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癌痛抗爭:規范化治療的指南與實踐
01 癌痛的真相:它為何如此普遍???
在醫院腫瘤科的走廊上,經常能聽到病人和家屬的低聲談話:“最近夜里,疼得很嚴重,真睡不著?!逼鋵?,這種場景并不少見。癌痛,就像一道難解的關卡,困擾著三分之二的中晚期癌癥患者。不只是腫瘤本身,手術、化療、放療等治療手段也可能無形中引來疼痛的“客人”。
癌痛并非普通的疼。有些是因為腫瘤壓迫神經或者器官,有些則源自細胞損傷后釋放的炎癥物質。時間長了,神經系統也會變敏感,疼痛變得頑固起來。有調查顯示,約70%的晚期癌癥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疼痛體驗(van den Beuken-van Everdingen et al., 2007)。
?? 小貼士 癌痛不是“扛一扛就過去”的小麻煩,背后常常反映著腫瘤對身體的進一步侵襲。
02 如何識別癌痛:癥狀與分級???
癌痛有時候并不總是表現為難以忍受的劇痛。初期,很多患者只是偶爾有點酸脹麻木。比如,58歲的李女士(乳腺癌)初期只是肩膀時不時有點刺痛,家人還以為是凍傷風濕。
分級 | 表現 | 舉例 |
---|---|---|
輕度 | 偶發,短暫,影響不大 | 有時像螞蟻爬過一樣不適,持續幾分鐘 |
中度 | 開始影響日常生活,需要止痛藥才能緩解 | 做家務或活動時,出現明顯酸痛 |
重度 | 持續性、夜間加重,嚴重影響生活 | 睡眠被打斷,表情痛苦,需要強藥物 |
除了疼痛本身,有些患者伴有情緒波動、食欲減退和行動不便等問題。這些反應其實都是機體在與病痛對抗時的信號。
?? 提醒 一旦發現疼痛開始影響生活,不要低估,盡早與醫生溝通。
03 為什么癌痛會發生?風險因素與機制??
癌痛的“根源”其實不少,從腫瘤本身的擴展,到生活壓力的加劇,都可能成為導火索。
- 腫瘤侵犯周圍組織: 腫瘤擴展到神經、骨骼或內臟時,會持續刺激或壓迫這些部位,引發各種疼痛。有研究發現,骨轉移是引發持續性癌痛的重要原因(Portenoy, 2011)。
- 治療引起: 手術切口愈合不良、放療后纖維化、化療神經損傷,這些“后遺癥”都是癌痛的常見風險。
- 年齡和體質: 老年人、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對疼痛更敏感,癥狀往往比年輕人明顯。
- 精神壓力大: 焦慮、抑郁等情緒波動,可能通過神經和激素系統“放大”疼痛的感受。
- 遺傳易感性: 部分患者的神經敏感度高,對疼痛的閾值天然較低。
需要關注的是,癌痛并不意味著疾病無可挽回,也不代表治療失敗。它只是在提示需要更專業的干預和管理。
04 規范化治療原則:怎樣科學管理癌痛???
癌痛的治療,看似離普通人很遠,其實原則很“接地氣”:選擇對路子、搭配得當、堅持執行。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三階梯鎮痛法”一直是臨床主要參考(WHO, 2018)。
- 第一階梯: 用非阿片類止痛藥,如對乙酰氨基酚、布洛芬,適合輕度疼痛。
- 第二階梯: 阿片類弱止痛藥,如可待因、曲馬多,常用于中度疼痛。
- 第三階梯: 阿片類強止痛藥,例如嗎啡、羥考酮,主要對付重度癌痛。
?? 溫馨提醒 治療并非一成不變,需要醫生根據患者身體狀況和疼痛等級及時調整,多學科合作可取得更好效果。
鎮痛階梯 | 常用藥物 | 適應癥 |
---|---|---|
第一階梯 | 對乙酰氨基酚、布洛芬 | 輕度癌痛 |
第二階梯 | 曲馬多、可待因 | 中度癌痛 |
第三階梯 | 嗎啡、羥考酮 | 重度癌痛 |
除了吃藥,心理疏導、理療、物理刺激等也是重要的方法。比如,有研究指出,適當的心理治療能顯著減輕患者對疼痛的感受(Leppert, 2012)。
05 常用藥物與實際用藥方案??
癌痛藥物選擇需因人而異。比如說,65歲的王先生(肝癌骨轉移),早期只需布洛芬就能緩解,但后來需要使用嗎啡。藥物調整的依據一是疼痛分級,二是副作用耐受性。
藥物類別 | 具體藥物 | 常見副作用 | 用藥建議 |
---|---|---|---|
非阿片類藥 | 對乙酰氨基酚、布洛芬 | 肝腎損傷、胃不適 | 餐后服用,周期性監測肝腎功能 |
弱阿片類藥 | 曲馬多、可待因 | 輕微嗜睡、便秘 | 劑量逐步調整,注意腸胃反應 |
強阿片類藥 | 嗎啡、羥考酮 | 嗜睡、便秘、惡心 | 遵循醫生指導,并同時管理便秘風險 |
?? 用藥小建議 不是藥物強烈才有效,關鍵在于匹配自己的實際癥狀和身體狀況。擅自加量或減量都可能帶來麻煩。
用藥過程中,可以配合一些輔助措施,比如溫敷、舒緩體操等,幫助緩解緊張和不適。不過如果出現新的癥狀,務必和醫生溝通。
06 團隊作戰與心理支持??
癌痛管理不是醫生一個人的事,更需要多方協作。有經驗的腫瘤科醫生、藥師、心理師、康復師共同參與,才能為患者量身定制合適的治療方案。
學科 | 角色 | 主要價值 |
---|---|---|
腫瘤科 | 總體治療把關 | 個體化用藥,調整方案 |
藥學 | 藥物管理 | 監控副作用,優化選擇 |
心理咨詢 | 心理疏導 | 減少焦慮、抑郁,調節情緒 |
康復/護理 | 輔助技能訓練 | 改善活動能力與生活質量 |
?? 生活建議 別忽視心情的力量,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常常是抗癌路上難得的“增益”。
隨著醫療理念進步,越來越多醫院設有癌痛門診和支持團隊。如果感覺孤單無助,可以主動尋求對應機構和專業幫助。
07 新方向:癌痛治療的未來??
科學發展很快,癌痛的管理也在不斷“升級”。近年,遠程隨訪、智能鎮痛設備、靶向微球注射、基因輔助方案等新技術正逐步走進臨床。
比如,部分藥物能直接靶向調節疼痛的神經信號,讓副作用減少。也有研究正在探索怎樣針對不同基因特點調整鎮痛方式,真正做到“量身定制”。
?? 未來小看點 新工具和新藥物,未來或許能讓癌痛不再是不可承受的困擾。技術再先進,及時就醫和規范管理依然最關鍵。
日常生活中,按照醫生建議正規用藥、保持良好心態、科學鍛煉,就是最實用的行動方案。癌痛雖然頑固,但并非不可戰勝。
引用文獻及資料
- van den Beuken-van Everdingen, M. H. J., de Rijke, J. M., Kessels, A. G. H., Schouten, H. C., van Kleef, M. & Patijn, J. (2007). Prevalence of pain in patients with cancer: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past 40 years. Annals of Oncology, 18(9), 1437–1449.
- Portenoy, R. K. (2011). Cancer Pain Management: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The Journal of Supportive Oncology, 9(2), 39-46.
- Leppert, W. (2012). The role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s in the management of pain in cancer patients. Current Opinion in Supportive and Palliative Care, 6(1), 54–58.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2018). WHO guidelines for the pharmacological and radiotherapeutic management of cancer pain in adults and adolesc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