東西,直接查出血糖是否在正常范圍。
② 糖化血紅蛋白(HbA1c)檢測 —— 反映近2-3個月的平均血糖。
③ 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 —— 適合風險較高或臨界人群,喝糖水后的血糖變化可協助診斷。
① 空腹血糖檢查 —— 體檢時抽血,八小時沒吃東西,直接查出血糖是否在正常范圍。
② 糖化血紅蛋白(HbA1c)檢測 —— 反映近2-3個月的平均血糖。
③ 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 —— 適合風險較高或臨界人群,喝糖水后的血糖變化可協助診斷。
06 生活方式怎么調整?日常防護推薦??
說起怎么降低2型糖尿病風險,其實很多調整是很溫和、可以馬上實踐的。下面做個簡單的實用推薦,供日常參考。
- 全谷雜糧 + 有助延緩血糖波動 + 建議每天替換部分主食為燕麥、糙米、小米
- 綠葉蔬菜 + 富含膳食纖維 + 每餐保證蔬菜半盤
- 優質蛋白 + 幫助身體修復與代謝 + 建議適度攝入魚、雞肉、豆制品
- 規律運動 + 改善胰島素敏感性 + 每周累計150分鐘快走或游泳
- 良好睡眠 + 幫助內分泌調節 + 堅持規律早睡,每天7~8小時
- 心理調適 + 緩解壓力 + 遇到焦慮時,嘗試深呼吸/散步
小貼士 ??
建議40歲以后或有家族史者,每年做一次基礎血糖篩查。如果出現持續口渴、易餓、經常疲憊等情況,隨時去正規醫院做檢查更穩妥。
建議40歲以后或有家族史者,每年做一次基礎血糖篩查。如果出現持續口渴、易餓、經常疲憊等情況,隨時去正規醫院做檢查更穩妥。
持續良好的飲食、作息和鍛煉,不需要特別復雜,一點小習慣,堅持下來,對預防糖尿病幫助很大。(Pan XR, et al., 1997)
Pan, X.-R., Li, G.-W., Hu, Y.-H., et al. (1997). Effects of diet and exercise in preventing NIDDM in people with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the Da Qing IGT and Diabetes Study. Diabetes Care, 20(4), 537–544.
2型糖尿病,并不是遙不可及的慢性病,很多時候它在生活的縫隙中有跡可循。我們不必恐慌,也不用過分擔憂,只要多留意自身的這些小變化,定期檢查,并把飲食、運動、情緒照顧到,很多風險其實都能提前化解。把健康掌握在自己手里,就是最實用的選擇。
Reference
- Saeedi, P., Petersohn, I., Salpea, P.?et al. (2019). Global and regional diabetes prevalence estimates for 2019 and projections for 2030 and 2045: Results from the 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 Diabetes Atlas, 9th edition. Diabetes Research and Clinical Practice, 157, 107843.
- Knowler, W. C., Barrett-Connor, E., Fowler, S. E., et al. (2002). Reduction in the Incidence of Type 2 Diabetes with Lifestyle Intervention or Metformin.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46(6), 393–403.
- Pan, X.-R., Li, G.-W., Hu, Y.-H., et al. (1997). Effects of diet and exercise in preventing NIDDM in people with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the Da Qing IGT and Diabetes Study. Diabetes Care, 20(4), 537–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