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在肝惡性腫瘤手術中的應用與管理
說到肝臟手術,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是醫生拿著手術刀的畫面。其實,每一臺肝惡性腫瘤的手術背后,都有一支專業麻醉團隊默默守護。從患者家屬在手術室門口焦急等待,到醫生“麻醉準備完畢”的一聲輕語,麻醉過程貫穿了整個手術,每個細節都直接影響著術中安全和術后恢復。本期聊一聊:麻醉在肝惡性腫瘤手術中的作用,到底都做了哪些看不見但很重要的工作。
01 麻醉如何影響肝腫瘤手術安全???
麻醉是肝惡性腫瘤手術順利完成的前提,就像是交通信號燈,合理調配著身體各項反應。麻醉不僅僅是“打一針睡覺”那么簡單。對于肝臟這樣的“化工廠”來說,麻醉藥物的選擇和用量都要特別謹慎。畢竟,肝是身體的解毒和代謝主力軍,大型腫瘤手術過程常常伴有出血、失溫、酸堿平衡紊亂等變化。如果麻醉管理不到位,患者可能在手術途中出現低血壓、出血量加大或者呼吸暫停等危險情況。
臨床上,麻醉團隊會根據每位患者的身體狀況(比如肝功能余量、體重、老年基礎病等)制定個性化麻醉方案。例如,61歲男性肝惡性腫瘤患者,基礎生命體征穩定,沒有嚴重肝衰竭時,麻醉用藥和劑量就得拉繩式“量身定制”,既保證舒適又不能讓肝臟不堪重負。
簡單來說,好的麻醉管理能充分減輕手術風險,為醫生創造理想操作環境,也讓患者更平穩地度過手術關口。
02 術中有哪些關鍵健康信號要看緊?
麻醉醫生是手術臺上的“守夜人”。在肝惡性腫瘤手術時,他們緊盯患者的心率、血壓、呼吸、血氧飽和度等實時變化,每三五分鐘就需要評估一遍。有時一場手術持續四五個小時,哪怕細微的心跳或血壓波動,都可能預示著患者內環境的小幅度失衡——比起汽車儀表盤稍微亮燈,及時發現異常更重要。
- ?? 血壓變化: 肝手術常伴一定失血,血壓一旦突然下降,既影響臟器供血,也提示需要補液或調整麻醉藥物,甚至查找止血點。
- ?? 心率波動: 手術刺激、疼痛或用藥都能影響心率。比如失血速度快時,心跳有時會突然加快。
- ??? 呼吸監測: 麻醉期間患者多為人工通氣,呼吸暫?;蚨趸夹罘e要迅速應對,否則后果較嚴重。
以61歲男性肝惡性腫瘤手術為例,術前檢查生命體征平穩很關鍵。麻醉醫生會記錄每項參數,為整個手術過程提供“導航圖”。出現意外時,能第一時間調整方案,及時止損。
03 出了手術室:“保駕護航”還沒結束
很多人以為麻醉只在手術臺上起作用,其實手術結束后,患者往往要進入重癥監護病房(ICU),繼續接受生命體征、疼痛等監控。這里面,麻醉醫生的角色和責任持續延伸——既要判斷麻醉藥物在體內的代謝情況,還要輔助施行必要的鎮痛或鎮靜治療,協助ICU團隊維持患者平穩恢復。
這就像一場接力賽,手術室和ICU無縫對接,每一步都不容差池。有一份來自 UpToDate(2023)平臺的系統評述就強調,肝腫瘤患者的圍術期管理越細致,術后并發癥和住院時間就越短(UpToDate, 2023)。這給我們一個提醒,無論手術順利與否,后續的重癥監護都不可大意。
04 萬一突發急救,麻醉醫生怎么應對??
有些人擔心肝惡性腫瘤手術會出現大出血或休克,其實這確實是少部分高危手術的隱患。麻醉醫生在手術前會仔細了解患者病史、功能狀況,討論“萬一極端事件”的處理流程,包括血液預備、搶救藥品、復蘇設備布置。這樣的準備細致入微,為極少數急變爭取寶貴時間。
術中遇到類似大出血,麻醉團隊會分工操作——有的負責呼吸循環支持,有的配合手術及時輸血,有的協調搶救藥物的給藥時機。一項美國Mayo Clinic的研究就指出,麻醉急救流程規范,能顯著提高手術急救成功率(Glatz et al., 2020, Mayo Clinic Proceedings)。
這些流程聽起來專業,但它們的目的很簡單:最大程度保障術中突發狀況下患者的安全。
05 麻醉醫生如何幫助術后舒服點???
手術后,有些肝癌患者剛蘇醒會覺得疼得難以忍受,但也有人感覺明顯減輕。術后疼痛管理正是麻醉醫生的又一項職責。不是單純靠藥,更多是“量體裁衣”式方案,比如使用病人自控鎮痛泵(PCA)、局部麻醉藥連續輸注,或口服止痛藥聯合用藥。
- 疼痛評分量表: 麻醉醫生通過與患者溝通,像日常問候一樣評估疼痛等級,及時調整藥物組合。
- 個體化設計: 例如,61歲男性患者體型較大,麻醉團隊會適當加大藥物劑量,但同時監測肝腎功能,避免藥物蓄積。
其實,良好的疼痛控制不僅讓患者更容易翻身咳嗽,還能降低感染風險、促進早期下床走動,加快出院速度。
06 為什么有些人更容易得肝惡性腫瘤?
很多人一聽到“肝癌”都很疑惑:怎么就找上我了?其實,大部分肝惡性腫瘤不是偶然發生的,它和很多慢性損傷因素有關。例如,慢性乙肝、丙肝感染、長期酗酒、反復接觸某些化學毒物,或肥胖伴非酒精性脂肪肝,都會增加肝臟細胞的“變異”概率。隨著年齡增長,和遺傳多態性相關的代謝弱點也逐漸顯現。
最新一項發表在《Cancer Epidemiology, Biomarkers & Prevention》的大樣本研究發現,長期慢性病毒性肝炎暴露人群,相比普通人,肝惡性腫瘤發生風險增加3-10倍以上(Petrick JL et al., 2020, CEBP)。有高血壓和糖尿病基礎的老年患者如果但肝功能偏弱,也需要特別注意。
說起來,生活習慣中的風險也不少。高脂、重油、飲酒、不規律作息、缺乏運動,這些“慢性刺激”讓肝細胞長期負擔加重,細胞修復能力慢慢下降,癌變概率也在悄悄升高。
07 健康的飲食和生活能防嗎?怎么做靠譜????
想要減少肝惡性腫瘤風險,最有效的方式其實很簡單:選擇合適的飲食和作息、積極監測高危因素,并定期接受正規體檢和專業評估。
- 西蘭花、深色綠葉蔬菜 + 幫助抗氧化 + 建議:每周少量多餐,和肉類搭配更協調;
- 每天喝適量柑橘類果汁 + 提供維生素C + 建議:上午或午飯后飲用對消化有好處;
- 海魚、堅果(如核桃、杏仁)+ 提供優質脂肪酸 + 建議:一周2-3次為佳,不建議暴飲暴食;
- 糙米/燕麥等粗糧 + 幫助肝臟代謝 + 建議:每餐替換部分精米面,調整口感更容易堅持;
- 清淡飲食、適量有氧運動 + 維護肝臟功能 + 建議:比如快走、慢跑、游泳,每周3-5天,每次30分鐘左右。
此外,40歲以上人士或有慢性肝病、家族史的人,每2年一次正規肝臟B超加肝功能檢查,能早期發現一些微小問題。遇到持續乏力、體重減輕、消化不良等情況,建議盡快到有資質的腫瘤或肝病??凭驮\,不主張自行拖延。
預防說起來簡單,做起來貴在堅持。養成健康習慣,不僅可幫自己,也能影響家人和孩子的長遠健康。
08 麻醉醫生到底都做了啥?咋選靠譜的團隊?
很多患者平時不太了解麻醉醫生,覺得“見不到也不交流”。其實,麻醉醫生除了手術前問詢病史、定制方案,還全程守護生命體征、參與術后康復和重癥管理,關鍵時刻還能沖在急救最前線。有句話說得好:沒有靠譜的麻醉團隊,再高明的外科手術也缺乏底氣。
- 術前評估: 結合身體狀況、既往用藥史,制定個性化計劃。
- 術中管理: 持續監控調整,靈活應對意外風險。
- 術后關懷: 跟進鎮痛、預防并發癥、支持恢復。
- 急救支援: 具備規范的危急處理流程,能高效協作。
建議選擇有經驗、有資質的三甲醫院肝膽外科與麻醉團隊,及時溝通疑問也沒必要不好意思。
說到底,麻醉醫生不是“幕后工作者”,他們在肝惡性腫瘤手術中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讓患者更安心、專家更專注、家屬更放心。
肝惡性腫瘤手術的每一步都離不開麻醉醫生專業細致的管理。從術前評估、手中守護,到手術后康復和可能的急救,每個環節都需要團隊的默契協作。如果你和家人將要接受相關治療,不妨充分了解麻醉流程,和醫生多溝通,讓專業關懷變得看得見也摸得著。
參考文獻
- Petrick, J. L., Kelly, S. P., Altekruse, S. F., McGlynn, K. A., & Rosenberg, P. S. (2020). Future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cidence in the United States forecast through 2030. Cancer Epidemiology, Biomarkers & Prevention, 29(4), 784-792.
- Glatz, T. et al. (2020). Resuscitation and Intra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 Liver Surgery: A Mayo Clinic Cohort. Mayo Clinic Proceedings, 95(6), 1112-1120.
- UpToDate. (2023). Perioperative care of the surgical patient with liver disease. UpToDate, Inc.
- Mayo Clinic. Liver cancer - Symptoms and causes [Internet]. Mayo Clin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