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你聽說過“陰部神經阻滯”嗎?
也許你還沒了解過這個詞,但其實,不少有盆腔疼痛困擾的人會和它打交道。簡單來說,陰部神經阻滯是一種醫療手段,醫生用它來“暫時關掉”局部的神經傳遞,從而減輕或緩解那種難以忍受的慢性疼痛。和理療、口服止痛藥相比,這屬于“定點對癥”解決問題的方式,主要用于沒法靠普通藥物有效緩解疼痛的時候。
其實,這項技術就像給傳遞疼痛信號的小電線加裝了“安全開關”,操作通常由一名專業麻醉科醫生在局部麻醉或輕度鎮靜下完成,患者不用害怕手術刀。需要注意的是,這個方法并不是把疼痛“徹底消滅”,而是幫助“關小聲量”,讓人恢復生活節奏。
02 盆腔的“隱形鎖鏈”:慢性盆腔痛的真實感受
很多女性(也有男性)都可能在一生某個階段,突然發現下腹部有種說不清的不適——一開始可能只是偶爾的隱痛,久坐或劇烈活動后加重。有朋友說過,自己31歲時經歷過不明原因的間歇性盆腔疼痛,她試過改變坐姿、泡腳、做瑜伽,癥狀卻始終反復。一段時間以后,疼痛的頻率和強度明顯增加,甚至影響到日常工作、情緒和睡眠。
這種持續的、周期性反復的盆腔痛被稱作慢性盆腔痛(chronic pelvic pain, CPP)。
信號 | 日常表現 |
---|---|
輕微、偶爾的隱痛 | 忙碌一天后,下腹不適,休息后好轉 |
疼痛逐漸加重 | 多次夜醒、影響走路、不能專注工作 |
關聯其他癥狀 | 排尿、排便、性生活時疼痛加重 |
不同人體驗很不一樣,但長期反復、無法緩解的疼痛經常導致工作與生活質量明顯下降。這類癥狀其實比想象中要常見,有研究數據顯示,全球有5%~26%的育齡女性在遭受慢性盆腔痛(Mathias et al., 1996)。如果出現上述表現,應盡早點評就醫調查。
03 慢性盆腔痛:從哪里來的?
- ?? 盆腔神經“通路”: 盆腔是個復雜的交通樞紐,有很多神經交錯連接。陰部神經主要負責盆底、會陰等區域的感覺,有時候因為慢性炎癥、分娩損傷、手術瘢痕、甚至壓力大導致神經過度興奮,疼痛感傳得就特別“起勁”。
- ?? 內分泌波動: 比如有些女性每逢月經前后,荷爾蒙變化讓神經變得格外敏感,導致反復疼痛的出現(Howard, 2003)。
- ?? 泌尿生殖系統疾?。?/strong> 如子宮內膜異位癥、慢性膀胱炎、前列腺炎都有可能刺激神經,引發疼痛。有的中老年朋友,因盆底肌肉逐漸退化,也會增加產生慢性盆腔痛的風險。
- ?? 心理因素也不容忽視: 持續焦慮、緊張、抑郁等,都可能讓疼痛神經成為“過敏體質”,表現得更加強烈。
其實,盆腔疼痛往往不是單一因素造成的,而是“多因并發”。既有生理結構層面的原因,也和生活方式、情緒狀態息息相關。這也意味著,在治療與干預上,需要有系統性思路,不能指望單一措施完全解決所有困擾。
04 陰部神經阻滯:什么情況下適合?
適應癥 | 患者人群 |
---|---|
中重度盆腔痛 | 普通藥物、物理治療難以控制者 |
外陰、會陰區慢性劇痛 | 包括分娩或手術后遺癥 |
排他性診斷確定神經源痛 | 排除腫瘤、急性感染等嚴重疾病 |
禁忌癥 | 不適合群體 |
---|---|
局部感染 | 操作部位有炎癥者 |
嚴重出血傾向 | 凝血障礙、近期出血者 |
藥物過敏史 | 對局麻藥、鎮痛藥高度過敏者 |
有一位38歲的女性,因多年反復外陰燒灼感,試遍了各類止痛藥和局部理療都沒明顯好轉。經過全面排查后,醫生才考慮了陰部神經阻滯。
這個例子說明:并非所有慢性盆腔疼痛都適用,一定要由專業醫生結合具體情況判斷,排除嚴重疾病才能考慮這項操作。
05 怎么“關掉疼痛的小開關”?陰部神經阻滯的操作流程
- 定位過程: 醫生用影像或觸診找到陰部神經的確切“走線”區域。
- 局部消毒: 為避免感染,對穿刺區域做充分消毒。
- 局部麻醉 + 藥液注射: 將規定劑量的麻醉劑、可能搭配少量激素注入指定神經旁。
- 觀察與反饋: 術中適時溝通,確保藥物只影響目標區域。一般術后數小時評估鎮痛效果,并記錄副反應。
06 “鎮痛效果到底怎么樣?”——臨床數據與真實聲音
在2005年Baranowski等人的一項前瞻性隨訪研究里,約60%的慢性盆腔痛患者,經過陰部神經阻滯治療后,疼痛減輕程度達50%或以上,而且生活質量評分也隨之提升(Baranowski, AP. et al., 2005)。
當然,鎮痛的持續時間存在較大個體差異:有人能緩解數月,也有人一兩周后需再次治療。還有極小部分人疼痛減輕不明顯,說明該方法雖好,并非“包治百病”。
鎮痛效果分布 | 患者比例 |
---|---|
疼痛緩解持續超過2個月 | 約35% |
緩解2周~2個月 | 約25% |
緩解不明顯 | 約15% |
實際中,有35歲男性反饋,因前列腺炎后遺疼痛接受神經阻滯,疼痛評分從8分降至2分,能順利回歸工作。另一位42歲女患者則表示治療一次后持續緩解兩周,就需要重新評估方案。
這些例子提醒我們:任何鎮痛手段都需要定期評估和個體化調整,與醫生保持暢通溝通尤為重要。
07 有哪些實用建議?未來展望與日常照護思路
第一,合理飲食有利于緩解疼痛。一些抗炎、富含B族維生素的天然食物,比如堅果類+“幫修復”神經(如核桃、杏仁,每天小把),深綠色蔬菜+抗氧化(如西蘭花、菠菜,適當焯水后食用),對維護神經健康有好處(Callejón-Leblic et al., 2022)。
其次,建議規律鍛煉盆底肌群。哪怕是每天坐在辦公椅上也能進行“提肛運動”,有助于增強局部肌肉支撐,使神經不易受壓迫。
第三,遇到剛出現輕度反復的盆腔疼痛時,可以嘗試熱敷或溫水坐浴,如果休息后無緩解,應盡快去醫院??谱稍?。
08 參考文獻
- Baranowski, AP., Abrams, P., Berger, RE., et al. (2005). The management of chronic pelvic pain in men. European Urology, 47(6), 807-813.
- Callejón-Leblic, M. A., Cuevas-Córdoba, B., et al. (2022). Diet, nutritional interventions and chronic pain: mechanisms and evidence. Nutrition Reviews, 80(4), 888-905.
- Howard, FM. (2003). The role of laparoscopy in chronic pelvic pain: promise and pitfalls.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Clinics, 30(4), 753-783.
- Mathias, SD., Kuppermann, M., Liberman, RF., Lipschutz, RC., Steege, JF. (1996). Chronic pelvic pain: prevalence,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and economic correlates.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87(3), 321-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