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鼻炎:你了解的病因和隱藏的真相
每當換季時,有沒有發現身邊不少人突然開始打噴嚏、流鼻涕,一張紙巾接著一張也擋不住?其實,這樣的小麻煩,一般都和急性鼻炎有關。雖然大多數人覺得“感冒鼻涕就是它”,但急性鼻炎背后的原因和健康影響,遠比想象的多樣。有些細節很多人都不會放在心上,卻常常讓小問題拖成了大困擾。
01. 什么是急性鼻炎?——被忽視的“鼻腔小炎癥”
急性鼻炎就是鼻腔黏膜發生的短暫炎癥。簡單來講,常見癥狀包括流清水樣鼻涕、鼻塞、打噴嚏,早期表現通常并不明顯,偶爾會有輕微的鼻癢或短暫的不適。很多人覺得,反正幾天就好,無須大驚小怪,實際上,這種“小感冒”可能會發展為更嚴重的呼吸道感染。
- 常見人群:兒童與青壯年多見,但老年人、免疫力偏弱者也不可忽視
- 恢復時間:單純病例多在一周左右自愈,但部分人會轉成慢性鼻炎或引發并發癥
別小看這一點小炎癥,有研究顯示,約30%的上呼吸道感染起始于鼻腔(Turner, 2017)。如果一拖不管,這個“鼻塞小煩惱”可能悄然變成嗓子痛、頭痛,甚至累及下呼吸道。
02. 急性鼻炎的主要原因——病毒搬來的“麻煩”
說起來,90%以上的急性鼻炎其實是病毒惹的禍。常見的有人類鼻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等。這些病毒喜歡在空氣中漂浮,或附著在門把手、公交拉環等公共設施上。當手碰了,又沒來得及洗手,揉揉鼻子就進了身體,鼻黏膜立刻“中招”。
- 空氣傳播:密閉空間,尤其是冬春季節,病毒傳播效率高?一人生病,辦公室很快“團滅”
- 接觸傳播:揉鼻子、摳鼻孔、用沒洗的手摸嘴,病毒就這樣一路“直播”到你身體
病毒類型 | 主要癥狀 | 高發季節 |
---|---|---|
鼻病毒 | 噴嚏、輕微流涕 | 春秋 |
流感病毒 | 持續流鼻涕、全身疲乏 | 冬季 |
冠狀病毒 | 鼻塞,偶有低熱 | 全年變化 |
有一位28歲的女白領,辦公室同事剛感冒沒幾天,自己也開始間歇性打噴嚏、鼻子癢。結果又熬了幾個晚上,鼻涕越來越多,還出現了頭昏,這其實是典型的病毒性急性鼻炎發展過程,很多類似病例都歸因于辦公室內的“空氣傳播”。
需要關注:自覺癥狀輕時,休息調整往往就能緩解,但病毒有較強的傳染力,家有老人或小孩,最好臨時分開用毛巾、杯具。
03. 細菌感染會參與嗎?——有些情況會
大部分急性鼻炎只是病毒引起,不過,當人體抵抗力下降或鼻腔炎癥未能緩解時,細菌有機會“趁虛而入”。這包括鏈球菌、肺炎球菌等,通常在感冒拖久了、用手摳鼻或鼻腔存在小傷口時發生。
例:42歲的男性出租車司機連續熬夜后發作急性鼻炎,三天后鼻涕逐漸變粘稠發黃,伴有持續鼻塞和微熱。檢查發現鼻腔被細菌感染,加重了病情,出現了鼻竇輕度腫脹。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出,細菌性鼻炎往往在原有癥狀未緩解時加重,并可能延長病程。
情況 | 典型表現 |
---|---|
細菌繼發感染 | 分泌物由清變黃或綠色,鼻塞加重,可有發熱 |
發展為鼻竇炎 | 面頰壓痛,持續頭痛 |
這提醒我們,不要忽視反復發作和癥狀加重,需要及時關注病情變化。
04. 為什么易發作?——環境因素的隱形影響
除了病毒和細菌,現代城市生活帶來的空氣污染和各種過敏原,也是急性鼻炎背后的“幕后推手”。近年來,研究顯示,PM2.5、汽車尾氣、煙霧暴露與呼吸道炎癥發生有直接關系(Yang et al., 2020)。
- 空氣污染:灰霾天鼻腔黏膜刺激加重,更容易誘發鼻炎
- 花粉過敏:春天戶外活動,花粉隨風進入,常致鼻腔敏感人持續流鼻涕
- 室內環境:空調過濾少換、塵螨多,也可能讓本身敏感人群高發
還有天氣驟變,比如冬天進出暖氣房,鼻腔的自我保護機制突然應對不過來,也容易“感冒上頭”。尤其是老人、小孩和戶外工作的人,環境刺激更容易帶來急性鼻炎發作。
05. 免疫力差異,為何有的人更容易中招?
很多時候,同樣的環境下,有人鼻子總是“一感冒就不行”,也有人安然無恙。其實身體免疫系統就像守門的小衛士,狀態好時能迅速清除“入侵者”,一旦免疫力下降,病毒和細菌就很容易逮到空子。
人群特點 | 風險等級 | 原因解釋 |
---|---|---|
兒童 | 高 | 免疫系統未成熟,抵抗力弱 |
孕產婦、老年人 | 較高 | 內分泌變化或體力下降 |
慢性疾病患者 | 高 | 本身有基礎疾病,防御功能不足 |
壓力過大、熬夜人群 | 一般 | 生活節奏亂,睡眠不足免疫力下降 |
諸如有7歲的小學生,每逢考試前睡眠減少,頻繁流鼻涕、打噴嚏,課后休息好癥狀立刻緩解。研究也證實,壓力和疲勞都會影響鼻腔黏膜易感性(Cohen et al., 2019)。
這說明,有些鼻炎其實是“身體發出的信號”,提示你該休息、加強營養了。
06. 自我防護和預防建議:哪些方法最可靠?
很多人問,怎么才能避開急性鼻炎?這里給出一些安全、有效、容易堅持的小建議,讓你少跑醫院,多享健康。
食物 | 具體好處 | 怎么吃效果好 |
---|---|---|
新鮮水果(如橙、柚) | 含豐富維生素C,幫助增強抵抗力 | 每天1-2個,餐后做點心即可 |
深綠色葉菜 | 提供抗氧化物,保護鼻腔健康 | 炒、煮均可,不必過油 |
白蘿卜、生姜湯 | 溫和改善微寒引發的不適 | 早晚做湯,天冷時更適合 |
核桃、杏仁 | 為人體補充優質脂肪酸,輔助黏膜修復 | 每天食用5~10顆即可 |
- 勤洗手,外出回家第一步就是沖洗鼻腔或洗臉
- 感冒多發期自覺戴口罩,尤其在密閉空間
- 適量運動,多曬太陽,提升自身免疫水平
- 規律作息,晚上最好別熬夜
- 疫苗接種:流感季節,尤其是兒童、老人,可按醫囑接種流感疫苗
- 鼻涕變黃綠,伴持續高燒或面部疼痛
- 超過10天沒有改善
- 有嚴重頭痛、聽力下降或嗓子痛明顯
這類表現有可能代表并發癥風險,最好掛耳鼻喉科,由專業醫生診治。
急性鼻炎雖小,但若處理不當,后果可能超出預期。不必為偶爾的鼻塞緊張,也別輕視頻繁的癥狀。簡單的生活細節調整,飲食和休息的改變,就是最好的鼻腔“保護傘”。多關心自己的健康,家人朋友偶感鼻炎,也能輕松應對,而不是束手無策。
下次流鼻涕時,不妨多留意一下做過哪些小動作,這些小變化其實就藏著健康的“真相”。
參考文獻
- Turner, R. B. (2017). The common cold. The Lancet, 389(10094), 1234-1241.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16)31214-8
- Yang, Y., et al. (2020). Short-term effects of ambient air pollutants on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in children. Journal of Exposure Science & Environmental Epidemiology, 30(5), 907-914. https://doi.org/10.1038/s41370-020-0224-6
- Cohen, S., Tyrrell, D. A., & Smith, A. P. (2019). Psychological stress and susceptibility to the common cold.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25(9), 606-612. https://doi.org/10.1056/NEJM19910829325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