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染性休克

嚴重感染特別是革蘭陰性菌感染常可引起感染性休克。感染性休克亦稱膿毒性休克,是指由微生物及其毒素等產物所引起的膿毒病綜合征伴休克。感染灶中的微生物及其毒素、胞壁產物等侵入血循環,激活宿主的各種細胞和體液系統,產生細胞因子和內源性介質,作用于機體各種器官、系統,影響其灌注,導致組織細胞缺血缺氧、代謝紊亂、功能障礙,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
1.病原菌
感染性休克的常見致病菌為革蘭陰性菌,如腸桿菌科細菌(大腸桿菌、克雷伯菌、腸桿菌等);不發酵桿菌(假單胞菌屬、不動桿菌屬等);腦膜炎球菌;類桿菌等。革蘭陽性菌如葡萄球菌、鏈球菌、肺炎鏈球菌、梭狀芽胞桿菌等也可引起休克。某些病毒性疾病如流行性出血熱,其病程中也易發生休克。某些感染,如革蘭陰性菌敗血癥、暴發性流腦、肺炎、化膿性膽管炎、腹腔感染、菌痢(幼兒)易并發休克。
2.宿主因素
原有慢性基礎疾病,如肝硬化、糖尿病、惡性腫瘤、白血病、燒傷、器官移植以及長期接受腎上腺皮質激素等免疫抑制劑、抗代謝藥物、細菌毒類藥物和放射治療,或應用留置導尿管或靜脈導管者可誘發感染性休克。因此本病較多見于醫院內感染患者,老年人、嬰幼兒、分娩婦女、大手術后體力恢復較差者尤易發生。
3.特殊類型的感染性休克
中毒性休克綜合征(TSS)是由細菌毒素引起的嚴重癥候群。最初報道的TSS是由金葡菌所致,近年來發現類似征群也可由鏈球菌引起。
常見癥狀:血管內凝血、視網膜水腫、視乳頭水腫、皮膚蒼白、收縮壓下降、脈壓小、少尿、血小板減少、白細胞減少、肝功能受損、昏迷、甲皺毛細血管袢數減少
除少數高排低阻型休克(暖休克)病例外,多數患者有交感神經興奮癥狀,患者神志尚清,但煩躁、焦慮、神情緊張,面色和皮膚蒼白,口唇和甲床輕度發紺,肢端濕冷??捎袗盒?、嘔吐。尿量減少。心率增快,呼吸深而快,血壓尚正?;蚱汀⒚}壓小。眼底和甲微循環檢查可見動脈痙攣。隨著休克發展,患者煩躁或意識不清,呼吸淺速,心音低鈍,脈搏細速,按壓稍重即消失。表淺靜脈萎陷,血壓下降,收縮壓降低至10.6kPa(80mmHg)以下,原有高血壓者,血壓較基礎水平降低20%~30%,脈壓小。皮膚濕冷、發紺,尿量更少、甚或無尿。休克晚期可出現DIC和重要臟器功能衰竭等,常有頑固性低血壓和廣泛出血(皮膚、黏膜和/或內臟、腔道出血)。多臟器功能衰竭,主要癥狀表現為:①急性腎衰竭;②急性心功能不全;③急性肺功能衰竭(ARDS);④腦功能障礙;⑤胃腸道功能紊亂;⑥肝衰竭引起昏迷、黃疸等。
檢查項目:乙醇膠試驗、心電圖、血液生化六項檢查、白細胞計數(WBC)、腎功能檢查、尿常規、二氧化碳結合力、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血清乳酸脫氫酶同工酶(LDHI)、血小板計數(PLT)、凝血酶原時間(PT)、纖維蛋白原(Fg,FIB)
1.血象
白細胞計數大多增高,在15×10[9] /L~30×10[9] /L之間,中性粒細胞增多伴核左移現象。血細胞壓積和血紅蛋白增高為血液濃縮的標志。并發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時血小板進行性減少。
2.病原學檢查
在抗菌藥物治療前常規進行血(或其他體液、滲出物)和膿液培養(包括厭氧菌培養)。分離得致病菌后作藥敏試驗。溶解物試驗(LLT)有助于內毒素的檢測。
3.尿常規和腎功能檢查
發生腎功能衰竭時,尿比重由初期的偏高轉為低而固定(1.010左右);血尿素氮和肌酐值升高;尿/血肌酐之比<20;尿滲透壓降低、尿/血滲之比40mmol/L;腎衰指數>1;Na+排泄分數>1%。
4.酸堿平衡的血液生化檢查
二氧化碳結合力(CO2CP)為臨床常測參數,但在呼吸衰竭和混合性酸中毒時,必須同時作血氣分析,測定血pH、動脈血PaCO2、標準HCO3-和實際HCO3-、緩沖堿與堿剩余等。尿pH測定簡單易行。
5.血清電解質測定
休克病血鈉多偏低,血鉀高低不一,取決于腎功能狀態。
6.血清酶的測定
血清ALT、CPK、LDH同功酶的測量可反映肝、心等臟器的損害情況。
7.血液流變學和有關DIC的檢查
休克時血液流速減慢、毛細血管淤滯,血細胞、纖維蛋白、球蛋白等聚集,血液黏滯度增高,故初期血液呈高凝狀態,其后纖溶亢進而轉為低凝。有關DIC的檢查包括消耗性凝血障礙和纖溶亢進兩方面:前者有血小板計數、凝血酶原時間、纖維蛋白原、白陶土凝血活酶時間等;后者包括凝血酶時間、纖維蛋白降解產物(FDP)、血漿魚精蛋白副凝(3P)和乙醇膠試驗以及優球蛋白溶解試驗等。
8.其他
心電圖、X線檢查等可按需進行。
除少數高排低阻型休克(暖休克)病例外,多數患者有交感神經興奮癥狀:患者神志尚清、但煩躁、焦慮、神情緊張,面色和皮膚蒼白,口唇和甲床輕度紫紺,肢端濕冷??捎袗盒摹I吐。尿量減少。心率增快,呼吸深而快,血壓尚正?;蚱?、脈壓小。眼底和甲皺微循環檢查可見動脈痙攣。
隨著休克發展,患者煩躁或意識不清。呼吸淺速。心音低鈍。脈搏細速,按壓稍重即消失。表淺靜脈萎陷。血壓下降,收縮壓降低至10.6kPa(80mmHg)以下;原有高血壓者,血壓較基礎水平降低20%~30%,脈壓小。皮膚濕冷、此紺,常明顯發花。尿量更少、甚或無尿。
休克晚期可出現DIC和重要臟器功能衰竭等。
?、臘IC:常有頑固性低血壓和廣泛出血(皮膚、粘膜和/或內臟、腔道出血)。
?、贫嗯K器功能衰竭:①急性腎功能衰竭一尿量明顯減少或無尿。尿比重固定,血尿素氮、肌酐和血鉀增高。②急性腎功能不全一患者常有呼吸突然增快、紫紺。心率加快、心音低鈍,可有奔馬律、心律失常。若患者心率不快或相對緩脈,但出現面色灰暗、肢端紫紺,亦為心功能不全之兆。中心靜脈壓升高提示右心排血功能降低或血容量過多、肺循環阻力增高;肺動脈楔壓升高提示左心排血功能不全。心電圖可示心肌損害、心內膜下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和傳導阻滯等改變。③急性肺功能衰竭(ARDS)—表現為進行性呼吸困難和紫紺,吸氧亦不能使之緩解,無節律不整。肺底可聞細濕啰音或呼吸音減低。X線胸片攝片示散在小片狀浸潤陰暗,逐漸擴展、融合。血氣分析示PO<9.33kPa(70mmHg),重者<6.65kPa(50mmHg)。④腦功能障礙引起昏迷、一過性抽搐、肢體癱瘓,以及瞳孔、呼吸改變等。⑤其他—肝功能衰竭引起昏迷、黃疸等。胃腸道功能紊亂表現為腸臌、消化道出血等。
感染性休克應與低血容量性休克、心原性休克、過敏性休克、神經原懷休克等鑒別。低血容量性休克多因大量出血(內出血或外出血),失水(如嘔吐、腹瀉、腸梗阻等)、失血漿(如大面積燒傷等)等使血容量突然減少所致。心原性休克系心臟搏血功能低下所致,常繼發于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心包堵塞、嚴重心律失常、各種心肌炎和心肌病、急性肺原性心臟病等。過敏性休克常因機體對某些藥物(如青霉素等)或生物制品發生過敏反應所致。神經原性休克可由外傷、劇痛、腦脊髓損傷、麻醉意外等引起,因神經作用使外周圍血管擴張、有效血管量相對減少所致。
1、呼吸窘迫綜合征(RDS)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 是指嚴重感染、創傷、休克等肺內外襲擊后出現的以肺泡毛細血管損傷為主要表現的臨床綜合征,屬于急性肺損傷是嚴重階段或類型。
2、腦水腫腦水腫是指腦內水分增加、導致腦容積增大的病理現象,是腦組織對各種致病因素的反應
3、彌漫性血管內凝血(DIC)休克時可見甲皺毛細血管袢數減少、管徑細而縮短、顯現呈斷線狀、充盈不良,血色變紫,血流遲緩失去均勻性,嚴重者有凝血。眼底檢查可見小動脈痙攣、小靜脈淤張、動靜脈比例可由正常的2:3變為1:2或1:3,嚴重者有視網膜水腫。顱壓增高者可見視乳頭水腫。
1、積極防治感染和各種容易引起感染性休克的疾病,例如敗血癥、細菌性痢疾、肺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腹膜炎等。
2、做好外傷的現場處理,如及時止血、鎮痛、保溫等。
3、對失血或失液過多(如嘔吐、腹瀉、咯血、消化道出血、大量出汗等)的患者,應及時酌情補液或輸血。
除積極控制感染外,應針對休克的病生理給予補充血容量、糾正酸中毒、調整血管舒縮功能、消除血細胞聚集以防止微循環淤滯,以及維護重要臟器的功能等。治療的目的在于恢復全身各臟器組織的血液灌注和正常代謝。在治療過程中,必須嚴密觀察,充分估計病情的變化,及時加以防治。
1.病因治療
在病原菌未明確前,可根據原發病灶、臨床表現,推測最可能的致病菌,選用強力的、抗菌譜廣的殺菌劑進行治療,在分離得病菌后,宜按藥物試驗結果選用藥物。劑量宜較大,首次給沖擊量,由靜脈滴入或緩慢推注。為更好地控制感染,宜聯合用藥,但一般二聯已足。為減輕毒血癥,在有效抗菌藥物治療下,可考慮短期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應及時處理原發感染灶和遷徙性病灶。重視全身支持治療以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
2.抗休克治療
(1)補充血容量有效循環血量的不足是感性休克的突出矛盾。故擴容治療是抗休克的基本手段。擴容所用液體應包括膠體和晶體。各種液體的合理組合才能維持機體內環境的恒定。
(2)糾正酸中毒根本措施在于改善組織的低灌注狀態。緩沖堿主要起治標作用,且血容量不足時,緩沖堿的效能亦難以充分發揮。糾正酸中毒可增強心肌收縮力、恢復血管對血管活性藥物的反應性,并防止DIC的發生。
(3)血管活性藥物的應用旨在調整血管舒縮功能、疏通微循環淤滯,以利休克的逆轉。
(4)維護重要臟器的功能①強心藥物的應用;②維持呼吸功能、防治ARDS;③腎功能的維護;④腦水腫的防治;⑤DIC的治療;⑥腎上腺皮質激素和β-內啡肽拮抗劑;⑦其他輔助性治療。
1、紅糖桃仁粳米粥
原料:桃仁35克,粳米100克,紅糖50克。
制法:
(1)將粳米淘洗干凈,待用。
(2)把桃仁去皮尖,清水洗凈,待用。
(3)將粳米與桃仁齊放入洗凈的煮鍋中,加清水適量,置于爐火上煮,待米爛汁粘時離火,加入紅糖攪化調味即可食用。
2、大棗花生桂圓泥
原料:大棗100克,花生米100克,桂圓肉15克,紅糖少許。
制法:
(1)將大棗去核,清水洗凈,待用。
(2)把花生、桂圓肉也洗一洗,待用。
(3)將大棗、花生米、桂圓肉放入大碗內,共搗為泥,加入紅糖攪勻后,上籠蒸熟即成。
3、三七燉雞蛋
原料:雞蛋3個,三七粉3克,紅糖20克。
制法:
(1)將雞蛋打入碗內,用筷子攪勻,待用。
(2)在鍋中加清水適量,放入爐火上燒開,將雞蛋倒入鍋內,再把三七粉放入,煮至雞蛋凝固時,即可離火,盛入大碗中,再加入紅糖攪化即可食用。
4、歸桂紅糖粥
原料:當歸20克,肉桂10克,粳米100克,紅糖50克。
制法:
(1)將當歸、肉桂清洗凈,放入沙鍋內,加清水適量,置于火上,煮1小時后,取汁去渣,待用。
(2)把粳米淘洗干凈,直接放入鍋中,加入藥汁,再兌適量清水,煮至米爛汁粘時,放入紅糖攪化,即可食用。
5、薺菜炒鮮藕片
原料:鮮薺菜50克,鮮蓮藕90克,豬油20克,精鹽、味精各適量。
制法:
(1)將薺菜去雜后,用清水洗凈,待用。
(2)把鮮藕刮去皮,洗凈,切成薄片,待用。
(3)將炒鍋洗凈,置于爐火上,起油鍋,倒入薺菜,鮮藕片,翻炒至熟,點入精鹽、味精調味,即可服食。一般服食5-7天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