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33歲女性,近期為減肥經常不吃早飯加跑步,某天突然右腳踝部劇痛,發現皮下有小塊硬結。醫生追問后,發現其體檢時尿酸高于正常范圍。這個故事說明,極端節食和頻繁脫水也加重痛風石風險。
05 遺傳“底色”:家族影響到底多大?
除了飲食和生活方式,遺傳因素也是不能忽視的一環。有些人明明飲食普通,卻偏偏容易出現高尿酸甚至痛風,這就可能和基因有關。
研究顯示,近30%痛風患者有明顯的家族史。尿酸代謝相關的特定基因變異,使尿酸的生成或排泄容易“失衡”(K?ttgen A et al., Nature Genetics, 2013)。這類個體即使沒有重大生活習慣問題,也可能面臨更高患病風險。
家庭啟發:如果直系親屬(父母、兄弟姐妹)中有痛風或高尿酸病史,建議定期查血尿酸指標,對自己的健康“心里有數”。
07 健康管理與正向預防建議
- 雜糧與高鉀蔬菜:如燕麥、藜麥、毛豆等,有助于促進尿酸排泄??梢钥紤]每天早餐搭配燕麥粥和毛豆,豐富膳食纖維。
- 適量奶類:低脂牛奶或酸奶被認為有助于減少痛風形成的風險(Choi HK et al.,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04)。推薦每日一杯低脂奶。
- 新鮮水果:櫻桃、蘋果、柑橘等,富含抗氧化物和維生素C,有利于維持正常代謝。
- 適當運動:每周保持3~4次中等強度有氧鍛煉(如快走、騎行),幫助控制體重和代謝平衡。
- 足夠飲水:建議每日飲用水量≥2000ml,多喝水能稀釋尿酸,減少結晶形成的機會。
- 定期檢查:40歲以上或有家族史者,建議每年查尿酸,腎功能等指標。
行動建議:出現關節持續腫痛或皮膚下硬塊時,應及時就醫。大部分城市醫院的風濕免疫科、內分泌科都有診療痛風的經驗,一般無需排隊太久。
?? 友情提醒:生活有規律、飲食多樣、常做運動,會讓尿酸管理變得輕松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