壞血?。壕S生素C缺乏下的隱形威脅
01. 看不見的初信號??
很多人覺得生病都會有些特別的感覺,其實有些健康問題一開始幾乎沒有明顯征兆。壞血病,正是這樣一個“低調”的不速之客。剛開始時,也許只是覺得人有點懶、提不起勁,又或者碰一下腿就有些青紫,看著像小磕碰,但回頭一想,好像也沒撞過哪里。
這類變化,大多數時候容易被忽略。偶爾刷牙時見到粉色牙刷頭、手臂上莫名的印痕,這些都可能是維生素C悄悄減少的信號,但往往不會引起注意。Tip: 如果你近一兩個月里,時常感覺沒精神,還經常莫名青一塊紫一塊,不妨多留個心眼。
02. 明顯癥狀出現時??
有位62歲的男士,平時飲食比較單一,肉類居多,蔬果吃得很少。最近他發現牙齦經常出血,刷牙時還覺得隱隱作痛。更讓他意外的是,小腿不知怎么出現了大塊瘀紫,甚至連走路也覺得膝蓋僵硬。這時候,身體就已經在大聲“報警”了。
壞血病發展到明顯階段,癥狀通常包括牙齦腫脹、持續出血、傷口愈合變慢、關節腫痛,還有反復出現的大紫斑。部分人還會出現掉牙、消瘦等問題。這些,和感冒、慢性勞損很不一樣,容易和別的疾病混淆,所以別把長期的牙齦出血、無緣由的淤青當作“上火”或小毛病。
03. 維生素C在身體中的角色 ??
簡單來說,維生素C就像人體細胞間的“修補匠”,主要負責膠原蛋白的生成。沒有膠原蛋白,牙齦、皮膚、血管壁都會變脆,出點力就會出血或瘀傷。有研究表明,維生素C也是重要的抗氧化物〔Jacob, R.A., "The Integrated Antioxidant System", Nutrition Research, 1995〕,能幫助身體抵抗各種壓力。
大部分水果和蔬菜里維生素C都很豐富,比如柑橘、獼猴桃、草莓和西蘭花。身體不會自己合成維生素C,所以完全指望日常飲食供應。
友情建議:新鮮食物中的維生素C含量更高,時間久了、經過高溫烹煮的食物,維生素C含量下降更快。
04. 哪些人更需要警惕???
- 1. 飲食單一者:幾乎不吃蔬果,每天以方便面、肉類快速填飽肚子,這類人風險最高。
- 2. 吸煙者:有研究顯示,吸煙會加速維生素C的消耗〔Schectman, G., "Estimation of the Concentration of Ascorbic Acid in Plasma", Am J Clin Nutr, 1991〕。
- 3. 老年人:隨著年齡增長,消化吸收功能下降,加上口腔問題,不少老人難以保證充足的維生素C攝入。
- 4. 長期酗酒或慢性疾病患者:這些人群容易出現消化道吸收障礙,維生素C利用率低。
- 5. 特殊飲食習慣者:如極端減肥、挑食、宗教齋戒期間,攝入不足。
高危人群 | 原因解析 |
---|---|
吸煙 | 每根煙可使體內維生素C消耗多達25mg |
老年 | 吸收減弱、咀嚼不便、飲食限制 |
05. 檢查與診斷怎么做???
如果你發現持續出現牙齦出血、皮膚瘀紫、關節疼痛,就該考慮就醫。醫生通常會根據你的飲食史(近期是否少吃蔬果)、癥狀表現進行初步判斷。確診上會安排血液檢測,主要看血漿維生素C的含量。
其他基礎檢查還可能包括凝血功能、血常規以及相關的微量元素缺乏情況。一般來說,維生素C低于11微摩爾/升即為臨床維生素C缺乏(Institute of Medicine, 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 2000)。如果家里老人或孩子,長期表現出難愈合的傷口、皮下淤血等體征,也建議早點去正規醫院做詳細檢查。
06. 日常預防和補救建議??
如果想有效防治壞血病,核心還是補充天然維生素C。具體可以這樣做:
- 新鮮橙子:富含維生素C,有助于增強牙齦質量。
食用建議:每天一個新鮮橙子,早餐或加餐都合適。 - 草莓:提供抗氧化支持,對血管健康有益。
食用建議:春夏季節,每天一小碗新鮮草莓即可。 - 西蘭花:含有豐富維生素C和膳食纖維。
食用建議:水煮或拌沙拉,保持綠色脆嫩,避免長時間加熱。 - 獼猴桃:維生素C含量極高,幫助傷口愈合。
食用建議:洗凈后連皮切片食用,保留更多營養。
實用小貼士:外出不便時,可選擇小包裝的維生素C含片作為輔助,但以新鮮蔬果為主仍然是最優解。
若已經出現以上明顯癥狀,建議盡快就醫,遵醫囑進行維生素C補充和相關檢驗。家庭醫生、社區醫療服務中心均可提供基礎診療建議。如有需要還可前往營養科進一步咨詢。
07. 壞血病的警示意義??
從“歷史絕跡病”到當今食品豐富的社會,壞血病并沒有真正離開。有個20多歲的年輕人,連吃了數周的方便面加肉罐頭,幾乎不碰蔬菜,結果出現了嘴唇潰爛和牙齦出血。醫生一問飲食就明白了問題。這說明,規律攝入蔬果,其實比補品、保健品要實在得多。
雖然壞血病現在少見,但它的發生提醒我們,飲食均衡是預防健康風險最直接、最可靠的方式。偶爾外賣、偶爾速食沒關系,可別讓它們成為主食。今天吃點新鮮菜、明天再來點水果,其實就是對身體最好的“保險”。
“日常的健康,往往來源于生活里的小習慣,而不是大動作?!?
參考文獻
- Jacob, R.A. (1995). The Integrated Antioxidant System. Nutrition Research, 15(5), 755-765.
- Schectman, G. (1991). Estimation of the Concentration of Ascorbic Acid in Plasma.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53(1), 3-16.
- Institute of Medicine. (2000). 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 for Vitamin C, Vitamin E, Selenium, and Carotenoids.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