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癌:識別癥狀、了解風險及科學應對策略
有些健康問題總是在不經意間出現,比如偶爾覺得肚子有些脹、排尿次數增加,也沒太當回事。日常生活里像這樣的小變化很常見,可對于女性來說,卵巢的健康真的需要多一點關注。卵巢癌雖然不如乳腺癌那樣被頻繁提及,但是它帶來的威脅同樣不容忽視。其實,了解它的早期表現、知道誰更容易患卵巢癌、以及對風險的科學管理,能幫助我們與家人規避很多擔憂,也讓日子更加安心。
01 卵巢癌到底是什么?
卵巢癌是一種發生在女性卵巢里的惡性腫瘤,說的簡單點,就是某些卵巢細胞變得異常,不再像正常細胞那樣受控地生長和分裂。卵巢是女性生殖系統重要的一部分,像個小工廠,每月穩定地排放卵子,同時分泌激素,但腫瘤一旦在這里“駐扎”,它可能影響整個身體的健康。
不同類型的卵巢癌有不同的特點,不過最常見的類型是上皮性卵巢癌。由于卵巢在盆腔內部,癌癥早期很難被發現,這也是為什么大多數病例診斷時已處于晚期(Berek, J. S. & Hacker, N. F., Berek and Hacker's Gynecologic Oncology, 7th Edition, 2020)。了解卵巢癌的定義,有助于我們更重視它的隱匿性。
02 癥狀信號:怎么判斷有異常?
其實卵巢癌的早期癥狀特別不明顯,大多數時候只是輕微的不適:比如偶爾感覺肚子有點脹,剛吃完飯就覺得飽,或者最近好像老是跑廁所。有點像節日期間多吃了一點的感覺,不過這種現象如果持續好幾周,尤其是和以前的不一樣,那就要小心了。
到了后期,卵巢癌的表現會明顯許多:腹部持續疼痛、腹部腫脹難消、長期食欲不振、體重突然下降,甚至會出現嚴重排尿頻繁。以一個真實的例子來說,一位58歲的女性在腹腔出現腫塊后持續腹痛,后續查出為卵巢癌Ⅲ期。這種警示癥狀本身并不嚇人,但持續存在值得立即關注。
- 腹脹、腹痛持續且加重
- 食欲明顯下降、進食不久即飽
- 長期排尿次數增多
- 體重無解釋性下降
總結一句:偶發的不適可以觀察,但持續、嚴重的癥狀就要盡快就醫。
03 為什么會得卵巢癌?
卵巢癌的成因其實還沒有完全弄清楚,不過現代醫學已經發現了一些高危因素。最核心的風險之一是遺傳,比如有BRCA1或BRCA2這類基因突變的人群,卵巢細胞更容易發生異常變化?!堵殉舶┑娘L險因素分析》(Kotsopoulos et al., Lancet Oncol, 2016)指出,家族中有人患過卵巢癌或乳腺癌,風險就高出很多。
年齡也是不可忽略的元素,絕經后的女性(通常50歲以上)卵巢癌發病率顯著增加。此外,長期激素刺激(如未生育、過早月經、晚絕經),慢性炎癥,或者有子宮內膜異位癥、多囊卵巢綜合征等生殖系統疾病的人,也更容易形成異常細胞團。
- 遺傳基因(尤其是BRCA1/2)突變
- 家族病史
- 年齡增長(尤其絕經后婦女)
- 生殖內分泌紊亂或炎癥
說起來,生活習慣如抽煙、肥胖也是加重因素,不過這些不是直接原因,更像是催化劑。知道這些機制,能幫助我們對自己的健康做出更有針對性的關注。
04 檢查方法有哪些?發現異常要怎么查?
真要確定卵巢是不是有問題,最常用的還是影像學檢查。經陰道超聲,醫生能清楚地看到卵巢內部是否有腫塊、形狀怎樣、有沒有實體結構。如果超聲看到復雜形狀或者實質成分多,就需要做更進一步的檢查了。
血液里的CA-125腫瘤標志物是常見篩查方式,其升高雖然不是卵巢癌特異性的表現,但結合影像學就可以判斷風險。如果仍然有疑問,醫師會建議做組織活檢,通過顯微鏡看細胞結構來最終確認診斷(Morris, R.T. et al., Ovarian Cancer: Diagnostic Methods, The Lancet, 2014)。
- 陰道超聲:看腫塊的大小和性質
- 血清CA-125檢測:輔助判斷異常
- 組織活檢:最終確定是否惡性
一句話總結:癥狀持續時,及時找醫生做相關檢查,別拖。
05 治療選擇:怎么面對卵巢癌?
一旦確診卵巢癌,治療方案會根據具體情況調整。簡單來說,大多數患者首先考慮手術切除腫瘤,如果還能把周圍受影響的組織清理干凈,預后就比較樂觀。但不少病例已經是晚期,需要聯合化療——比如貝伐珠單抗、紫杉醇和卡鉑等藥物可以抑制癌細胞生長,減少復發。
最近幾年,靶向藥物和維持治療成了熱門選擇。像PARP抑制劑(比如氟唑帕利)可以針對癌細胞的DNA修復系統,進一步提高治療效果,提升患者生活質量。以前面提到的那位58歲女性患者為例,她用貝伐珠單抗聯合紫杉醇和卡鉑化療,后續配合氟唑帕利靶向維持治療,目前病情穩定,定期復查即可。治療副作用主要包括短期的白細胞下降、疼痛等,通常能通過升白藥、止痛對癥控制。
- 手術:切除腫瘤,改善癥狀
- 化療:聯合用藥,控制病情
- 靶向治療:個體化藥物,提高療效
治療方案選擇一定要和醫生充分溝通,結合自己的情況制定,別輕信單一方案的“神效”宣傳。
06 日常預防方式:怎么做更安全?
預防卵巢癌,核心還是定期體檢和健康生活方式。具體來說,規律飲食、多吃含抗氧化物的蔬菜和水果,對卵巢細胞有保護作用。比如,西蘭花富含硫化物,能抑制異常細胞;藍莓中的花青素有助減少炎癥反應;深海魚的Omega-3有益于激素代謝。
?? 西蘭花+藍莓:保護細胞,建議每周食用2-3次;
?? 深海魚(如三文魚):調節激素,建議每周1-2次;
?? 柑橘類水果:抗氧化、促進免疫,每日1份最佳。
規律作息、保持體重、適度運動也是重要的防護措施。如果有高危家族史或者明顯癥狀,建議到專業婦科腫瘤機構做篩查。選擇醫療機構時,一定優先考慮有腫瘤規范診治流程的大醫院。
- 飲食均衡,有氧運動
- 定期復查(有高危因素時每年一次)
- 擇優就醫,選擇有婦科??频尼t院
簡單來說,良好的生活習慣、營養搭配和及時就醫,是管理卵巢健康的最佳方式。不要過度緊張,日常做好自己能做的就好。
參考資料(英文文獻)
- Berek, J. S., & Hacker, N. F. (2020). Berek and Hacker's Gynecologic Oncology (7th ed.). Philadelphia: 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
- Kotsopoulos, J., et al. (2016). "Ovarian cancer risk factors: Epidemiology and risk prediction." Lancet Oncology, 17(8), 1103-1110.
- Morris, R.T., et al. (2014). "Ovarian cancer: Diagnostic Methods." The Lancet, 384(9951), 600-601.
- Dougherty, B., Elias, K. M. (2023). "Ovarian Cysts vs Ovarian Cancer: What's the Difference?" Dana-Farber Cancer Institute. Available at: https://blog.dana-farber.org/
- Mayo Clinic Staff. (2024). "Ovarian cancer: Symptoms & causes." Mayo Clinic. Available at: https://www.mayoclini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