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在肱骨髁上骨折手術中的應用與護理
?? 從生活中的一次手術談起
有些健康問題,往往是某天突然發生。比如家里長輩滑倒,手肘一陣劇痛,去醫院一查,是肱骨髁上骨折。醫生安排了一場手術,后面涉及到麻醉、術后康復,還得配合仔細的護理。說起來,麻醉這個環節其實離我們比想象中近,手術時候的“無痛體驗”,以及術后的舒適康復,都和它分不開。今天,就來聊聊肱骨髁上骨折手術和麻醉、護理那些事。
?? 01 麻醉在肱骨髁上骨折手術中的意義
如果要問手術什么最讓人緊張,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疼不疼”。其實,大部分骨折手術都離不開麻醉。麻醉好比給身體“安靜一會兒”的按鈕,讓患者在手術中既不會亂動,也感受不到劇痛。它的作用絕不僅是讓人昏睡,更保證手術區的無痛和身體的平穩狀態,醫生操作起來更精確,手術風險也會減少。
舉個例子,60歲張阿姨前不久因骨質疏松發生肱骨髁上骨折,需要接受全身麻醉手術。如果沒有麻醉,骨折切開復位和金屬固定這幾步,任何一步對年紀大的人來說其實都是很難忍受的。得益于安全的麻醉,醫生能順利完成長達3小時40分鐘的手術。
實際上,麻醉在骨折手術的意義有兩點——一是讓患者遠離持續性的劇痛,二是大大降低意外反應的概率。別忽視這個“幕后英雄”,它為術中每一步保駕護航。
?? 02 麻醉前的準備工作
- 全面評價健康狀況:麻醉前,醫生會詳細詢問以往病史,包括慢性疾病、過敏史等等。目的是提前找出可能影響麻醉的因素。
- 檢測生命體征:會對血壓、心率、呼吸及血氧進行動態觀察,保證各項指標平穩。
- 檢查實驗室數據:必要時需安排血常規、生化、心電圖等檢查,來預判手術期間可能遭遇的風險。
舉個真實例子:有一位60歲的女性患者(骨質疏松合并急性骨折),由于沒有心臟病或糖尿病史,各項評估指標相對正常,麻醉團隊按計劃順利實施了全身麻醉,整個過程很平穩。
這些前期的準備少不了,如果遇到慢性病人、老人或有特殊藥物反應史的人,這些環節更要一步步查清楚。某種程度上,這份“手術前的安全調查問卷”是手術能順利的第一步。
?? 03 麻醉方式的選擇及對手術的影響
麻醉方式大體分為兩種: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肱骨髁上骨折的手術,往往因為手術范圍大、時間久,習慣使用全身麻醉。較小的骨折,有時也會選擇臂叢神經阻滯等局部方法。
- 全身麻醉:優點是術中意識完全消失,全身肌肉放松,醫生能精準復位固定。尤其年齡較大或骨折涉及多處時,全麻讓人更舒適。不過,對心肺功能或年老體弱者,有一定挑戰,術后有時會短暫頭暈、惡心。
- 局部麻醉:適合骨折不嚴重、身體狀況允許的年輕人。優點是麻醉范圍集中、蘇醒快,但有時對高齡或合并損傷者效果不是最理想。
有研究指出(Harbison et al., 2021),選擇合適的麻醉方式,不僅影響術中安全,還和術后恢復、感染風險、患者的生活質量有明顯關聯。簡單來說,適合自己的麻醉方式,才能讓手術和恢復都順利。
?? 04 手術麻醉期間:如何監測生命體征?
很多人不了解,麻醉時其實不是“打完藥睡過去”那么簡單。手術全程,麻醉師都會坐鎮監控心跳、血壓、呼吸以及血氧。他們會根據儀器數值,實時調整麻醉藥量,讓患者既不會太淺(疼痛、亂動風險),也不至于過深(生命體征抑制)。
比如在手術過程中,如果心率突然變快,說明身體對疼痛有應激,麻藥劑量可能要加。如果血壓偏低,則要考慮是否麻醉過深或者有出血風險。這種動態調整,對于手術的安全無疑非常關鍵。
實際做法中,除了傳統監測,還經常引入血氣分析等先進手段。任何異常變化,麻醉師都能早一步發現,并主動應對。這個過程對患者來說很隱形,但其實正是“看不見的保護傘”。
?? 05 術后疼痛管理的實際方法
麻醉結束后,身體逐漸蘇醒,骨折手術的疼痛感往往才開始顯現。這時候的疼痛管理非常重要,不僅關系到患者的舒適,也影響恢復效果。
- 藥物鎮痛:最常用的是口服或靜脈注射止痛藥,包括非甾體抗炎藥、弱阿片類。劑量和頻率會因人而異,避免成癮或副作用。
- 神經阻滯:部分醫院會用短效的臂叢神經阻滯法,讓術后幾小時內幾乎無痛,便于早期康復鍛煉。
- 冷敷輔助:手術區域冰敷,能降低局部腫脹和炎癥反應,減輕不適。
研究顯示(Brummett et al., 2017),術后疼痛管控做得好,可以減少慢性疼痛的發生概率,同時讓手和肘關節的早期功能訓練更順利。這個過程需要醫生、護士和患者共同配合。
?? 06 康復與提升生活質量的小技巧
術后康復,是從手術臺走向健康生活的關鍵一步。很多人擔心恢復慢、手臂僵硬,其實只需注意這幾個細節,恢復速度會快很多:
- 1. 合理鍛煉,不逞強也不怕
康復初期,可以做握拳、手腕輕度運動,后期逐漸加大肘關節活動范圍。每次鍛煉時間控制在醫生建議范圍內,不要追求立刻“滿血復活”。 - 2. 飲食細節有幫助
豆制品(含豐富蛋白,有助骨愈合), 深綠色蔬菜(富含維生素K,參與骨骼代謝), 低脂奶制品(補鈣),都是不錯的選擇。每天合理搭配,既增強體力,又有益骨骼恢復。 - 3. 按時復診,調整方案
術后定期復查,醫生會根據X光、功能恢復情況,及時調整鍛煉方式和藥物。有問題及時溝通,才能預防并發癥。 - 4. 保持心態平穩
康復要有耐心,遇到活動不利、疼痛不適時不要焦慮。家人的陪伴、朋友的鼓勵,甚至自己給自己加油,都有益于恢復。
這些方法可能看起來普通,但按部就班做好,不光手術部位愈合快,身體整體狀態也會變好很多。無論你是剛做完手術,還是打算預防骨折,這些建議都用得上。
?? 結語:把握好手術每一步,健康生活不是難事
經歷一次骨折手術,可能讓人以為要面臨漫長的痛苦。其實,只要麻醉和護理每一步都做足,康復就是循序漸進的過程。從安全的麻醉、細致的手術,到科學的疼痛管理和康復鍛煉,每個細節都在為身體“悄悄加分”。
如果家里人真遇到類似骨折,不妨按照上面幾個環節多了解、配合醫生、重視康復營養。任何手術的背后,其實都藏著一系列小決定,這些決定串起來,就是健康的基礎。
說到底,健康從日常的小事開始。希望這些實用建議,能幫到更多需要的人。
?? 參考文獻
- Harbison, A., Kaye, A. D., Urman, R. D. (2021). Anesthesia Considerations for Upper Extremity Orthopedic Surgery. Current Pain and Headache Reports, 25(6), Article 35. https://doi.org/10.1007/s11916-021-00912-2
- Brummett, C. M., Waljee, J. F., Goesling, J., et al. (2017). New Persistent Opioid Use After Minor and Major Surgical Procedures in US Adults. JAMA Surgery, 152(6), e170504. https://doi.org/10.1001/jamasurg.2017.0504
- Fanelli, G., Casati, A., Berti, M., et al. (2002).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a cohort of 1,741 patients after peripheral nerve block for upper limb surgery: a prospective study. Acta Anaesthesiologica Scandinavica, 46(7), 678-684. https://doi.org/10.1034/j.1399-6576.2002.460701.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