癥狀表現 | 早期 | 加重后 |
---|---|---|
鼻塞 | 偶爾,不明顯 | 頻繁、持續 |
流涕 | 偶有,清涕為主 | 持續、可有膿涕 |
咳嗽 | 夜間偶發 | 白天夜晚都可能有 |
說起來,鼻竇就像孩子臉頰里藏著的小“空房間”。這些房間(鼻竇)和鼻腔相連,分布在前額、鼻翼兩側、上頷骨內側,里面鋪著柔軟的黏膜,加濕和過濾空氣,為呼吸道提供保護。
小朋友的鼻竇尚未完全發育,正常結構更容易因為黏膜腫脹或分泌物堵塞而“鬧脾氣”,所以比成人更容易“中招”(Bhattacharyya, 2016)。
“為什么孩子已經吃過好幾次藥,鼻竇炎還是反復發作?”有位7歲男孩,秋冬一到鼻涕不斷,剛痊愈不久又來一波。
其實,這和以下幾個因素有關——
還有一些特殊情況,比如腺樣體肥大,會阻礙鼻竇正常排泄,也會增加反復發作的風險。
一位4歲小女孩,去年多次鼻塞,每次病程都拖得挺久。醫生解釋,這和孩子的鼻部發育特點有密切關系。
這說明,小朋友的鼻腔是“成長版”,更容易受到病菌、過敏原的影響。不過,隨著身體發育、抵抗力提升,大部分孩子隨著長大癥狀會逐漸減少。
平時幫助孩子保持鼻腔濕潤,比如可以用生理鹽水輕輕沖洗鼻腔(在醫生指導下操作)。勤開窗換氣,空氣流通,能減少細菌、病毒聚集。
有位8歲小男孩,本來只是輕微流鼻涕,一周后變為持續性膿涕和頭痛,家長這才帶他去醫院。醫生檢查發現,已發展為較嚴重的鼻竇炎,需要規范治療。
這一類跡象,建議及時帶孩子到正規醫療機構(如兒科耳鼻喉科)就診。醫生會根據病史、體格檢查和必要的影像學輔助,判斷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或其他藥物,不要自己隨意用藥。
孩子的鼻竇炎,其實不是只有“感冒”那么簡單。反復發作背后有多重因素,這對家長來說是提醒也是機會。日常一點點耐心觀察,再加上一些簡單的日常護理,大多數孩子的鼻子“小麻煩”都可以大大減少。實在反復,不妨和專業醫生多溝通,不必太過焦慮,畢竟,成長的路上總會有小波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