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鏡腎部分切除術:麻醉管理必須知道的6件事
01 為什么腹腔鏡腎部分切除對麻醉提出新要求?
想象一下,手術室里,患者正準備接受腹腔鏡腎部分切除術。一切都看起來很高效,但其實,這類手術和傳統開刀手術有很大不同。腹腔鏡要在肚子里“充氣”,用二氧化碳制造足夠空間,醫生操作才方便。這個過程對麻醉醫生就是個小考驗——因為氣腹讓人的呼吸和心臟都會面臨額外挑戰。再加上要采取特殊的側臥姿勢,腎臟手術還有大出血風險,對整個麻醉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這些變化會帶來哪些健康影響?首先,氣腹讓腹內壓力升高,有的人肺活量會短暫下降,血壓和心率出現波動。再加上體位改變,一些循環系統較弱的患者容易出現腦供血不足、手腳麻木,甚至嚴重時心律失常。而如果術中出血量大,還可能引發血容量不足,嚴重危及生命。
02 術前麻醉評估,重點查些什么?
- 1. 心肺功能: 對于有心臟或肺部基礎疾病的人,比如62歲的李先生(慢性高血壓合并輕度冠心?。?,術前會做心電圖、心臟彩超,評估能否承受手術帶來的壓力。
- 2. 凝血情況: 血液能否正常凝固直接影響手術風險。如果身體有出血傾向,手術中一旦大出血,麻醉管理就會變得格外復雜。
- 3. 腎功能: 所有做腎臟手術的患者,麻醉醫生都會詳細查腎功能指標(如尿素氮、肌酐)。特別是慢性腎病或者長期服藥史的人,要小心腎臟負擔。
- 4. 高血壓者的血壓目標: 實際上,術前血壓最好穩定在140/90mmHg以下,波動太大會增加全麻風險。
03 哪種麻醉方式更適合腹腔鏡腎部分切除?
說起來,麻醉方式其實并非只有一種。有人或許聽說過椎管內麻醉(俗稱腰麻),但到了這種手術場合,全身麻醉(簡稱“全麻”)才是首選。理由很簡單——全麻下能徹底讓患者失去意識,肌肉放松,減少手術干擾。而且氣腹的體位和刺激椎管內麻醉很難勝任,安全性更差一些。
方式 | 優點 | 劣勢 | 適用情況 |
---|---|---|---|
全身麻醉(全麻) | 控制度高 氣腹操作無障礙 痛感全無 | 清醒時間略長 | 絕大多數腹腔鏡腎切除 |
椎管內麻醉(腰麻) | 恢復快 麻醉藥量小 | 難以滿足手術體位、時長和氣腹需求 | 極特殊禁忌下勉強考慮 |
最近幾年,靶控輸注(TCI)技術用得越來越多。數據顯示,這項技術能幫患者麻醉蘇醒時間縮短約40%,大大減少術后迷糊和惡心的情況。
04 手術中,最危險的3個時刻
- 氣腹剛建立時:
氣腹一打入后,腹壓增高會讓血壓驟變。部分患者會出現短暫性血壓升高或降低,喘不過氣甚至心率加快。麻醉醫生這時候會提前調節呼吸機,把二氧化碳調低,防止血液缺氧。 - 術中出血突發:
腎血管豐富。年輕男士陳先生因腎腫瘤接受切除,手術中意外大出血,麻醉團隊立刻加快液體補充,監測循環指標——有驚無險。但類似情況如果搶救不及時,會導致器官灌注不夠,甚至休克風險。 - 特殊體位期間:
多為側臥、腰部高位,容易造成手腳麻木,有些人因壓迫出現神經損傷。麻醉醫生要勤換墊子、調整姿勢,降低并發癥。
05 術后鎮痛,和普通手術有何區別?
很多人認為腎部分切除之后忍一忍就過去了,其實這種操作對創面、切口、腎周圍組織的刺激比普通腹部手術大。讓人覺得不舒服的除了刀口疼,還有深部隱痛,總是讓人難以安穩休息。
麻醉醫生不只是讓你“一覺睡醒”,術后鎮痛同樣有講究。目前推薦“多模式聯合”,比如邊用局部神經阻滯,邊用對乙酰氨基酚這類鎮痛藥,偶爾配合極小劑量阿片類藥物。重點是:避免那些會加重腎功能負擔或傷害腎臟的傳統止痛藥,尤其像布洛芬、雙氯芬酸等非甾體抗炎藥,醫生會慎用。
06 哪些人更容易出現麻醉并發癥?怎么降低風險?
- 1. 肥胖人群:?超重導致氣道管理難度上升,麻醉過程中更容易缺氧、血流異常。
- 2. 慢性腎病患者:?原本腎功能脆弱,麻醉用藥稍有不慎就可能雪上加霜。
- 3. 高齡患者:?心肺儲備減少,術中循環系統波動可能更加劇烈。
- 4. 合并心血管疾?。?/b>?比如冠心病、心律失常,打氣腹和體位變化都可能讓癥狀加劇。
07 術前術后,怎么做才能更安心?
簡單來說,術前把基礎疾病控制好,主動和麻醉師溝通自己以往的健康情況非常重要。手術當天,家屬不用特別擔心,麻醉醫生會根據每個人身體狀況定制方案。術后別逞強,哪里不舒服及時反映,比如胸悶、氣短、持續口渴這些不太尋常的不適,要第一時間反饋。
實用Tips | 具體做法 |
---|---|
術前飲食 | 遵醫囑適當禁食,避免油膩和刺激性食物 |
早期活動 | 術后早期下床活動,有助于呼吸及腎臟恢復 |
復診隨訪 | 按時復診,出現持續不適及時就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