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鎮痛領域在卵巢癌手術中的應用:保障安全與術后恢復
面對手術,有些人很緊張,尤其是聽到“全麻”或者“腫瘤手術”,總覺著像是在大片里經歷重重考驗。其實,大多數經歷過卵巢癌手術的患者,回憶起來都會發現:手術那天自己安心地睡了一覺,重要的事情都交給了專業團隊。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麻醉在卵巢癌手術中的角色——既不神秘,也并非可怕,而是真正守護安全和恢復的關鍵一環。
01. 麻醉在卵巢癌手術中的角色是什么? ??
說到卵巢癌手術,很多人第一個問題是:“我會不會有危險?”其實,麻醉就是為了讓手術過程變得更平穩——它不僅讓患者毫無痛感地完成整個手術,還負責調控全身各種系統的運作,比如心跳、呼吸和血壓。手術臺上,麻醉醫生和主刀醫生同樣重要。患者進手術室后,麻醉團隊會從頭到尾守護,不光照顧“睡著”這件事,還要防止不良反應、保障基本生命體征的穩定。
如果用比喻的話,麻醉就像是“幕后指揮官”,串聯著外科手術的一切環節——既關心手術區,也要讓身體每個角落都井井有條。比如,遇到年紀大或本身就有慢病的患者,麻醉團隊會提前評估風險,制定更細致的麻醉和監護方案,最大程度規避危險。
麻醉醫生不只是幫患者睡一覺,還要全程監控情況,以便第一時間調整方案。這讓家屬和患者都能多一份安心。
02. 卵巢癌手術麻醉的常見方法有哪些???
- ① 全身麻醉:絕大多數卵巢癌手術都需要全麻,也就是患者進入“深度睡眠”,對手術過程毫無記憶和感受。術中會插管幫助呼吸,手術大約持續幾個小時。
- ② 區域麻醉:少數情況下,尤其是開放式或者微創的小范圍操作,醫生也可能采用腰麻或硬膜外麻醉,讓下半身失去感覺。通常全麻更常用,區域麻醉多用于聯合鎮痛或特殊病情。
- ③ 鎮靜/舒適麻醉:若患者對手術有極大焦慮,麻醉師可在局部或全麻前增加鎮靜藥物,讓人更放松、少緊張。
比如有位80歲的女性患者(體型偏瘦),在卵巢癌手術及靶向治療階段,由麻醉團隊根據她的體質采用了多模式鎮痛和個性化麻醉方案,包括微量泵持續給藥配合靜脈液體維持治療。這種做法可以減少疼痛、降低術后不良反應,尤其合適高齡、體質較弱的人群。
如果你擔心用藥安全,不妨術前和麻醉師詳細溝通,把過往手術史、藥物過敏、慢病等信息交代清楚。這樣醫護團隊能根據每個人的情況做最合適的安排。
03. 麻醉對卵巢癌手術患者的影響是什么???
麻醉對身體的影響,最直觀的就是手術中讓人失去知覺和痛感。實際上,它遠不止于此。麻醉藥物進入體內,會暫時影響中樞神經系統,讓人快速入睡,同時抑制肌肉活動和疼痛傳遞,確保術中沒有任何不適。
對于卵巢癌手術,患者往往年紀偏大、體質各異。高齡人群(如80歲女性),麻醉對心肺、循環系統壓力相對明顯。部分患者可能出現短暫性血壓波動,少數人術后會感到頭暈惡心。這些現象和手術本身有關,但麻醉科會通過藥物調整和監護,盡可能減輕影響。
有研究指出,妥善的麻醉管理能有效減少術后并發癥、促進恢復(Wigmore, T.J. et al., 2016, British Journal of Anaesthesia)。所以真正要小心的,反而不是“睡得太沉”,而是合并癥、腫瘤負擔和身體機能等因素。
04. 如何管理卵巢癌手術后的麻醉恢復???
麻醉結束,恢復期其實比想象中短。大部分人醒來后會感到口渴、乏力,偶有惡心甚至記憶模糊。一般幾小時內機體就會逐步恢復正常狀態。對于卵巢癌手術患者,尤其是術后靶向治療階段,團隊會多次評估鎮痛效果和神志狀態,比如觀察呼吸是否平穩、有沒有明顯疼痛等。
生活中有的朋友可能擔心手術后長期“昏昏沉沉”,其實絕大多數不適都是暫時的。比如上文提到的高齡女性患者,術后應用持續微量泵輸注藥物,配合生理鹽水補液,幾天內恢復意識清晰,疼痛基本控制,順利完成靶向治療準備。
- 1. 醒后注意補水,避免憋尿、劇烈活動。
- 2. 一旦出現劇烈頭痛、持續嘔吐、四肢無力等異常,及時告知醫護。
- 3. 麻醉師會根據恢復速度,調整用藥和觀察計劃。
剛蘇醒時如果覺得迷糊,不必著急,大多數人幾個小時后狀態就會穩定下來。心理上有疑問也可以隨時和醫生溝通,別讓擔憂影響修養。
05. 麻醉與卵巢癌患者的疼痛管理 ??
手術結束后,身體難免有點疼,但疼痛并不是“忍一忍”就能過去的。適當鎮痛其實對恢復很有幫助,減輕壓力也利于傷口愈合。麻醉團隊制定的術后鎮痛方案,通常包含阿片類藥物(安全劑量內)、非甾體消炎藥或區域神經阻滯等,為患者提供持續的緩解。
以真實案例為例:那個80歲女性患者術后采用了微量泵鎮痛,每小時自動輸注合適劑量止痛藥,能夠保持清醒下的舒適狀態。醫護人員會定時巡查,根據疼痛評分調整給藥方案,既防止痛得睡不著,也避免不必要的藥物副作用。
- 1. 多數鎮痛藥是“按需添加”,疼得厲害時可以主動告知護士;
- 2. 若合并慢性疼痛或對阿片類不耐受,還可以聯合應用其他鎮痛模式,如硬膜外鎮痛、區域神經阻滯等;
- 3. 鎮痛過程不必硬撐,告知疼痛程度,個體化用藥更科學。
可以看出,規范的術后疼痛管理不只是“讓人舒服”,更利于后續康復和生活質量提升。
06. 卵巢癌患者在圍術期的生命體征管理 ??
手術期間的監測就像“開車看儀表盤”——除了麻醉外,患者的血壓、心跳、呼吸、血氧甚至體溫等都是重點。尤其年齡偏大的患者,術中容易因麻醉藥物或失血發生短暫波動。
圍術期管理方案包括靜脈輸液、必要時輸血、動態調整用藥,比如上例中的患者,手術期間通過聯合維持液體平衡,有效預防低血壓和脫水。術后,護士團隊持續監測相關指標,并保留詳細記錄,為后續調整治療計劃提供依據。
- 1. 建議術后24小時重點監測體溫、心率和呼吸頻率,防止感染或意外反應;
- 2. 一旦發現持續高燒、呼吸困難等,要及時報告醫務人員;
- 3. 醫院護理團隊和家屬都應配合,協助完成基礎采血、進食、排便記錄。
這些細致管理,保障患者順利度過關鍵時期,讓術后恢復少點波折、多點順利。
07. 卵巢癌手術后的日?;謴团c積極預防 ??
烹飪一桌健康的飯菜,其實跟術后恢復一樣,都講求適度與均衡?;謴推谝苊馓湍伝蛘唠y消化的食物,可以多選擇高蛋白、清淡、易吸收的飲食。下面有一些溫和又實用的推薦:
- 1. 雞蛋: 提供優質蛋白,建議每日1-2只,可以水煮或蒸蛋,幫助組織修復。
- 2. 牛奶或豆漿: 補充鈣和蛋白質,有助骨骼健康和增強免疫,可每天適量飲用。
- 3. 新鮮蔬菜水果: 如胡蘿卜、西蘭花、番茄,富含維生素和抗氧化成分,每天保證蔬菜水果攝入,多樣搭配。
- 4. 米飯/粥: 提供能量,主食不過度精細,適當加粗糧,口感和消化都友好。
- 5. 魚類: 鯽魚、鱸魚等脂肪較低、蛋白含量高,蒸煮湯品皆可,建議每周2次。
簡單來說,恢復期的原則就是“營養均衡、清淡易消化”,細嚼慢咽,每餐不過飽。等身體狀態穩定,再逐步恢復以往的作息和鍛煉習慣。
如果出現傷口紅腫、持續高熱、劇烈疼痛、惡心嘔吐等情況,請及時前往正規醫院檢查。選擇有相關外科和麻醉資質的醫療機構,對于術后護理和長期管理都大有幫助。手術后的體檢和定期隨訪同樣不可忽視,一般3-6個月回訪一次,有變化即可隨時就診。
參考文獻
- Wigmore, T.J., Farquhar-Smith, P., & Matic, D. (2016). Making anaesthesia safer for patients with cancer. British Journal of Anaesthesia, 116(3), 282-284.
- Elias, K. M., Dougherty, B. (2023). Ovarian cysts vs ovarian cancer: 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Dana-Farber Cancer Institute Blog, December 1.
- Mayo Clinic (2024). Ovarian cancer - Symptoms and causes. Mayo Foundation for Medical Education and 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