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癌——了解癥狀、病因與科學應對
01 日常生活中,卵巢癌是什么?
有時候,你會聽到家人或朋友說起自己身體有些“說不出的不舒服”,尤其是女性在進入更年期后。有的只是腹部輕微悶脹,有的偶爾食欲差了些,大多數時候忙著生活也就忽略了。這些變化,其實和卵巢健康密切相關。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統里較為常見的惡性腫瘤(Reference: Mayo Clinic, "Ovarian cancer - Symptoms and causes", 2024)。每年全球近15萬女性新確診,年齡多在40歲以上,晚發居多。雖然它比宮頸癌、乳腺癌少見,但一旦患病,影響不可小視。了解一些基礎知識,對早發現早治療很有幫助。
簡單來說,卵巢癌是卵巢細胞發生異常改變,并不斷生長形成腫塊。早期往往悄無聲息,這也是為什么不少女性確診時已至晚期。所以,對于卵巢癌,主動關注身體的小變化,遠遠比“等癥狀嚴重了再說”來得實用。
02 究竟有哪些異常,是卵巢癌可能的信號???
-
腹部偶爾脹痛
有些女性會出現輕度腹部悶脹或針扎感,持續幾天又消失。不妨記下來,如果越來越頻繁,需要留意。 -
食欲下降,有時惡心
吃飯感覺撐得快、沒胃口,不是單純上火或腸胃小問題。如果持續,并且體重悄悄下降,可以考慮做簡單檢查。 -
排尿次數稍多或小便不暢
子宮、卵巢位置特殊,腫塊擠壓膀胱可能引起排尿習慣變化,如果只是偶爾可以觀察,但長期就不容忽視。
按臨床觀察,約60%患者在確診前腹部已經明顯不適(Mayo Clinic, 2024)。以一位75歲女性患者為例,她在短時間內腹脹加重,食欲減退,最終確診為卵巢癌。這里的經驗是:如果腹部不適持續超過兩周,建議預約醫生做一次腹部和盆腔超聲,并配合血液檢測CA-125項目。
03 為什么會得卵巢癌???
卵巢癌的成因其實比較復雜,既跟基因遺傳有關,也受生活方式和身體狀況影響。
-
遺傳因素
有些家庭中女兒、母親或姐妹出現過卵巢癌或乳腺癌,再發風險增高。特別是攜帶 BRCA1、BRCA2基因突變 的女性,占全部卵巢癌病例約10%(Kurman RJ, 2014)。 -
年齡與荷爾蒙變化
絕經后女性,卵巢功能減弱,體內激素水平變化易致細胞異常。同時,生育次數少也與風險增加有關。 -
身體炎癥反應與免疫系統偏弱
長期慢性盆腔炎癥、免疫抵抗力下降時,如果卵巢細胞自身修復機制失效,出現癌變的概率會高一些。 -
環境因素
包括肥胖、接觸某些化學物質,但這些風險遠低于基因因素和年齡。
需要說明的是,單一因素并不直接決定疾病發生,通常是多種條件共同作用。每個人體質不同,了解自己的家族史和生理變化對合理預防很有益。
04 日常如何早期發現?檢查方法有哪些???
卵巢癌早期幾乎沒有典型癥狀,所以醫學界十分重視篩查。主要手段有以下幾種,建議根據自身情況與醫生溝通選擇。
-
婦科超聲檢查
操作簡單,無痛,可發現卵巢是否存在異常腫塊。 -
CA-125血液檢測
CA-125是一種腫瘤標志物,高于參考值可能提示卵巢癌,但并非百分之百準確,通常結合其他方法一起使用。 -
CT或MRI檢查
進一步判斷腫塊性質與分布,對制訂治療方案很有幫助。
研究顯示,綜合篩查手段可以將早期發現率提升兩倍以上(Jacobs IJ, 2016)。尤其是有家族史或屬高風險人群,建議每年一次??企w檢。如果日常出現上述警示信號,主動到二級以上醫院做婦科查體是很可靠的辦法。
05 得了卵巢癌,可有哪些治療方案???
一旦確診,卵巢癌的主流治療方式主要有三類。選擇哪種方案,需要根據個人身體條件、癌癥分期以及具體病理結果綜合判斷。
-
外科手術
包括腫瘤切除、卵巢或部分生殖器官的手術。早期手術治療后五年生存率可達70%。 -
化療
常見方案是含鉑類和紫杉醇聯合??梢杂行宄龤堄喈惓<毎档蛷桶l風險。 -
靶向治療
針對特殊基因突變患者,通過藥物抑制癌細胞生長。對高風險和晚期患者尤為重要。
以臨床實例看,一位75歲女性在手術聯合化療后,醫生為她搭配止吐藥、升白細胞藥以及抗凝輔助,綜合管理副作用,為后續生活質量保駕護航。中藥輔助和營養、心理支持也能幫患者度過治療關鍵期。
最好的辦法是與專業腫瘤科醫生密切溝通,根據個體情況調整方案。治療期間感覺不適或副作用明顯,及時反饋給團隊,幫助精準調整。
06 日常防護怎么做?吃什么有好處???
-
豆制品 ??
能夠調節體內激素水平,有益卵巢細胞健康。建議每日攝入適量豆腐、豆漿。 -
新鮮蔬菜水果 ????
富含維生素和植物纖維,有助于提升免疫力。白菜、西蘭花、檸檬都是不錯的選擇。 -
全谷物 ??
谷類食物如燕麥、糙米含B族維生素,可以幫助細胞修復。主食盡量粗細糧搭配。 -
適量運動 ??
慢跑、快走、瑜伽能改善基礎代謝,調節激素,對卵巢健康很有好處。建議每周運動3-5次、每次30分鐘左右。
其實,健康飲食+規律運動+定期體檢是日常防護的黃金組合。對家族史明顯、有不良癥狀的女性,更建議定期婦科檢查。選擇正規醫院、遵醫囑進行篩查,安全有效。
溫和提醒:預防重在堅持,不在于急于求成。改變生活習慣,增強自我觀察能力,比各種所謂“速效”方法都實在。
07 一點小建議,去做比知道更重要 ??
卵巢癌其實并不可怕,關鍵在于早發現、早行動。很多時候,輕微癥狀往往被忽略,如果能定時檢查、養成健康習慣,大大降低風險。記住,身體的每一個小變化都值得關注。不要為了日常瑣事忽略了自己的健康。如果有家族史或自己屬于高風險人群,更要主動了解、積極行動。
給家人朋友多留一點關心,和醫生成為伙伴,這樣卵巢癌就不是“突然的難題”,而是可以應對的小挑戰。
參考文獻
- Kurman, R. J. (2014). The origin and pathogenesis of 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a protracted process. Frontiers in Bioscience, 19, 597–609.
- Mayo Clinic. (2024). Ovarian cancer—Symptoms and causes. Retrieved from www.mayoclinic.org
- Jacobs, I. J., Menon, U., Ryan, A., et al. (2016). Ovarian cancer screening and mortality in the UK Collaborative Trial of Ovarian Cancer Screening (UKCTOCS):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The Lancet, 387(10022), 945–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