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3分鐘1人確診!結腸癌的6個危險信號,現在知道還不晚
01 結腸癌到底是什么?
日常生活中,"腸癌"這個詞大家或多或少都聽過,但結腸癌和直腸癌,其實是兩個不同位置的“大麻煩”。簡單來說,結腸癌就像在“腸道高速公路”的中段突然多了塊堵路的建筑——這些異常的細胞會生長在大腸的結腸部分,也叫“左半結腸”或“右半結腸”。
直腸癌則靠近肛門,更接近大腸的終點。兩者雖名字接近,但結腸癌的癥狀起初可能特別低調,不容易被察覺。它們的治療策略也有所不同,但都需要緊密關注。
小貼士: 結腸癌是消化道最常見的腫瘤之一,早發現、早處理是關鍵。
直腸癌則靠近肛門,更接近大腸的終點。兩者雖名字接近,但結腸癌的癥狀起初可能特別低調,不容易被察覺。它們的治療策略也有所不同,但都需要緊密關注。
小貼士: 結腸癌是消化道最常見的腫瘤之一,早發現、早處理是關鍵。
02 身體發出這些信號時,千萬別硬扛!
有些信號其實就在生活中,但常常被誤以為“小毛病”。如果下面這些癥狀持續了2周以上,不要指望它們自己消失,真有需要還是要去醫院看一看: 持續2周以上的異常癥狀要盡快檢查,別指望時間能治好病。
- 排便習慣突然改變
比如原本每天一次,突然頻繁或變得稀疏。不少人以為換季、飲食變化所致,但如果一直反復,要當心。 - 便形異常
發現大便變細,或者帶有黏液。偶爾一次沒關系,如若持續一段時間,這種“小變化”不應忽視。 - 便血
很多人一看到血,以為是痔瘡,但結腸癌的便血多是暗紅色或和大便混合的,且伴隨黏液。 - 腹痛不適
腹部偶爾隱痛容易被當成小脾氣,但若出現持續性腹痛,就需要留意了。 - 不明原因的貧血、乏力
今年54歲的劉阿姨一直覺得自己工作太累,結果幾次暈倒,查出來竟是慢性失血導致的貧血,病根就在結腸里。 - 腹部腫塊
如果自己或醫生摸到腹部有腫塊,那就必須馬上就醫。
03 為什么偏偏是我得???
講起來,有些人天生比別人更容易被“腸道不速之客”盯上,但大多數結腸癌其實和生活習慣有很大關系。
專家指出,結腸癌患者中有20%有明顯遺傳家族史,但大部分還是“吃出來”的。
風險因素 | 具體介紹 | 健康影響 |
---|---|---|
年齡 | 50歲后風險明顯增加,約85%的患者集中在這個年齡段。 | 隨著年齡增長,腸道細胞變異的概率上升。 |
腸道息肉病變 | 長期存在的小息肉有機會發展為腸癌,尤其家族中有人得過結腸癌。 | 息肉惡變路線是結腸癌最常見的發生機制。 |
遺傳因素 | 例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林奇綜合征等遺傳病史。 | 相關基因突變會讓腸道變得更“脆弱”。 |
慢性腸炎 | 長期炎癥如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 | 腸壁反復修復,容易出錯,增加癌變風險。 |
高脂飲食、肥胖 | 喜歡油膩、高熱量食物,蔬菜水果吃得少。 | 腸道負擔重,“好細胞”易出問題。 |
04 確診要做哪些檢查?痛苦嗎?
說到檢查,很多人一聽到“腸鏡”頭皮發麻,其實現在的技術幫了大忙。想知道自己腸道有沒有出問題,主要有下面幾種檢查方式: 建議40歲以后,開始定期做腸道健康檢查,間隔時間根據自身情況由醫生決定。
- 腸鏡檢查(結腸鏡)
是最直接也是診斷最準確的方法,可以清楚地看到腸道“內景”。醫生還會順便取一小塊組織做活檢,幾乎不會留后遺癥。如今,很多醫院可以選擇無痛腸鏡,過程一覺醒來就完成了。 - 影像學檢查
比如CT、MRI。這些檢查就像“給肚子拍電影”,方便判斷腫瘤大概位置和轉移情況。 - 大便潛血檢查
很多單位體檢都有,大便里隱藏的血比肉眼能發現得早,為篩查爭取時間。
05 從早期到晚期,治療選擇大不同
結腸癌怎么治,和發現早晚差別巨大。醫學界把它分為多個階段,不同階段方案完全不一樣:
重要的是,早發現早治療效果最好。拿52歲的楊先生來說,體檢時無意間發現早期結腸癌,微創手術后恢復不錯,生活幾乎沒改變。
早診斷、早手術,治愈機會大大提升。
分期 | 主要治療方式 | 治療預期 |
---|---|---|
I期 | 單純手術切除,少數局部腫瘤可用內鏡直接摘除。 | 5年生存率超90%,基本可以治愈。 |
II-III期 | 手術+輔助化療,部分情況下可聯合放療。 | 有較高生存機會,但需長期隨訪。 |
IV期 | 以延長壽命、緩解癥狀為主,手術、化療、靶向藥和免疫治療綜合使用。 | 生存期有限,但科學治療可改善生活質量。 |
06 治療副作用怎么應對?
治療過程中,副作用在所難免,不過有一些簡單的調整能幫助身體渡過難關: 治療期間有任何不適都可以跟醫生溝通,調整方案會更貼合你的身體狀況。
- 化療后腹瀉、惡心
- 飲食上選擇易消化、清淡的食物,比如小米粥或蒸雞蛋羹。
- 少量多餐,減輕腸道負擔。
- 脫發
- 可以嘗試短發發型,減輕心理壓力。
- 多補充富含維生素B族和蛋白質的食物,有助于毛發生長。
- 體力下降
- 多休息,別硬扛。
- 適當補充富含鐵質、葉酸的食物,比如瘦肉、菠菜等。
07 實用建議:怎樣防患于未然?
預防結腸癌,說難不難——重點是“常年堅持”二字。下面這些具體方法大多簡單實用,每個人都能做到一部分:
定期體檢別忽略,尤其40歲以后,出現便血千萬別只當作痔瘡。 小結:吃得健康、心態平穩、有癥狀及時求醫,是預防結腸癌最有效的“三招”。
食物 | 益處 | 推薦做法 |
---|---|---|
綠葉蔬菜 | 富含纖維,能調整腸道環境,減少腫瘤風險 | 每天保證半斤到一斤,炒、涼拌都行 |
全谷物 | 多種B族維生素和礦物質,保持腸蠕動 | 米飯可多摻點糙米、燕麥 |
深海魚類 | ω-3脂肪酸有助抗炎、促長益生菌 | 每周吃1-2次,蒸煮為佳 |
低脂奶制品 | 補鈣提高免疫力,部分研究顯示有預防效果 | 常溫酸奶或低脂牛奶都可以輪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