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急時刻的救星:產后出血的急救與處理方法
01 產后出血:一個不可忽視的健康危機
深夜醫院里,產房外的親人屏息等待,每一扇門后都有一場生與新生的較量。產后出血,雖然看似離普通家庭有點遙遠,卻一點也不能掉以輕心。數據顯示,全球每年有超過7萬名女性因產后出血失去生命(Say et al., 2014)。這不僅是醫學統計表中的數字,更是每個家庭走向幸福路上的重大考驗。
02 兩類產后出血:類型不同,應對不同
類型 | 時間范圍 | 常見原因 | 生活場景舉例 |
---|---|---|---|
早期產后出血 | 分娩后24小時內 | 子宮收縮無力 | 產婦剛生完,醫生持續觀察,發現血跡唰唰加重(典型情形) |
晚期產后出血 | 分娩后24小時~6周內 | 胎盤殘留、感染 | 出院幾天后,產婦出現陣發性下腹疼痛、持續出血 |
案例:29歲李女士順產后第二天,有斷斷續續的血性分泌物,本以為是正常,未料三天后出血量突然增加。這一次,家屬緊急帶她就診,幸好找到胎盤殘留,處理及時。
03 出血警示信號:每一秒都關鍵
- 出血量突然增加:每小時產婦衛生巾濕透甚至滲漏
- 顏色鮮紅或伴血塊:血色比平常惡露要紅不少
- 頭暈、心慌、冒冷汗:甚至有虛弱、難以站立的感覺
- 脈搏加快:心跳莫名加快,超過每分鐘100次
- 持續腹痛:子宮按壓時明顯疼痛
04 為什么會出現產后出血?
- 子宮收縮無力:分娩后子宮需要像緊急收口的袋子一樣收緊,若缺乏張力,血管無法順利閉合,容易持續大出血。
- 胎盤殘留:胎盤剝離不徹底,會像沙漏中的堵塞物,阻止子宮完全閉合。
- 產道裂傷:有些產婦生產過程中會產生陰道、宮頸或會陰裂口,如果未及時縫合容易形成持續性出血。
- 凝血功能異常:血液無法正常凝結時,即便出血量不大也難快速止住。
- 多胎妊娠、大齡生育:子宮擴大,收縮力下降,風險明顯增加。
簡單來說,產后出血受幾方面影響:身體基礎狀態、分娩時的復雜情況,以及獨特體質。世界衛生組織總結,90%的產后出血可歸因于前述原因,而高齡產婦(>35歲)風險大致高出20%(WHO, 2012)。
05 急救流程怎么做?現實場景下的實用操作
- 保持鎮定,立即平躺,抬高腿部,協助血液回流腦部
- 壓迫子宮:可在肚臍下輕輕用手按壓,促進子宮收縮
- 保存血跡用具,方便醫生后續判斷
- 查找身邊可用的液體,如溫水,鼓勵患者少量多次飲用(若無惡心嘔吐)
- 立即撥打急救,詳細描述出血情況,不要自行使用止血藥或偏方
06 醫療團隊介入:專業急救帶來的轉機
醫護團隊到場時,首先會通過靜脈通道快速補充液體,預防休克;繼而查找具體出血點,必要時采取子宮按摩、止血針劑,甚至外科縫合。重癥情況下,會考慮輸血或行子宮動脈栓塞等專業操作(Sheldon et al., 2014)。
有過一例產后四小時突發大量出血的35歲產婦,醫護團隊爭分奪秒靜脈補液、子宮按摩并給予催產素,最終母嬰平安,大家長舒一口氣。這個經歷無聲告訴我們:專業的救治能極大改善生存率。
07 產后護理和后續管理:從日常細節做起
日常建議 | 具體做法/說明 |
---|---|
高蛋白食物 | 幫助身體修復,可以適當多吃雞蛋、牛奶、魚肉(每天2~3次) |
補充鐵元素 | 促進血液恢復,如豬肝、菠菜,清淡烹飪,避免油膩 |
充足水分 | 少量多次飲水,防止脫水 |
關注情緒 | 與家人交流緩解壓力,必要時尋求心理咨詢 |
產后隨訪 | 按醫囑定期復查,一般建議產后6周內復診1~2次 |
小貼士:平時多與其他新手媽媽交流經驗,建立屬于自己的支持小圈子。遇到異常別急,及時溝通和尋求醫護人員幫助更有益健康。
08 一點總結與思考
產后出血不是遙遠的危機,而是分娩過程中一個必須重視的節點。冷靜識別信號、科學應對、及時就醫,這幾步很實際也最有效。日子雖瑣碎,但平安度過產褥期,對新家庭來說,就是最大的幸運。有專業知識在手,遇事更有底氣,也能多一份從容和溫柔。
?? 希望每一位讀者都能更從容地面對產后護理,把幸福平安延續下去。
參考文獻
- Say, L., Chou, D., Gemmill, A., Tun?alp, ?., Moller, A.-B., Daniels, J., ... & Alkema, L. (2014). Global causes of maternal death: a WHO systematic analysis. The Lancet Global Health, 2(6), e323-e333.
- Suzanne, J., Durocher, J., Althabe, F., Gülmezoglu, A. M., & Jahn, A. (2014). Definition and management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 a systematic review of guidelines. BMC Pregnancy and Childbirth, 14, 43.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2). WHO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postpartum haemorrhage. Geneva: WHO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