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兒童多動癥:掌握注意力訓練的5個有效方法
01 認識兒童多動癥:一個常見但易被誤解的小麻煩 ??
有時你可能會發現,班級里總有那么一個孩子,上課坐不住、做事拖拉、還容易發脾氣。其實,并不是每個精力旺盛的孩子都有問題,但有些孩子的“動”超出了同齡人的范圍。
兒童多動癥,全名是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這個詞聽上去讓人有點緊張,但事實遠沒那么可怕。它是孩子成長中常見的一種行為特點,有數據顯示,全球兒童中約有5-7%有ADHD特征(Polanczyk, G., et al., 2007)。如果早期引導得好,大部分孩子可以慢慢轉變,逐漸適應生活和學習節奏。
小提醒: 在不了解的情況下,不要隨意為孩子貼“調皮”或“壞習慣”的標簽。
02 多動癥的表現有哪些?日常怎么發現? ??
- 輕微/偶爾出現的表現:
- 經常走神,比如寫作業一會兒就開始發呆。
- 偶爾會控制不住說話,插嘴打斷別人。
- 持續/明顯的表現:
- 上課時很難安靜坐好,頻繁小動作,比如扭來扭去、抖腿。
- 行動沖動,經常魯莽做決定(如突然跑到馬路上)。
- 任務難以完成,經常遺漏作業,被老師點名批評。
案例: 有位8歲的男孩,在課堂上總是做小動作,作業時經常漏題、反復被家長提醒。家長本以為是貪玩,但后來老師建議去醫院評估,才發現是ADHD。這說明,偶爾的小動作并不等于多動癥,但如果這些表現一直存在,建議引起關注。
03 多動癥對學習和生活的影響:別把孩子的難處看輕 ??
ADHD會對孩子的成長帶來多方面的挑戰。學習上,由于注意力容易分散,成績可能波動大,作業總是拖拉完不成;社交方面,易沖動讓孩子難以與同伴和睦相處,有的孩子甚至會因此被孤立。
美國兒科學會的研究(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2011)指出,多動癥兒童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更容易受挫。如果得不到理解和幫助,他們長大后遇到的問題可能會更多,如情緒管理、工作適應等方面都會受到波及。
領域 | 具體影響 |
---|---|
學習 | 成績波動大、作業經常丟三落四 |
社交 | 同伴關系緊張、容易發生沖突 |
情緒 | 容易焦慮、自信心降低 |
要留心: 如果孩子在多方面都有持續困擾,最好預約專業醫生進行評估。
04 為什么孩子會出現多動癥?原因有哪些???
- 1. 遺傳因素
研究認為,ADHD具有較高的家族遺傳性。如果父母中有ADHD,孩子出現多動癥狀的概率會上升(Faraone, S.V. et al., 2005)。 - 2. 大腦發育特點
兒童多動癥與大腦前額葉發育緩慢等相關,這一區域主導注意力和自控力。神經影像學數據也發現ADHD孩子在部分腦區結構上略有不同(Rubia, K., 2018)。 - 3. 環境因素
孕期吸煙、早產低體重、新生兒大腦損傷等,都有可能增加風險。 - 4. 生活習慣
睡眠不足、長期電子產品使用、過度攝入含糖食物等,會讓多動癥狀加重。
小結: ADHD的出現原因復雜,單靠環境或習慣并不能完全解釋,多因素共同作用下才會出現這個“小麻煩”。
05 做好注意力訓練:5個實用方法 ??
方法一:
游戲化注意力訓練——學會在玩中練習
用“聽指令游戲”、拼圖和桌游等,把學習內容融入到趣味活動里。比如:“數字接龍”來訓練孩子連續集中10分鐘的能力。這樣既增長興趣,也鍛煉耐心。
游戲化注意力訓練——學會在玩中練習
用“聽指令游戲”、拼圖和桌游等,把學習內容融入到趣味活動里。比如:“數字接龍”來訓練孩子連續集中10分鐘的能力。這樣既增長興趣,也鍛煉耐心。
方法二:
制定定時任務與安排規律休息
將寫作業時間分為15分鐘一段,每段之后休息5分鐘,反而能增強注意力持續性??梢杂梅咽接嫊r器幫助孩子管理時間。
制定定時任務與安排規律休息
將寫作業時間分為15分鐘一段,每段之后休息5分鐘,反而能增強注意力持續性??梢杂梅咽接嫊r器幫助孩子管理時間。
方法三:
營養補給輔助注意力
補充富含ω-3脂肪酸的魚類、堅果、牛奶等,有研究發現對ADHD相關認知有積極作用(Richardson, A. J., 2006)。
推薦吃法: 每周吃1-2次魚,早餐可以搭配核桃、牛奶。
營養補給輔助注意力
補充富含ω-3脂肪酸的魚類、堅果、牛奶等,有研究發現對ADHD相關認知有積極作用(Richardson, A. J., 2006)。
推薦吃法: 每周吃1-2次魚,早餐可以搭配核桃、牛奶。
方法四:
鼓勵體育鍛煉
有氧運動如游泳、跳繩或球類運動,有助于釋放多余精力,提升專注度。國內外醫學期刊多次強調運動對ADHD兒童的積極影響(Gapin, J. I., 2011)。
鼓勵體育鍛煉
有氧運動如游泳、跳繩或球類運動,有助于釋放多余精力,提升專注度。國內外醫學期刊多次強調運動對ADHD兒童的積極影響(Gapin, J. I., 2011)。
方法五:
建立規律作息
規律的起居時間幫助大腦獲得良好休息。比如,固定8點睡覺,早上7點起床,白天精神也相對更好。
建立規律作息
規律的起居時間幫助大腦獲得良好休息。比如,固定8點睡覺,早上7點起床,白天精神也相對更好。
其實這幾種方法可以結合起來用,關鍵是根據孩子的性格和家庭情況靈活調整。
06 家長的角色:陪伴與支持缺一不可 ????????
孩子的注意力訓練,很大程度上要依賴家長的參與。其實,不少家長擔心“是不是我哪里做錯了”,但多動癥不是家庭教育的錯。家長可以通過耐心陪伴,與老師和醫生保持溝通,開展家庭式訓練。
- 參與:和孩子一起玩注意力訓練小游戲,讓孩子感受到陪伴的力量。
- 溝通:及時和孩子商量規則,比如完成作業后再玩游戲。
- 鼓勵:每當孩子表現出色,適當獎勵積極行為,而不是只盯著缺點。
案例:有位9歲女孩,媽媽陪她每天花10分鐘做拼圖,三個月后,專注力明顯提升。這不是神奇藥方,而是堅持的結果。
07 何時該求助醫生?就醫步驟一覽表 ??
情況 | 建議對策 |
---|---|
表現持續半年以上,并影響學習/生活 | 建議兒童心理科或精神科專業評估 |
家長自行訓練、調整習慣效果差 | 及時預約兒童康復門診 |
出現明顯行為問題(如攻擊、自傷等) | 需要盡快就醫,必要時住院觀察 |
?? 目前大部分城市有市級兒童心理診療中心,可以提前致電咨詢掛號方式。
參考文獻
- Polanczyk, G., de Lima, M.S., Horta, B.L., Biederman, J., & Rohde, L.A. (2007). The worldwide prevalence of ADHD: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regression analysis.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164(6), 942-948.
- Faraone, S.V., Perlis, R.H., Doyle, A.E., et al. (2005). Molecular genetics of 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Biological Psychiatry, 57(11), 1313-1323.
- Rubia, K. (2018). Cognitive neuroscience of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 and its clinical translation. Frontiers in Human Neuroscience, 12, 100.
- Richardson, A. J. (2006). Omega-3 fatty acids in ADHD and related neurodevelopmental disorders.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Psychiatry, 18(2), 155-172.
- Gapin, J. I., Labban, J. D., & Etnier, J. L. (2011). The effects of physical activity on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symptoms: The evidence. Preventive Medicine, 52, S70-S74.
-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2011). ADHD: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for the Diagnosis,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Pediatrics, 128(5), 1007-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