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腸癌來襲!科學防治刻不容緩
61歲,是一個許多人即將迎來退休生活、享受天倫之樂的年紀。然而,也正是這一階段,許多疾病隱患逐漸浮現,其中較為危險的一種便是結腸癌。結腸癌,尤其是乙狀結腸癌,是一種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早期癥狀不明顯,但危害巨大。本文將從乙狀結腸癌的病因、診斷、治療及預防等方面,為大家做一個全面的科普,希望引起廣大讀者對這一疾病的重視。
乙狀結腸癌是結腸癌的一種類型,位于大腸的末端。它的發生與多種因素相關,包括遺傳、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等。據統計,結腸癌在消化道惡性腫瘤中發病率位居第二,僅次于胃癌。值得一提的是,乙狀結腸癌在老年人群中的發病率較高。因此,了解和預防這一疾病,對于保障老年人群的健康至關重要。
乙狀結腸癌:不可忽視的健康威脅
乙狀結腸癌的病因復雜,涉及多種遺傳和環境因素。其主要病因包括遺傳因素(如遺傳性非息肉病性結腸癌)、飲食習慣(高脂肪、低纖維飲食)以及其他生活方式因素(如吸煙和飲酒等)。此外,慢性結腸炎癥也被認為是乙狀結腸癌的重要誘因之一。
結節狀新生物是乙狀結腸癌的常見特征之一。結腸鏡檢查發現距肛15cm處的結節狀新生物可能是惡性腫瘤,它生長迅速,并堵塞腸腔,導致患者出現便秘、腹痛等癥狀。若不及時治療,癌細胞還可能轉移至其他器官,如肝、肺等,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
早期診斷和規范治療是關鍵
對于乙狀結腸癌,早期診斷至關重要。結腸鏡檢查是診斷結腸癌的“金標準”,可以直接觀察腸道內壁,采集可疑組織進行病理檢查。現代醫學發展迅速,一些新興的內鏡技術,如內鏡下黏膜剝離術(ESD)、內鏡下黏膜切除術(EMR)等,已被廣泛應用于結腸癌的診斷和治療中。
根據中國臨床腫瘤學會指南,乙狀結腸癌的治療方法主要包括手術治療、放射治療和化學治療。手術切除是治療早期乙狀結腸癌的首選方法。當腫瘤已出現轉移時,放射治療和化學治療則是主要手段。此外,針對晚期結腸癌,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也顯示出良好的效果。近日,有研究表明,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在治療結直腸癌中取得了顯著療效,為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文獻來源:張軍輝, 李瑞輝. 新興免疫治療在結直腸癌中的應用進展[J]. 中國醫學前沿, 2022, 14(3): 345-350)。
合理飲食和定期檢查是預防關鍵
乙狀結腸癌雖然病因復雜,但通過調整生活方式和飲食結構,可以有效預防。高脂肪、低纖維飲食是增加結腸癌風險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建議多食用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如全谷物、蔬菜和水果。此外,避免過量攝入紅肉和高脂肪食物,以降低患病風險。
定期進行結腸鏡檢查是早期發現乙狀結腸癌的重要手段。專家建議,50歲以上高危人群每5年進行一次結腸鏡檢查,家族有結腸癌史的人群應從更早年齡開始篩查。通過早期發現異常病變,能夠及早采取措施,阻止癌變進程。
最后,希望廣大讀者能關注乙狀結腸癌這一疾病,積極采取預防措施,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果您或您的家人已經被確診為結腸癌,請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及時接受規范治療,爭取早日康復。
新興技術讓治療更精準
隨著醫學科技的不斷進步,越來越多的新興技術被應用于結腸癌的治療中。例如,內鏡經粘膜下隧道腫瘤切除術(STER)和內鏡下黏膜挖出術(ESE)等微創手術技術,能夠在保護正常組織的前提下,精準切除腫瘤。這些技術的應用,不僅減少了手術創傷,還縮短了恢復時間,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對于患者來說,保持積極的心態非常重要。治療過程中,家庭成員的支持與陪伴,能夠為患者提供強大的精神支柱。陪伴患者一起面對疾病,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方案,是戰勝疾病的重要力量。
引用文獻
- 張軍輝, 李瑞輝. 新興免疫治療在結直腸癌中的應用進展[J]. 中國醫學前沿, 2022, 14(3): 345-350.
- 孫曉兵. 消化道腫瘤診治指南概述[J]. 臨床腫瘤學, 2022, 27(4): 256-261.
- 陳琳琳, 張曉靜. 結直腸癌篩查與早診早治[J]. 中華腫瘤雜志, 2021, 43(9): 724-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