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兒童上呼吸道感染的科學指南
每當入秋換季,幼兒園門口常常聚集著不少家長,大家最關心的除了學習和安全,還有孩子們反復的“感冒咳嗽”。確實,上呼吸道感染在兒童中非常常見。你也許苦惱過,為什么孩子似乎比大人更容易被“病毒小麻煩”找上?其實,明白了原理和科學應對方法,不必過于擔心,日常的預防也有不少好辦法。
01 什么是兒童上呼吸道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說白了就是口、鼻、咽喉這些部位被病毒或細菌侵襲,引起了一系列不舒服的反應。兒童最常見的類型有普通感冒和咽喉炎,有時會累及到鼻竇,但典型表現就是噴嚏、流鼻涕、咳嗽和嗓子痛。
其實這種感染在人群中很普遍,據研究,5歲以下兒童每年平均會經歷6到8次上呼吸道感染(Monto AS. Epidemiology of viral respiratory infections. Am J Med. 2002)。 這類疾病雖然不至于嚴重威脅生命安全,但對于生長發育中的兒童來說,頻繁生病可能影響學習、休息甚至體重和身高增長。
?? 小朋友抵抗力偏弱,是因為免疫系統還在“學習中”,所以遇到病毒更容易中招。這一點家長要有心理準備。
02 如何識別兒童上呼吸道感染的癥狀?
- ??? 出現發熱、打噴嚏、咳嗽、鼻塞、流鼻涕等情況。一般開始于輕微的不適或鼻音變重,慢慢可能變為咽喉痛或干咳。
- ?? 有時兒童會出現聲音嘶啞或咽喉部疼痛,加重時會影響吃飯、講話。
- ?? 極個別情況下會伴有高燒,比如本例中的10歲女孩,早晨咽部只是輕微不適,下午就燒到了39℃。
- ?? 孩子如果精神不好,持續困倦、嗜睡或者呼吸有短暫的喘憋,則提示有加重趨勢,應及時就醫。
- ?? 某些情況下,喉嚨痛會牽扯耳朵,出現“聽力堵塞”,不過這通常是炎癥反射,不一定說明耳朵也生病了。
病例分享: 有位10歲女孩,單純咽痛1天、發熱數小時,體溫高達39℃,咽部發紅但神志清楚。經過簡單體檢與檢查,診斷為上呼吸道感染。這個例子提醒家長,孩子偶爾的高燒并不罕見,但只要精神狀態較好,沒有呼吸困難,通常無需特殊處理,可隨癥狀緩解。
如果短時間內癥狀沒有緩解,或者出現持續高燒、呼吸異常、精神淡漠,應盡早就醫。
03 兒童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因有哪些???
說起來,娃娃們容易被病毒“盯上”,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 1. 免疫系統發育未成熟: 兒童的免疫防御能力還像“實習生”在崗,自我保護手段有限,遇上外界病毒,自然“扛不住”。
- 2. 病毒多變: 常見的致病原包括流感病毒、腺病毒、鼻病毒等,其中一些可以通過飛沫、接觸傳播。孩子在學校、托兒所常和小伙伴密切接觸,很容易互傳。
- 3. 氣候與空氣條件: 秋冬換季,空氣干燥、門窗緊閉,病原體存活時間變長,也增加感染幾率。
- 4. 環境因素: 空氣中的顆粒物(如PM2.5、花粉),會刺激兒童的鼻腔和咽喉黏膜,削弱局部防御屏障。
數據顯示,托兒所兒童的上呼吸道感染發生率明顯高于家庭照護兒童(Nesti MM, Goldbaum M. Infectious diseases and daycare and preschool education. J Pediatr. 2007)。
?? 所以,與其說“孩子弱”,不如說“成長的過程中總要和這些‘小麻煩’打幾回交道”。
04 兒童上呼吸道感染的診斷怎么做???
醫生判斷兒童是否得了上呼吸道感染,一般會參考這些步驟:
- 詳細詢問病史: 包括發病時間、主要癥狀、家中是否有類似病人等。
- 體格檢查: 檢查口腔咽喉是否發紅、扁桃體是否腫大、頸部淋巴結有無腫脹等。
- 必要時進行輔助檢查: 常見有血常規(了解炎癥反應)、C反應蛋白檢測,以及部分呼吸道病原體或抗原檢測,幫助判斷是病毒還是細菌感染(參考文獻:Ho EC, et al. Diagnosis of acute respiratory illnesses in children. BMJ. 2013)。
?? 總體來說,多數情況下通過常規體檢和病史已能確認病因,只有遇到癥狀反復或合并高熱、呼吸急促等,才會進一步做更細致的檢查。不建議自行頻繁做無必要的化驗。
05 兒童上呼吸道感染有哪些治療方案?
兒童上呼吸道感染大部分為自限性,也就是說,孩子自身免疫力通常能戰勝“病原體小客人”。治療上強調緩解癥狀、保證舒適,必要時用藥。
- 退燒藥: 比如對乙酰氨基酚(兒童常用退燒藥,具體用法需聽醫生指導),用于體溫超過38.5℃/明顯不適情況下。
- 咳嗽、緩解喉嚨痛的藥物: 一些非處方藥可幫助減輕癥狀,但需嚴格按說明或醫囑使用。
- 適當應用抗生素: 只有在明確細菌感染的情況下才會用到。絕大多數普通感冒不需要抗生素。
修復措施: ??? 保證充分休息,適當補水,飲食以易消化、營養豐富為主。室內空氣要流通,不要太干燥。
判斷是否需要復診: 若發熱超過3天不退,出現劇烈咳嗽、呼吸費力、精神萎靡等,應立即前往醫院。部分病例可按醫生建議隨訪或復查血液、病原學。
06 如何有效預防兒童上呼吸道感染???
- ?? 勤洗手:養成習慣,外出后、飯前便后、接觸口鼻、咳嗽擤鼻后都要用流動水加肥皂洗手,有助于減少手上的病毒[1]。
- ?? 通風+保持適當濕度:經常開窗換氣,秋冬子女房建議使用加濕器,讓空氣不過于干燥,幫助鼻腔和咽喉黏膜保持屏障功能。
- ?? 適度減少密集接觸: epidemics 時期如可適當減少去人多密閉場所,降低交叉感染概率。
- ?? 合理飲食:蔬菜水果豐富補充維生素,蛋白質類食物支持免疫(如牛奶+雞蛋,幫助恢復體力);如喜歡喝粥或清湯,也可增加水分攝入。
- ?? 定期接種疫苗:包含流感、腮腺炎、麻疹、百日咳等基礎免疫,降低各種病毒入侵機會[2]。
- ?? 保證充足睡眠和身體鍛煉:適合年齡的體育活動和充足睡眠,有助于孩子機體調節,也讓情緒更加穩定。
實用飲食舉例:
- 獼猴桃 + 富含維生素C,提升機體抵抗力 + 每日吃1-2個,切成小塊直接食用或拌入酸奶
- 小米粥 + 易消化、補充能量和水分 + 早餐、晚餐輪換,加入胡蘿卜泥或南瓜泥更營養
- 雞蛋羹 + 優質蛋白,促進恢復 + 隔水蒸食,適合身體不適的孩子
?? 日常預防貴在堅持,很多措施不求一次奏效,只要養成習慣,整體感染風險會慢慢降低。
孩子成長路上,和感冒打幾回交道很正常。只要掌握科學識別和預防的方法,少點焦慮,更多信心,家庭日常安排其實能給孩子最好的保護。有時候一次小小的發燒,也是身體成長過程中的“演練”。遇到癥狀別慌張,根據實際情況選擇觀察或及時就醫,科學守護,簡單生活。
引用文獻:
- Monto AS. (2002). Epidemiology of viral respiratory infections. Am J Med, 112(Suppl 6A):4S-12S.
- Nesti MM, Goldbaum M. (2007). Infectious diseases and daycare and preschool education. J Pediatr, 83(4):299-312.
- Ho EC, et al. (2013). Diagnosis of acute respiratory illnesses in children. BMJ, 347:f7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