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腫物手術中的麻醉管理與應用
在醫院門診,經常能遇到因為腹部影像檢查偶然發現腎臟腫塊的朋友。有人會覺得緊張:“是不是癌癥?”也會有人因為癥狀不明顯而拖延就醫。其實,腎腫物不等于惡性腫瘤,手術過程中麻醉科的作用非常關鍵,無論從評估風險到圍手術期每一步,都直接關系到恢復效果和生活質量。
01 腎腫物到底是什么?
腎腫物,就是腎臟上出現的異常腫塊。它可能只是一個良性囊腫,像個“氣泡”一樣,安靜地存在;也有可能是實性的腫瘤,甚至是惡性,比如腎癌。臨床上,大部分腎腫物是在體檢超聲或CT檢查時無意發現的。很多早期的小腫塊并不會有太多明顯感覺。
舉個例子,有些人做彩超時發現腎臟上有腫塊,內心一緊。其實,腫物的性質要靠進一步檢查確定,不能光憑“包塊”就自我嚇唬。萬一真需要手術,麻醉科醫師的專業評估和全程管理,就是安全的“守門員”。他們會仔細了解既往健康情況,定制最合適的麻醉方式和藥物組合。
- 良性:如腎囊腫,通常不會引起太多問題
- 惡性:如腎癌,需要手術或進一步治療
- 特殊類型:少數為血管肌脂肪瘤等良性病變
發現腎腫物并不等于疾病晚期,正確醫療判斷很重要。
02 出現什么癥狀該懷疑腎腫物?
- 1. 輕微信號:很多良性腎囊腫、小的腫物幾乎不會讓身體有任何不適。偶爾有朋友會在早起時感覺一側腰部有點脹,但過一會就緩解,很容易被忽略。
- 2. 警示信號:部分患者會出現肉眼血尿(尿里有血絲但無痛感)、一側腰部持續隱痛、體重莫名減輕。這種持續的變化就值得引起注意了。比如一位55歲的男性,因為連續幾天看到尿色變紅,檢查發現右腎有腫塊。幸運的是,病變發現較早,后續介入治療效果不錯。
- 3. 體檢意外發現:不少人查體時被告知腎臟區有包塊,無任何自覺癥狀。這樣的“偶遇”其實是常見途徑。
如果有持續血尿、體重下降或腰痛,應盡快就醫,別“拖一拖”。
03 腎腫物的手術與麻醉管理
腎腫物手術麻醉管理腎腫物手術的麻醉管理需要綜合考慮患者的整體狀況、手術類型及風險因素,以下是關鍵要點:
1 .術前評估
全面病史采集:了解患者基礎疾病(如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用藥情況(尤其是抗凝藥、降壓藥等)、過敏史及腎功能狀態。
腎功能評估:通過肌酐清除率、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標判斷腎功能,必要時進行腎功能影像學檢查(如CT、MRI)。
心血管風險評估:對于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需評估心功能、冠狀動脈病變情況,必要時進行心臟超聲檢查。
2. 術前準備
調整藥物:根據患者情況調整抗凝藥、降壓藥等,避免術中出血或血壓波動。
糾正水電解質紊亂:維持血鉀、血鈉、血鈣等在正常范圍,避免術中出現心律失常等并發癥。
備血及血制品:根據手術類型和患者情況,準備足夠的紅細胞、血漿、血小板等。
3. 麻醉方式選擇
全身麻醉:適用于大多數腎腫物手術,尤其是復雜手術或合并嚴重基礎疾病的患者??蛇x擇吸入麻醉或靜脈麻醉,必要時聯合神經阻滯(如椎旁阻滯)以減少全身麻醉藥物用量。
區域麻醉:如硬膜外麻醉或腰麻,適用于部分腎腫物手術,但需注意患者凝血功能及穿刺風險。
4 .術中管理
監測:常規監測心電圖、血壓、脈搏氧飽和度、呼氣末二氧化碳分壓等,必要時進行有創動脈壓、中心靜脈壓監測。
液體管理:根據患者血流動力學狀態調整液體輸注速度,避免液體過量導致肺水腫或低血壓。
血壓控制:維持血壓在合理范圍,避免血壓過高或過低影響腎灌注。
體溫管理:防止術中低體溫,可通過保溫毯、加溫輸液等措施維持體溫。
5. 術后管理
鎮痛:采用多模式鎮痛,如靜脈鎮痛、神經阻滯鎮痛等,減少阿片類藥物用量。
監測與護理: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尿量、腎功能等,及時處理并發癥。
抗凝管理:根據手術類型和患者情況,合理調整抗凝藥物使用時間。
6. 特殊情況處理
合并下腔靜脈瘤栓:需注意阻斷下腔靜脈后的回心血量減少,及時補充液體和使用血管活性藥物維持血壓。
腎功能不全:選擇對腎功能影響小的麻醉藥物,避免使用腎毒性藥物,必要時進行腎臟替代治療。
總之,腎腫物手術的麻醉管理需個體化,密切監測患者病情變化,及時處理并發癥,確保手術安全。
麻醉團隊在手術“臺前幕后”都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安全始終排在第一位。
04 圍術期的全程管理與健康指導
腎腫物手術不是一場“孤立的戰斗”。從術前準備、麻醉實施到術后恢復,麻醉科是全流程的守護者。具體分為:
-
術前準備:
檢查評估基礎疾?。ㄈ绺哐獕骸⒏文I功能異常)、優化用藥方案、指導有無禁食、戒煙酒等。麻醉醫生會仔細審查檢查報告,并和手術團隊溝通。 -
術中管理:
既要把控麻醉深度,又要關注手術體位和大出血風險。舉例來說,腹腔鏡手術往往體位特殊,需要預防壓力性損傷和循環負荷變化。 -
術后恢復指導:
包括疼痛管理、早期下床和飲食調節。麻醉科還會輔助監測尿量及相關生命體征,防止并發癥(如感染、出血、呼吸抑制等)。
05 日常生活中如何管控?正向建議這樣做
養好腎臟,離不開科學的生活習慣和健康飲食。這里只講對腎臟友好的做法,不再重復風險因素。
- 優質蛋白(如魚、蛋清):有助于維持腎臟運作,建議每日適量增加1-2份。
- 新鮮蔬菜水果(如菠菜、蘋果):富含維生素和抗氧化物,有利于腎細胞修復,建議每天攝入300-500克。
- 適度運動:每周3-4次、每次30-60分鐘,比如快走、騎單車,都有利于改善內分泌和減輕腎臟壓力。
- 足量飲水:有助于代謝廢物,一般成年人每日1500-2000毫升即可。
- 定期隨訪復查:尤其是腎臟手術后的朋友,遵醫囑定期復查影像和尿檢,發現異常變化能及早處理。
- 情緒管理:學會舒緩壓力,減少焦慮,有研究表明心情好對免疫系統和腎臟修復都有幫助。
如果出現血尿、持續高血壓、腰部不適等癥狀,要主動咨詢腔鏡和泌尿外科醫生。選擇公立醫院或有經驗的泌尿???,能獲得更準確的診斷和全面治療建議。
參考文獻(部分)
- Scelo, G., & Brennan, P. (2007). The epidemiology of renal cell carcinoma. Nature Reviews Urology, 7(5), 245-257. 來源
- Ljungberg, B., Campbell, S. C., Cho, H. Y., Jacqmin, D., Lee, J. E., Weikert, S., & Kiemeney, L. A. (2011). The epidemiology of renal cell carcinoma. European Urology, 60(4), 615-621. 來源
- Harrison, J. D., & Talbot, M. L. (2016). Anaesthetic considerations and perioperative management for nephrectomy. Current Opinion in Anaesthesiology, 29(3), 307-313. PubMed
- Campbell, S., Uzzo, R. G., Allaf, M. E., et al. (2017). Renal Mass and Localized Renal Cancer: AUA Guideline. The Journal of Urology, 198(3), 520-529. PubM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