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在手術和重癥監護中的應用:了解與應對
有些人可能不喜歡進醫院,聽到“手術”“麻醉”這兩個詞時,心里難免有點打鼓。事實上,無論是小手術還是大手術,再或者在重癥監護室搶救病人時,麻醉幾乎都是繞不開的環節。哪怕是皮膚美容、牙科也常見麻醉的身影。今天我們來說說麻醉到底在醫療里起著什么樣的作用,普通人需要有哪些常識,風險和應對又該怎么做。
?? 01 麻醉領域到底是什么?
麻醉,其實就是利用特定藥物讓人在醫療操作期間暫時喪失痛感和部分意識。很多朋友以為麻醉只是“睡一覺”,實際上它遠不止讓你失去知覺這么簡單。醫生會根據你的體質、手術類型和特殊情況,選擇恰當的麻醉藥和方式,讓你最大程度地舒適,還要確保操作期間生命體征穩定。例如,在面部瘢痕修復、闌尾炎手術、甚至分娩時,麻醉都能讓過程變得更可承受。
簡單來說,麻醉不只是用來止痛,它是醫生能安全完成手術、各種侵入性操作時的“隱形保護傘”。
比喻:
麻醉就像一道保險門,把不適與疼痛臨時擋在身體外,讓治療能順利進行。
?? 03 麻醉藥都有哪些類型?是怎么工作的?
說到麻醉藥,通常分為兩大類: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它們的適用場景和原理有很大不同。
- 全身麻醉:讓人從頭到腳都“斷電”。藥物經靜脈或吸入,幾分鐘就能讓人像睡著一樣,對外部刺激毫無察覺。它作用于大腦和神經系統,調節意識、感知和反射。
- 局部麻醉:只屏蔽手術區域的知覺。例如做牙科拔牙、皮膚激光治療時,醫生會給局部用藥,只讓這一小塊區域“沉睡”。它阻斷局部神經信號,讓治療過程幾乎沒有痛感。
各種麻醉藥組合用在一起,還能達到更理想效果,比如術中先鎮痛、后鎮靜,術后減少惡心嘔吐。
?? 05 重癥監護里,麻醉醫生都做什么?
重癥監護室(ICU)是各種危重病人集中的地方,麻醉醫生的任務多樣:既要讓患者在救治過程中減少痛苦,也要保障基本生命功能不被干擾。實際操作中,重點包括這些方面:
- 動態監測生命體征:連續監控心跳、呼吸、血壓、血氧,每時每刻都準備應對突發變化。
- 合理鎮靜與鎮痛 ??:部分重癥患者需要插管或持續治療,這時麻醉藥要精準把控量,既不讓人太痛苦,也不影響基本生理功能。
- 輔助呼吸或搶救:危重病人有時需借助麻醉藥配合進行插管、呼吸機連接或心臟復蘇。每一步都要求專業判斷,否則可能適得其反。
?? 07 如何理解麻醉風險?原因有哪些?
其實,大部分麻醉是安全的,但任何醫療操作都不可能 0 風險。明白導致風險的常見原因,有助于及時應對。
- 健康狀況基礎:有慢性病、肥胖、年齡太大或太小,都可能加大麻醉風險。孕婦、嬰幼兒、老人對藥物的耐受性本就很弱。
- 藥物過敏與個體差異:對某些麻醉藥過敏,或肝腎清除功能低下時,常規劑量也可能帶來不良反應。
- 遺傳易感與家庭史:少數人天生對部分麻醉藥(比如琥珀膽堿)極其敏感,一旦誤用會出現嚴重不良反應。
- 基礎操作環境:手術環境若不達標或醫生經驗不足,原本可控的風險可能變得不受控。
????? 09 有麻醉相關擔憂時,如何尋求幫助?
如果手頭的檢查報告、健康情況有變化,或者曾經出現過麻醉相關并發癥,建議主動咨詢麻醉科醫生。臨近手術前,也可以提前預約麻醉門診,讓醫生結合你的具體身體條件,制定最合適的麻醉計劃。
- 遇到不適癥狀(如長時間頭暈、術后胸悶呼吸急促、傷口持續出血)要及時和醫生溝通,不要拖延。
- 有慢性疾病者,可以咨詢主治醫生,看看有沒有推薦的??漆t院。
- 做高風險麻醉操作時,優先選擇大型公立醫院、等級醫療美容診所,以獲得全方位保障。
引用文獻
- Butterworth JF, “Safety of anesthesia in sick patients”, Anesthesiology, 2018.
- Stewart J, "Local anesthetics: review of pharmacological considerations", Annals of Medicine, 2020.
- Zouboulis CC et al., "Guidelines for the Treatment of Acne Scars",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 and Venereology,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