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痛胃腸鏡:探索你腸胃健康的新方法
有時候,家桌上的閑聊會繞到身體的小毛病。有人說起腹脹、有人說反酸、也有朋友擔心多年胃不舒服,害怕做胃鏡。其實,現在的無痛胃腸鏡,已經不像傳統檢查那樣令人抗拒。你也許會驚訝,原來通過現代技術,這個檢查可以變得輕松許多,讓腸胃健康變得可看、可控,而不是遙不可及的任務。
01|無痛胃腸鏡簡介
無痛胃腸鏡,其實就是在普通胃腸鏡的基礎上加用了鎮靜劑。醫生會通過一根細軟的儀器,從嘴或者肛門進入,幫你觀察消化道里有沒有不正常的組織。簡單來講,你進入一種輕松的睡眠狀態,醫生的操作你基本無感,等醒來檢查就結束了。??
- 無痛胃腸鏡適用于胃部、結腸等消化道問題排查。
- 鎮靜劑作用下大部分人不會有記憶、也不會疼痛。
對比傳統胃鏡,這項技術大大緩解了人們對“鏡子下肚子”的緊張。數據顯示,70%以上的人在體驗過無痛檢查后不再抗拒定期復查。(Dutta et al., 2018)
02|準備工作:安心的第一步
檢查前的準備其實沒有想象中復雜。主要分為飲食調整、腸道清理和簡單的健康評估。
準備環節 | 怎么做 | 舉個例子 |
---|---|---|
飲食調整 | 檢查前一天避免吃高纖維、帶籽食物,主要喝清湯或米粥。 | 晚上喝點米湯,肚子舒服還能補充能量。 |
腸道清理 | 遵醫囑服用瀉藥(多見于做腸鏡時)。 | 按照醫生指導配合喝藥,方便第二天操作。 |
健康評估 | 和醫生溝通既往病史、藥物過敏等。 | 比如曾有支氣管哮喘史,需要提前告知。 |
03|鎮靜劑的使用:讓你輕松面對
做無痛胃腸鏡其實沒那么神秘,關鍵在于用上了鎮靜劑。最常用的藥物主要有丙泊酚和咪達唑侖——它們作用快、持續時間短,安全性高,醒來的時候自主清醒,旁邊人的呼喚也能馬上反應過來。
有位40歲的女性,平時怕打針更談不上插鏡子。上次因為腹痛做了無痛胃鏡,推藥后很快就輕松睡著了。等檢查完人還覺得有點意猶未盡,之后完全沒記憶。
當然,鎮靜劑的作用因人而異,有些人醒得快,有些人可能會暈一小會兒。少數對鎮靜劑過敏的人,醫生會選擇更合適的用藥,保證安全。??
04|檢查過程詳解:不會再害怕的體驗
檢查當天流程很“標準化”。你會被帶進安靜的小房間,護士幫忙監測生命體征。醫生待你安心躺下后,靜脈注射鎮靜劑,活動完全由醫護來操作,受檢者閉眼入睡,煩惱和不適感暫時“下線”。??
- 靜脈給藥(鎮靜劑)
- 醫生插入胃鏡/腸鏡
- 視頻成像,檢查胃腸黏膜狀況
- 發現異常(如潰瘍、息肉)時實時處理
- 取活檢(必要時)
- 檢查結束自動蘇醒
有一次,一位55歲的男士反復便血,醫生建議無痛腸鏡。檢查順利發現一個早期息肉并切除,減少了后期發展為重大疾病的風險。這樣的發現,早治療早受益。
05|檢查后的注意事項:保護你的腸胃
檢查并非“萬事大吉”,恢復期同樣關鍵。清醒后,部分人可能會覺得頭有點暈、嘴巴發干,不用慌,這是藥物殘留很常見。通常一個小時內這些感覺就會消失。
- 飲食恢復:麻醉藥效消退后可以少量飲水,幾小時后恢復清淡飲食即可(如小米粥、軟飯)。
- 休息建議:當天不宜駕駛、不做激烈運動,家屬陪同更安心。
- 如果檢查做了活檢:醫護會另行交待注意事項,比如當天避免冷熱、辛辣刺激性食品。
06|無痛胃腸鏡的意義及未來展望
無痛胃腸鏡讓一大批本來膽怯檢查的人,成功發現了早期問題。這不僅意味著生病可以早干預,某些惡性腫瘤的篩查篩掉了很大的風險。(Park et al., 2021)
說起來,未來的胃腸鏡正在往更智能、檢測更精細的方向進步。比方說高清成像、人工智能輔助診斷,讓小病變早早被揪出來;“膠囊內鏡”也逐漸應用于實際,吞下小膠囊就能體驗“無創”檢查。(不過,它還不能完全替代胃腸鏡)
年輕朋友別覺得“遠離我”,脾胃的小毛病并不分年齡。預防和定期檢查,和習慣養成、飲食調整一樣,是健康生活的一部分。
參考文獻
- Dutta, S., Chacko, A., & Thomas, P. (2018). Sedation in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Balancing safety and comfort.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24(47), 5299-5307.
- Park, J. H., Kim, C. D., Park, D. I., et al. (2021). Role of Endoscopy in Early Detection and Treat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Cancers. Clinical Endoscopy, 54(5), 563–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