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兒園里,這樣的孩子可不少。有的孩子總說“鼻子不通氣”,但并沒發燒,也看不出有大問題,直到一連幾天流鼻涕,家長才覺察。其實,這些小變化往往就是早期信號。
這些信號其實很常見,但也容易被家長認為是普通感冒的一部分,從而忽視了。
鼻竇炎如果發展下去,癥狀就會更為清晰。比如鼻涕從偶爾流變成持續不斷、顏色變黃甚至帶綠色,鼻塞也持久難解。有的孩子出現面部壓痛,尤其是按鼻翼或額頭時嚷嚷疼。
還有孩子晚上因咳嗽被憋醒,白天則情緒低落,甚至食欲下降。以7歲男孩晨晨為例,他連續一個星期鼻塞,夜里咳得難以入睡,才被醫生診斷為急性鼻竇炎。
實際上,這樣的癥狀已經不只是輕微不適了。長期未處理會引起注意力不集中,反復上呼吸道感染,嚴重時甚至可能合并中耳炎或下呼吸道感染。
這提醒家長,當孩子出現持續、嚴重的這些變化時,最好別拖延,及時尋求專業醫生幫助。
兒童鼻竇炎之所以容易反復,有它特別的生理和環境背景,下面簡單拆解給你聽:
這些原因本身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家長要認清哪些屬于能控制的,哪些則需要醫生來判斷。
說到鼻竇炎,案例總是能讓人印象深刻。像有一位5歲的女孩,一到春天鼻涕就止不住,查明后發現她對花粉和塵螨都過敏。又有一位10歲的男孩,每次游泳后四五天內必定鼻塞加重,原來是水質不佳刺激了鼻黏膜。這兩個例子其實提示——
這些案例說明了每個孩子不同的風險背景,也進一步提醒:反復鼻竇炎,找出誘因,有針對性地做調整,效果會更好。
判斷是不是鼻竇炎,不能全憑感覺。醫生通常會根據孩子病史、癥狀細節,再結合體格檢查進行綜合判斷。必要時會推薦以下這幾種檢查方式:
檢查方式 | 用途 | 適用情況 |
---|---|---|
前鼻鏡/鼻內鏡檢查 | 直觀檢查鼻腔黏膜腫脹、分泌物特征 | 大多數鼻竇炎評估 |
鼻竇X線片 | 查看鼻竇是否出現積液或黏膜肥厚 | 反復、難治或癥狀復雜時 |
頭顱CT | 高分辨率查看炎癥累及范圍 | 治療效果不佳或考慮并發癥時 |
簡單來講,早期輕微癥狀可在家觀察支持,但一旦出現上述“警示燈”表現,及時求助是最好的選擇。
鼻竇炎并不是必須用抗生素來解決的大敵,尤其輕癥時選擇更為多樣。具體可以分為:
治療重點是緩解癥狀、縮短病程、防止發展為慢性。再強調一句,抗生素需由醫生根據明確細菌感染才能開具,切勿自行用藥。
對家長來說,比起治療,更重要的是日常的預防。最有效的辦法其實就藏在孩子每天的生活習慣里。
說到底,兒童鼻竇炎固然讓人煩心,但也不是無法應對的事情。只要掌握好識別信號和預防之道,重大問題是可以減少的。多點耐心,科學看病,孩子健康就有了穩妥保障。
參考文獻 Ci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