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麻醉領域的應用:你需要知道的實用指南
01 麻醉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在手術室門口,其實不少人最擔心的不是手術刀本身,而是“麻醉”這個看起來神秘又不可控的環節。麻醉,簡單來說,是通過給藥物來讓人暫時失去知覺,從而減輕手術時的疼痛與焦慮。根據不同的需要,有時讓人完全睡過去,有時只讓身體某個部分短暫“休息”一下。其實,麻醉師就像舞臺背后的導演,悄悄確保一切順利,不讓舞臺上的演員——也就是患者——被疼痛打擾。
在醫學發展歷程中,麻醉的技術水平直接決定了現代手術的安全性和舒適度。不論是復雜的大手術,還是簡單的小切除,有效的麻醉都不可或缺。麻醉師不僅讓患者免受疼痛,還負責維持重要生命功能的平穩,有時還需應對突發狀況。別忽視了,正是麻醉的出現,讓許多曾被認為“不能動”的病,變得有機會治愈。
02 患者在麻醉前需要關注哪些事項?
-
健康狀況全面了解
麻醉師會耐心詢問既往病史、用藥情況和家族里有沒有人對麻醉藥敏感。比如有位中年男性,體重偏高,有高血壓、冠心病和哮喘。病史越詳細,麻醉方案越貼合實際。 -
藥物過敏別疏忽
有些人只是擔心“麻醉過敏”,其實,比如青霉素、某些止痛藥也會有反應。告訴醫生曾經有過的藥物不適,能讓風險進一步降低。 -
術前準備不能馬虎
包括空腹時間、停用部分藥物、保持心情放松。尤其是打算用腰麻等下半身麻醉時,如果有腰背外傷或感染,也要提前說清楚。
每個人身體狀態不同,術前的準備方案也因人而異。主動溝通、如實告知過往病情,是確保麻醉過程順暢的基礎。
03 麻醉的類型及其適用情況是什么?
并不是所有的麻醉都讓人“一覺不醒”。下面用幾個生活場景,簡單區分各類麻醉的應用。
- 全身麻醉: 讓人像進入深度睡眠,這時身體的每個部位都暫時沒了知覺。多用于開放性大手術,比如腹腔、腦部手術。
- 局部麻醉: 只“凍結”身體一小塊區域,適合牙科拔牙、小切除等小型操作?;颊呤冀K清醒,現場能和醫生聊天。
- 區域麻醉: 覆蓋一大片特定部位,比如常見的“腰麻”和“硬膜外麻醉”。下肢或肛腸等手術常用,適合需要長時間局部無痛的情況。
??有位復雜性肛瘺手術的患者,選擇了腰硬聯合麻醉,這樣既能保證手術區徹底麻木,又減少了全麻期間因基礎疾病造成的負擔。從中可以發現,選擇哪種麻醉,主要看手術種類、個人身體狀況和手術團隊的建議。
04 麻醉過程中的監測和管理是如何進行的?
很多朋友好奇,“麻醉一打下去不就沒事了?”其實整個麻醉過程,醫護團隊一直如影隨形,密切監控各種生命體征。
1. 生命體征實時監測
進入手術室后,心電監護、血氧飽和度、血壓等數值會被儀器不斷記錄。手術時,部分患者需要動脈穿刺測壓(像病例中患者用到了橈動脈穿刺),有助于精確把握血壓波動,及時調整麻醉藥量。
2. 麻醉藥物動態管理
麻醉師會根據手術進展和生命體征,調節給藥劑量與補液速度。如果患者體重較大、患有慢性疾病,藥物反應可能較為明顯;這時,麻醉團隊會緊密跟蹤指標,減少風險。
3. 術中異常及時處理
萬一監護儀出現異常聲響(比如心跳過快、血壓驟降),整個團隊會第一時間反應——有人調整藥物,有人準備急救器械,有人負責溝通檢查結果。
因此,麻醉不僅僅是“打一針”,而是持續監控和快速調整的復雜過程。術中監測的水平,直接關系到手術的順利與否。
05 麻醉后的恢復及注意事項有哪些?
從麻醉狀態里“醒來”,大多數人覺得暈乎或失重感。這時的恢復并不是立刻跳下手術臺,而是在醫院的恢復室安靜觀察。
- 蘇醒與轉移:麻醉蘇醒時,醫生會評估意識、呼吸、血壓,有些甚至要等檢查結果穩定后,才推回普通病房。比如上述肛瘺患者,蘇醒時狀態清醒,成功離開了手術區。
- 疼痛與飲食:局部麻醉的患者下肢感覺恢復需要點時間。如果感到口渴,先不要急于喝水,須聽護士安排。飲食恢復最好從流質或半流質開始。
- 下床與活動:腰硬麻醉后,活動要有專人攙扶,防止頭暈摔倒。根據個人體質和手術類型,恢復時間長短不同。術后當天最好多臥床休息,避免過早劇烈活動。
??每個人的恢復速度有差異,別著急,也別過分擔憂。多數時候,只要遵醫囑配合,身體都會慢慢適應手術后的狀態。
06 如何應對術后疼痛及并發癥?
手術后的疼痛,大家最關心的往往是“能不能忍,怎么緩解”。其實,現代麻醉學有豐富的應對方法,減少患者不必要的痛苦。
- 藥物鎮痛:醫生會根據手術類型和實際情況,安排口服或靜脈用藥。麻醉鎮痛藥種類較多,劑量和用法由專業團隊調整。
- 輔助療法:有些情況下,可以采用冷熱敷、電刺激或物理治療。部分患者術后會用鎮痛泵,自主調節是否追加鎮痛藥。
- 預防并發癥:比如局部感染、血腫、深靜脈血栓等。手術部位保持干燥清潔、適度翻身活動,有助于避免不必要的麻煩。
始終記住,手術后如果有劇烈疼痛、持續惡心、傷口紅腫等特殊癥狀,及時告訴醫生,團隊會根據不同情況調整方案。有效的術后疼痛控制和并發癥預防,能讓身體恢復更順利。
07 日常飲食與自我護理建議
很多人問,做完麻醉,平時飲食上需要特別注意什么嗎?其實,合理搭配、不過度偏食才是關鍵。以下是簡單易行的健康建議:
-
優選蛋白質食物
魚、雞肉、豆制品能促進術后組織修復,每餐適量攝入,對愈合有好處。 -
多吃富含維生素的蔬果
橙子、胡蘿卜、西蘭花含有豐富的維C和纖維,有助加強免疫力,促進腸道功能恢復。 -
充足水分,少飲含糖飲料
白開水、淡湯都合適,能預防便秘和脫水。
??術后恢復期,飲食清淡、搭配均衡,平時保持良好的作息和情緒,才是幫助身體回歸正軌的好習慣!
引用文獻
[1] Miller, R. D., Eriksson, L. I., Fleisher, L. A., Wiener-Kronish, J. P., Cohen, N. H., & Young, W. L. (2014). Miller's Anesthesia (8th Edition). Elsevier Health Sciences.
[2] Apfelbaum, J. L., et al. (2013).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Postanesthetic Care: An Updated Report by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Task Force on Postanesthetic Care. Anesthesiology, 118(2), 291–307.
[3] Brull, R., Macfarlane, A. J. R., & Chan, V. W. S. (2021). Spinal, Epidural, and Caudal Anesthesia. Best Practice & Research Clinical Anaesthesiology, 35(1), 41–56.
[4] Gan, T. J., et al. (2014). Consensus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Anesthesia & Analgesia, 118(1), 85-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