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領域的應用:保障手術安全與圍術期管理
01 麻醉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很多人想到麻醉,第一反應是“打一針就睡過去”。其實,麻醉遠不止于此。在醫院里,無論是小手術還是大型開腹手術,都離不開麻醉醫生和他們熟練的操作。簡單來說,麻醉是一種醫學手段,通過特定藥物,讓患者在手術或其他醫療操作中暫時失去痛感、意識甚至記憶。
這種狀態為醫生提供了一個安靜的“手術窗口”,患者在這個過程中不會經歷手術帶來的劇烈疼痛和精神壓力。麻醉分為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全麻就像讓整個身體進入深度休息,地方麻醉則是讓身體的某個小區域暫時失去感覺。
????? 麻醉其實就是給身體建立一道“屏障”,讓患者安全又舒適地度過手術難關。
02 麻醉在手術中起到什么作用?
談到麻醉的作用,很多人會想,“只是幫忙止痛吧?”其實,麻醉的作用遠比我們想象得重要。首先,它能有效消除患者的疼痛和焦慮,讓手術團隊可以專注于手術本身,而不用擔心患者忽然痛醒。接著,更關鍵的是,麻醉還要全時管理著患者的血壓、心率、呼吸等生命體征。
- 消除疼痛:比如小趙因闌尾炎接受腹腔鏡手術,麻醉讓她在整個過程中沒有任何不適,否則僅用局麻,她可能會中途難以堅持。
- 保障生命體征:手術中,血壓、脈搏、氧飽和度會實時監控。麻醉醫生一旦發現變化,就能適時調整藥物或處理突發狀況。
- 防止術中并發癥:手術伴隨創口、失血,嚴重的還會刺激心臟或呼吸,麻醉團隊實時干預,降低意外發生的風險。
數據顯示,現代麻醉技術幾乎已成為所有中大型手術不可或缺的“守護者”,就像給每臺手術配備了一位全能監護專家。(引用:Weiser TG et al., An estimation of the global volume of surgery, The Lancet, 2008)
?? 麻醉不僅讓痛感消失,更等于為手術裝了“安全氣囊”。
03 麻醉前的準備工作有哪些?
要說麻醉最不能疏忽的環節,往往是在手術前。麻醉科醫生做的不是一拍腦門臨時決定,而是系統科學地根據患者自身情況來定制方案。無論您是頭一次手術還是“身經百戰”,術前準備全都一樣重要。
- 全面評估病史:醫生會詢問患者過往有無藥物過敏、慢性疾病、家族麻醉不良反應等,這些信息是決定麻醉方式的“關鍵鑰匙”。
- 體格檢查:比如檢查心肺功能、呼吸道結構等。體重、身高、基礎代謝這些也要考慮進去。
- 必要實驗室檢查:如血常規、凝血功能、肝腎功能甚至心電圖,主要是提前發現不適合麻醉的高危因素。
- 合理禁食:通常手術前6小時要禁食固體,2小時禁飲水。這樣做可以避免手術中嘔吐導致的誤吸。
就像剛才介紹的青少年患者,她在腹腔鏡闌尾切除前,接受了一系列詳細的麻醉前評估,包括肺功能、血常規等。結果顯示適合接受全身麻醉,麻醉方案才最終敲定。
?? 術前的詳盡準備,是術中安全的前提保障。
04 如何進行麻醉的管理?
麻醉不僅僅是“打一針、睡覺”這么簡單,過程中的管理才是真正考驗麻醉醫生技術和反應速度的部分。實際手術時,麻醉團隊肩負著多項重要任務:
- 持續監測:用專用設備監控心率、血壓、脈搏、呼吸、二氧化碳分壓和尿量,任何參數有波動,醫生都要第一時間干預。
- 動態調整藥物:藥物劑量和輸入速度會根據手術進展與患者反應隨時變化。比如出血時要考慮增加支持類藥物,手術步驟變動大時調整鎮靜深度。
- 應對突發情況:有時會出現過敏、藥物反應或氣道意外,這時麻醉醫生就是救場的“急先鋒”。
以前面那位腹腔鏡闌尾炎的青少年患者為例,手術中由于腸道與網膜廣泛粘連,操作時間較長,麻醉醫生不斷調整麻醉深度、輸液量、呼吸參數,使其生命體征始終平穩(參考:Butterworth JF, Mackey DC, Wasnick JD. Morgan & Mikhail's Clinical Anesthesiology. 2021)。
?? 麻醉期間,專業團隊如同“駕駛艙團隊”時刻監控健康參數。
05 麻醉后患者需要注意什么?
手術雖然順利結束,但麻醉后期依然是安全的“關鍵時刻”。人體在麻醉藥物作用退去后,可能會出現一系列生理變化,這時恢復室的觀察與護理尤為重要。
- 清醒監控:患者剛醒來時意識還沒完全恢復,容易迷糊甚至短暫呼吸減慢,需耐心觀察全身反應。
- 疼痛管理:大部分患者在術后有疼痛不適(尤其腹腔鏡手術的患者),麻醉醫生會根據需要制定鎮痛方案,讓恢復期過得更舒適。
- 并發癥觀察:少數可能會出現惡心嘔吐、寒顫、局部感染等,一旦發現異常即刻采取措施。
比如有患者術后因感染風險較高,醫生會安排盆腔引流管觀察引流液性狀,輔助發現早期并發征象。此外,持續關注引流出液與腸功能恢復,也是術后的重點。
?? 術后恢復不是“萬事大吉”,而是新一輪精細觀察的起點。
06 麻醉在重癥監護和急救復蘇中的應用
說到重癥監護和急救復蘇,麻醉醫生的角色就更加特殊了。這時,他們不只是在手術室“守護”,而是在ICU、急診、甚至路邊搶救時都能看到他們忙碌的身影。
- 呼吸道管理:遇到重癥病人無法自主呼吸,麻醉醫生負責迅速氣管插管或使用呼吸機,為患者建立“生命通道”。
- 鎮痛鎮靜:重病患者容易出現劇烈不適或精神障礙,麻醉醫生會選用適當藥物,讓患者更容易安靜配合治療。
- 生命體征支持:危急情況下,調控心跳和血壓等生命數據,能爭取更寶貴的救治時間。
數據表明,在急救和重癥醫學環境下,麻醉醫生的介入顯著降低了心肺復蘇失敗率,提高了患者生存率。(引用:Neumar RW et al.,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Guidelines fo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and Emergency Cardiovascular Care, Circulation, 2010)
?? 重癥/急救現場,麻醉醫生的及時介入就是給生命多一次機會。
07 麻醉相關問題的健康建議及預防措施
既然麻醉在手術和重癥救治中這么關鍵,平時我們可以怎么配合,才能讓自己的麻醉之路更加順利和安全?這里有幾個實用建議:
- 合理膳食:術前飲食宜均衡,多攝入新鮮蔬果和蛋白類食物,有助于增強機體免疫力,并協助術后恢復。 ?? 【西蘭花】+促進腸道蠕動+建議餐前清炒,減少高脂搭配
- 良好作息:術前確保充足睡眠,規避熬夜,讓身體狀態達最佳,“精力充沛”的患者對于麻醉藥反應更平穩。 ?? 保證作息規律,有助身體代謝藥物
- 溝通病史:如有慢性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哮喘),平時認真遵醫囑服藥,并在術前如實告知醫生既往病史。
- 定期體檢:年紀較大或有基礎病者,建議每年做一次全身體檢,包括肝腎、心肺功能,以便及早發現麻醉風險。
- 選擇正規機構:大型手術或復雜疾病建議優先選擇具備全面麻醉設備和專科醫生的三級甲等醫院。
- 關注恢復期細節:術后嚴格遵守醫囑,保持適度活動,飲食逐步過渡,出現胸悶、持續疼痛等不適時及時報告。
其中科學飲食結構與身體儲備會直接影響到手術及麻醉預后,根據英國相關研究,蛋白質與機體恢復密切相關(參考:Soeters PB et al., Protein-energy malnutrition: diagnosis, pathogenesis and treatment, Nutrition, 2011)。
?? 安全麻醉,需要醫患雙方共同配合;日常健康管理也是“隱形保障”。
說到底,從麻醉的起點到術后恢復,每一個流程都充滿細致與科學。無論是小朋友做闌尾炎手術,還是重癥監護室里的搶救,麻醉團隊都在背后默默守護著。理解了這些內容,下次面對手術和麻醉時,內心自然多一份安穩和信心。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團隊,作為患者和家屬,做好配合和自我管理,就是最好的行動。
參考文獻
- Weiser TG, Regenbogen SE, Thompson KD, et al. (2008). An estimation of the global volume of surgery: a modelling strategy based on available data. The Lancet, 372(9633), 139-144. 鏈接
- Butterworth JF, Mackey DC, Wasnick JD. (2021). Morgan & Mikhail's Clinical Anesthesiology (7th edition). McGraw-Hill Education.
- Neumar RW, Shuster M, Callaway CW, et al. (2010). Part 1: Executive Summary: 2010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Guidelines fo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and Emergency Cardiovascular Care. Circulation, 122(18_suppl_3), S640-S656. 鏈接
- Soeters PB, Schols AM. (2009). Advances in understanding and assessing malnutrition. Current Opinion in Clinical Nutrition and Metabolic Care, 12(3), 211-216. 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