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腺癌:全面了解與管理的關鍵知識 ??
01 肺腺癌的定義與特征是什么?
在日常體檢中,不少人聽說過肺癌,但肺腺癌這個名字,聽起來稍微陌生一些。其實,從專業角度來看,肺腺癌是肺癌里最常見的一種,約占所有肺癌的新發病例的一半以上。它起源于肺的腺體細胞,這些細胞主要分布在肺組織的外緣,就像一座城市伸展開來的郊區。
肺腺癌的特點之一,是早期往往“不聲不響”。有的人感覺不到任何特別的不適,僅僅在體檢或者拍片時被醫生偶然發現。相比其他類型的肺癌,它更容易發生在肺的邊緣部位,腫瘤長得比較慢。所以不少人在發現的時候,病程已經發展了一陣子。
要特別留心,肺腺癌近些年發病率逐漸上升,尤其在女性和非吸煙人群中也有增多趨勢。
??
02 識別肺腺癌的常見癥狀
- 持續性咳嗽:如果出現久治不愈的咳嗽,尤其是干咳,時間超過兩周,很難用感冒或慢性支氣管炎解釋時,需要提高警覺。
- 痰中帶血:突然發現痰里有血絲,哪怕量很少,也建議盡快就醫確認。
- 胸痛或悶脹:部分患者在深呼吸或咳嗽時,胸口會有莫名的疼痛或不適感。
- 呼吸急促:活動后明顯感到喘不過氣,甚至休息時也覺得胸悶。
- 聲音嘶啞/持續低熱:這些變化雖然不典型,但如果長期存在,尤其同時出現體重下降、食欲變差,就值得關注。
有位74歲的男性朋友,之前做過左肺手術,平時有吸煙習慣。最近他突然出現持續的咳嗽和胸悶,結果檢查發現是右肺腺癌。這個例子提醒我們,有相似病史或長期吸煙的人群,類似癥狀出現時就不能等,需要及時找醫生評估。
03 肺腺癌的誘因與風險因素
- 吸煙:大量研究顯示,長期吸煙與肺腺癌風險密切相關,煙霧中的致癌物會損傷肺部組織。??
- 被動吸煙:經常吸入二手煙也會增加患病概率,特別是在家庭或工作環境空氣流通不佳的情況下。
- 職業暴露:長期接觸石棉、鈾、砷等有害物質的人群,肺腺癌發生率較普通人高(Jemal et al., 2011)。
- 空氣污染:空氣中顆粒物(PM2.5)濃度高的城市、工業區,肺腺癌發病也有增長趨勢(Turner et al., 2011)。
- 遺傳因素:部分人有家族史,基因變異比如EGFR突變,更容易發病。
- 年齡因素:肺腺癌多見于40歲以上人群,隨著年齡增長,發病率增加(Siegel et al., 2023)。
其實,年齡和環境的雙重影響下,肺細胞一旦反復受損,有可能逐漸變異為異常細胞,形成腫瘤。這不是“一夜之間發生的”,而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
04 肺腺癌的診斷步驟與方法
當醫生懷疑有肺部異常時,通常會按以下步驟進行診斷:
- 影像學檢查:最基礎的有胸部X光、CT掃描。CT能清楚展示肺內小結節或腫塊,并判斷是否累及周圍組織。
- 病理活檢:如果影像學發現疑似腫瘤,需要取一小塊組織送檢,最常見的是經支氣管鏡活檢或經皮穿刺活檢。診斷的原則是“有圖有真相”,病理確認才是最終依據。
- 分期評估:明確腫瘤的擴散范圍。常用的方法有PET-CT、核磁共振以及胸腔鏡檢查,更好評估是否有胸腔積液、淋巴結或遠處轉移。
- 基因檢測:現代醫學注重“個體化治療”。需要根據患者腫瘤的分子特征(如EGFR、ALK等突變)來選擇最合適的藥物。
- 其他實驗室檢查:還包括血常規、生化、肝、腎功能等,幫助評估患者總體狀況,為后期治療提供參考。
如果體檢時偶然發現肺內陰影,醫生會建議根據需要逐步進行上述檢查。只有“層層把關”,才能避免漏診、誤診,制定出準確的治療方案。
05 當前肺腺癌的治療選擇
- 外科手術:對于早期病例,優先選擇手術切除。肺腺癌如果局限在一部分肺葉,可以通過微創手術完整切除,術后一般恢復較好(Goldstraw et al., 2016)。
- 化學治療:進展期或有轉移的人,常采用化療藥物抑制癌細胞增殖。比如培美曲塞、鉑類等聯合使用,有一定效果。
- 靶向治療:針對特定基因變異,像EGFR、ALK、ROS1等,使用靶向藥物,有時比傳統化療副作用更小,療效更突出。
- 免疫治療:激活自身免疫系統對抗腫瘤,尤其是不能手術或已多處轉移患者的新選擇。
- 放射治療:適合局部或骨轉移病變的控制,也可聯合化療起到緩解癥狀的作用。
- 多學科會診(MDT):肺腺癌治療常常需要呼吸科、胸外科、腫瘤科、放射科、護理等多位專家共同參與,做到“個體化”、“全程管理”。
現實中,有的患者如上面提到的74歲男性,除了接受手術外,在復發轉移后還進行多種方案的化療和靶向治療,每種治療的具體選擇,要根據患者自身的身體狀況和腫瘤分型綜合判斷。??
06 肺腺癌患者的日常健康管理
- 飲食支持:日常飲食應該以富含蛋白、蔬菜水果、全谷雜糧為主。比如,魚肉+豆腐,有助于補充優質蛋白質,支持修復組織。深色蔬菜可提供豐富的抗氧化物,有助于身體恢復。每天保證一定量的水分攝入,預防脫水。
- 適度鍛煉:可以選擇散步、拉伸等輕運動,每天20-30分鐘,增強體力、促進呼吸功能。但是不要勉強,按身體狀況逐步增加。
- 規律作息:建議保證夜間7-8小時的睡眠,避免熬夜,按時進餐,有助于提高免疫力。
- 心理疏導:遇到情緒波動,可以嘗試與親友交流、聽音樂,必要時尋求專業心理咨詢。不少研究顯示,積極的心態有助于治療效果的提升(Liao et al., 2022)。
- 藥物副作用管理:如出現食欲下降、消化不適、乏力等,可以和醫生溝通,部分癥狀通過營養改善或藥物調整可以緩解。
- 定期復查:治療后應按醫生建議定期血常規、CT復查,有需要時每2-3個月隨訪。出現新癥狀要及時就醫。
其實,肺腺癌雖然是一場持久戰,但只要科學管理,注意飲食鍛煉,積極配合治療,很多患者能夠較好地維持生活質量,享受日常生活的點滴美好。??
參考文獻
- Jemal, A., Siegel, R., Xu, J., & Ward, E. (2011). Cancer statistics, 2011. 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61(2), 69-90.
- Turner, M. C., Krewski, D., Pope, C. A., et al. (2011). Long-term ambient fine particulate matter air pollution and lung cancer in a large cohort of never-smokers. 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 184(12), 1374-1381.
- Goldstraw, P., Chansky, K., Crowley, J., et al. (2016). The IASLC Lung Cancer Staging Project. 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 11(1), 39-51.
- Siegel, R. L., Miller, K. D., Wagle, N. S., & Jemal, A. (2023). Cancer Statistics, 2023. 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73(1), 17-48.
- Liao, Y., Shonkoff, E. T., Dunton, G. F., et al. (2022). Psychosocial Factors and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in Lung Cancer Patients. Supportive Care in Cancer, 30(2), 1377-1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