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饑餓”與“口渴”:手術前禁食禁水的科學探秘
01 小手術為何“不能吃喝”?——從歷史走向今天
經常聽到住院區里,有人被護士輕聲提醒:“今晚12點后就別吃東西、別喝水?!逼鋵崳缭谏鲜兰o初期,醫生就發現,手術麻醉時患者如果胃里有食物或液體,哪怕喝了一點水,手術中也可能發生嘔吐甚至嚴重后果。
隨著醫學不斷進步,科學家們反復研究各種麻醉類型、不同飲食安排,才慢慢有了大家熟悉的“禁食禁水”標準流程。現在,這已是多數手術室里約定俗成的步驟。
隨著醫學不斷進步,科學家們反復研究各種麻醉類型、不同飲食安排,才慢慢有了大家熟悉的“禁食禁水”標準流程。現在,這已是多數手術室里約定俗成的步驟。
?? 提示: 這一傳統并非“折騰人”,而是現代安全手術的重要基礎。
02 胃里有點食物,真的那么危險嗎?
話說有位32歲女性,計劃進行腹腔鏡闌尾切除。自覺體質好,凌晨一時偷喝了半杯水。進手術室過程中因麻醉反應出現嘔吐,部分胃內容物嗆入氣道,幸好醫生及時處理未釀成大禍。
這類意外并不少見。為什么會這樣?麻醉讓喉嚨反應變弱,原本能咳嗽清理異物的保護機制暫時“休眠”了。若胃內有殘留食物或液體,易被吸入氣道,這就是“誤吸”,可導致嚴重肺部感染甚至危及生命。
臨床統計顯示,急診手術中沒能完全禁食的患者,誤吸風險較常規禁食高出近10倍[1]。
這類意外并不少見。為什么會這樣?麻醉讓喉嚨反應變弱,原本能咳嗽清理異物的保護機制暫時“休眠”了。若胃內有殘留食物或液體,易被吸入氣道,這就是“誤吸”,可導致嚴重肺部感染甚至危及生命。
臨床統計顯示,急診手術中沒能完全禁食的患者,誤吸風險較常規禁食高出近10倍[1]。
危險情況 | 后果 |
---|---|
嘔吐 | 胃內容物進入口腔和氣道,增加吸入性肺炎的風險 |
誤吸 | 氣道堵塞、急性呼吸困難,可伴嚴重炎癥 |
肺部損傷 | 引起感染,甚至短時間內呼吸衰竭 |
?? 小建議: 術前一句話:寧愿餓一會兒,也別冒險。
03 不同手術、各有不同:禁食禁水多久算妥當?
手術類型不一樣,對禁食禁水的要求也有些差別。簡單來講,全身麻醉、胃腸手術最嚴格;局部麻醉、表淺小手術時間可適當縮短。根據國際麻醉學會建議[2]:
進食/飲水 | 術前禁食時間(小時) |
---|---|
脂肪豐富或重口飲食 | 8+ |
普通主食、肉菜等正餐 | 6 |
牛奶、奶制品 | 6 |
純凈水、清湯、白開水 | 2 |
一項系統性回顧(Anderson, 2015)[3]指出,清流質飲水提前2小時停止,不增加誤吸風險,還可以減輕口渴不適。
不過,接到醫生/護士通知前一定別隨意吃喝。有特殊安排的,聽從醫囑就對了。
不過,接到醫生/護士通知前一定別隨意吃喝。有特殊安排的,聽從醫囑就對了。
04 兒童、老人、高風險人群,怎么禁食更安全?
說起來,禁食禁水并非“一刀切”。年齡越小或越大,身體狀況復雜的人,通常消化慢、低血糖風險更高。舉個例子,一位76歲男性因膽結石需要急診手術,本身有糖尿病,醫生特別為他安排了更短的禁水間隔,并實時監測血糖。
- 兒童:容易低血糖,禁食不宜太久。通常主食4小時、清水2小時即可。個別嬰兒需醫生單獨評估。
- 老人:咽反射變差、胃排空慢,需要醫護嚴格把控時間,最好空腹時間不超8小時。
- 慢性疾病患者:糖尿病人群要額外注意血糖監測;消化系統疾病患者禁食方案需個性化設計。
?? 請注意: 有疑問時,一定提前和手術醫師溝通,別自行調整進食間隔。
05 饑餓口渴難熬?這些方法緩解不適
很多朋友一到手術前,身體和心理反應都會放大,“肚子咕咕叫、嘴巴發干、有人甚至擔心會暈倒”。其實,大多數人只要遵照推薦禁食時間,堅持一下都能順利渡過。不過,日常感受上確實不太舒服。
緩解技巧一覽表:
緩解技巧一覽表:
方法 | 適用情況 |
---|---|
分散注意力,比如刷短視頻、聊天、睡覺 | 術前等待期間 |
用含水的棉簽蘸口腔(不咽下) | 口渴明顯但不能喝水時 |
穿寬松衣物、避免劇烈運動 | 減少饑餓感和能量消耗 |
適當提高手術前1餐營養密度(提前安排) | 如醫生允許,手術前晚餐食用蛋白類、主食合理搭配 |
心理自我暗示:“很快就能恢復正常飲食” | 緊張焦慮明顯的人群 |
?? 建議: 術前焦慮、低血糖頭暈、非常嚴重的不適感可直接聯系醫護,獲得合適協助。
06 飲食安排大誤區——別被謠言耽誤了健康
說到手術前的飲食,不少親友會“支招”,有些觀念未必科學。下面整理一份常見飲食誤區與正確做法簡單對照表:
誤區 | 正確建議 |
---|---|
“餓不死,就別吃晚飯” | 應保持營養均衡,蛋白類+主食組合有助于維持耐受力 |
“只要是水,什么時候喝都可以” | 無色、無渣的清水,術前2小時內應完全停止 |
“喝點飲料,比水還安全” | 飲料含糖分,部分還含脂肪,需按照主食禁食時間對待 |
“剛好12點卡點吃宵夜早點補一頓” | 實際操作應和醫療團隊充分溝通,聽專業意見 |
? 一句話總結: 遵醫囑,科學安排,最靠譜。
07 結尾:牢記科學,輕松應對手術前的“饑餓與口渴”
手術前“餓肚子、忍口渴”雖然一時難熬,但確實在保障我們的安全。每個人體質不同,如果有疑問或者感到極不舒服,一定要和醫生、護士溝通協商。接受一兩次安全的短期“空腹”,遠比術中發生意外要強。
最后,一點經驗:科學禁食禁水是安全手術的關鍵一環,術前忠告請放在心上。
最后,一點經驗:科學禁食禁水是安全手術的關鍵一環,術前忠告請放在心上。
?? 參考文獻:
- Johnson, R., Sinclair, R. C., & MacDonald, J. B. (2013). The risk of pulmonary aspiration with perioperative fasting. Anesthesiology Clinics, 31(4), 635-644.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4267508/)
-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Preoperative Fasting and the Use of Pharmacologic Agents to Reduce the Risk of Pulmonary Aspiration: Application to Healthy Patients Undergoing Elective Procedures. 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2017). Anesthesiology, 126(3), 376-393.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8045707/)
- Anderson, M. M., & Grant, M. J. (2015). Is a shortened pre-operative fasting interval safe? Journal of Perioperative Practice, 25(3), 46-52. (https://journals.sagepub.com/doi/10.1177/17504589150250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