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胸科手術中的豎脊肌平面阻滯鎮痛:一場無痛之旅
說起手術,很多人第一個反應就是:“疼!”尤其是胸科手術,想到刀口在胸口、咳嗽的時候像火辣辣地被拉扯,誰都難免緊張。到了住院時,病友間還會悄悄交流“誰家孩子用的什么止痛”。其實,現代麻醉已經大不一樣了,越來越多醫生借助一種叫做“豎脊肌平面阻滯”的方法,讓不少患者術后幾乎沒咋疼過。這聽起來真像在疼痛這只“小麻煩”面前添了一把舒適的屏障。
01 什么是豎脊肌平面阻滯?
豎脊肌平面阻滯(Erector Spinae Plane Block, ESPB)是一種局部麻醉技術,在胸科手術中使用得非常多。簡單來說,就是醫生會在背部脊柱兩旁下點“麻藥”,隔斷部分神經的信號傳遞,這樣手術區的疼痛明顯減輕,患者術后會覺得輕松不少。
項目 | 內容簡介 |
---|---|
麻醉范圍 | 主要針對胸部及背部疼痛 |
操作方式 | 采用超聲定位,精確注射麻醉藥 |
作用時間 | 通??沙掷m10-24小時 |
02 豎脊肌平面阻滯的原理
豎脊肌緊貼著脊椎兩側,是背部的重要“護盾”。醫生用超聲找到豎脊肌旁的準確位置,將麻醉藥注射進肌肉和骨膜之間,麻藥像在該區域鋪開一層“緩沖墊”,阻斷了部分傳遞疼痛的神經,這樣疼痛信號就很難傳到大腦,患者自然輕松許多。
- 定位:超聲波幫助定位豎脊肌
- 阻斷:麻藥在豎脊肌附近形成局部作用區
- 屏蔽:疼痛信號被阻擋,不易傳至神經中樞
03 為什么選擇這項技術來管理胸科手術疼痛?
胸科手術特別是肺部、食管、胸壁腫瘤等手術,術后大多數人最怕的就是——咳嗽和換體位都疼。部分病人甚至因為疼痛,不敢咳嗽,不敢下地,容易引發并發癥。
- 早期疼痛更容易忽視: 胸部微創手術常被誤認為“創口小不會疼”,實際上傷口深層結構很多,早期如果疼痛控制不好,很容易因為憋氣、少動導致恢復拖延。
- 持續疼痛降低生活質量: 一位67歲的女士手術后未采用ESPB,出現持續胸背部刺痛,咳嗽不敢深呼吸,活動受限,最終因肺部感染轉入ICU。這讓人警覺,普通鎮痛方法有時難以充分覆蓋術后疼痛。
- 防止長遠影響: 長期疼痛可能轉化為慢性疼痛綜合征,少數人出院后仍有胸部不適、睡眠質量下降,影響后續生活。
04 豎脊肌平面阻滯的主要優勢
- 副作用小: 不像全身麻醉后那樣頭暈惡心,ESPB多數只是局部輕微麻木感。研究發現,采用此項技術后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降低。(Forero, M. et al., 2016, Regional Anesthesia and Pain Medicine)
- 減少并發癥風險: 鎮痛效果到位,可以降低肺炎、呼吸衰竭等并發癥。有數據顯示,采取ESPB能讓患者術后早下床,促進恢復。(Chin, K. J. et al., 2017, Chest)
- 患者舒適度提升: 不僅疼痛改善,更讓病人能夠安心下地、配合康復鍛煉。這對于術后康復早期尤為關鍵。
- 操作可控性強: 在超聲實時引導下,醫生能精細判斷針頭位置和藥物分布,安全性相對高。
05 沒那么神秘——操作過程與注意事項
- 專業團隊操作: ESPB通常由麻醉專業醫生在手術室環境下進行,需要具備操作經驗和熟練的超聲引導技術。
- 定位環節嚴謹: 超聲幫助醫生看到脊柱和肌肉的結構,精確進針,避免誤傷其他組織。
- 麻藥選擇講究: 常用長效局麻藥,劑量由患者體重和手術類型決定,雙人核對,防止操作失誤。
- 體位配合: 患者多采取側臥或坐姿,需要配合維持體位,幫助醫生暴露進針點。
- 術后監測應有: 麻醉實施后會定時觀察局部感覺和運動功能,快捷發現并發情況。
06 未來展望:技術發展與應用創新
豎脊肌平面阻滯近幾年在全球胸科麻醉領域持續受關注。更多研究正在探索個體化劑量、持續泵注、多模式鎮痛聯用等方法,進一步提升治療體驗。ESPB已經被納入各種胸部手術圍手術期疼痛管理方案,其應用范圍也在逐步拓展,包括創傷、脊柱、肋骨骨折等場景。
- 多中心臨床試驗探索個性化用藥
- 結合智能超聲、實時藥物輸注等新技術,提升精準度和持久性
- 強調與康復護理配合,減少慢性疼痛發展幾率
07 如何預防手術后疼痛不適發生?
食物推薦 | 功效 | 建議吃法 |
---|---|---|
燕麥 | 有助改善腸胃,兼顧術后能量補給 | 建議早餐添加燕麥片,與牛奶同食 |
低脂魚類(如鱈魚) | 優質蛋白,促進傷口修復 | 清蒸或煮湯,少用重油重鹽 |
新鮮蔬菜 | 補充維生素,支持免疫力 | 燙熟涼拌,搭配主食取其原味 |
蘋果 | 富含纖維、抗氧化,有益消化系統 | 每日1-2個生食,避免空腹 |
其他實用建議
- 適當活動:手術后循序漸進下床,有助恢復呼吸和循環
- 及時反饋:如發現傷口持續脹痛或麻木,應主動與醫生溝通
- 科學用藥:不建議擅自加大止痛藥使用量,應遵醫囑調整
- 選擇正規機構:建議在三甲或有麻醉專科的醫院進行ESPB方案評估
最后,豎脊肌平面阻滯就像是手術后多了一層看不見的守護,既減輕了疼痛,也提高了術后生活的舒適度。每個人對疼痛的感受不一樣,可以和醫生溝通最適合自己的麻醉方案。如果還有疑問,記得找到專業的麻醉師聊聊,醫療技術已經悄悄進步,只為讓康復之路不再痛苦。
參考文獻
- Forero, M., Adhikary, S. D., Lopez, H., Tsui, C., & Chin, K. J. (2016). The Erector Spinae Plane Block: A Novel Analgesic Technique in Thoracic Neuropathic Pain. Regional Anesthesia and Pain Medicine, 41(5), 621-627.
- Chin, K. J., Malhas, L., & Perlas, A. (2017). The Erector Spinae Plane Block Provides Effective Analgesia for Major Thoracic Surgery. Chest, 151(6), 1276-1277.
- Tsui, B. C. H., Fonseca, A., Munshey, F., McFadyen, G., & Caruso, T. J. (2018). Erector Spinae Plane Block: A Narrative Review. Regional Anesthesia & Pain Medic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