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肺通氣:胸科手術中的關鍵技術與原理探索
01 簡單來說,單肺通氣是什么?
很多人可能沒聽說過“單肺通氣”。但如果你身邊有人要做胸部手術,比如肺葉切除,麻醉醫生大概率會談到這個詞。舉個生活中的例子,有位退休的王阿姨,不久前因為檢查出肺占位要進行手術。醫生就建議采用單肺通氣,這樣能讓手術區域暴露得更清楚。??
單肺通氣,其實是一種麻醉技術,用來讓一側肺“暫時休息”、另一側肺繼續工作。手術醫生因此能獲得更好的操作空間,也能盡量減少感染和手術風險。這項技術在胸外科非常常見。
02 單肺通氣的原理:怎么讓一只肺“休息”?
多數人一想到“只用一側肺呼吸”,會擔心身體承受不住。其實,麻醉醫生有一套成熟的辦法讓患者在手術中安全地用單側肺通氣。原理可以用一個交通比喻:如果雙肺是雙向公路,單肺通氣就是暫時只開放一邊,另一半封閉施工,保持一側暢通就夠用。??
在操作中,麻醉醫生通過專門的氣管插管,讓通氣管道只送氣到一側肺,另一側則充氣減少甚至停通氣。整個過程中氧飽和度要嚴密監控,同時要防止痰液堵塞造成問題。術后,恢復雙肺通氣,身體能很快適應過來。
雙肺通氣 | 單肺通氣 |
---|---|
兩邊肺都工作,氣體交換充分 | 只一側肺通氣,另一側休息,有利于手術 |
適合普通呼吸、基礎麻醉 | 常用于胸外科等特定手術 |
03 經常用在哪些胸部手術?
- 肺葉切除:比如55歲的周先生做左肺下葉切除,手術時需要一側肺“休息”,方便醫生切除病灶且避免影響另一側。
- 肺腫瘤切除:肺癌患者手術多用單肺通氣,減少手術區氣流干擾。
- 胸膜疾病手術:如處理胸腔積液或胸膜病變時,單側肺暫時停止通氣可防止液體誤入健側肺。
- 氣道重建手術:單肺通氣保證術野清晰,降低術中誤吸風險。
04 醫生操作:單肺通氣到底怎么實現?
麻醉醫生要用一種叫“雙腔氣管插管”的專用管子,把氣道分為兩路。具體插管位置要靠經驗豐富的醫生借助喉鏡或纖維鏡精確定位。
將呼吸機只接通一側肺葉。另一側通氣停止,醫生在過程中根據氧合指標及時調整。
為讓術中手術區保持干凈,需要專人定期吸引分泌物,防止堵塞。適時調整避免損傷呼吸道。
05 風險分析:單肺通氣有哪些健康隱患?
雖然單肺通氣大大提高了手術安全性,但并不是完全沒風險。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 低氧血癥:只有一側肺通氣時,吸氧能力減少,可能會導致血氧濃度降低,尤其是本身有肺氣腫、慢阻肺的人更要警惕。
- 肺的擴張不全:暫停通氣的一側肺,術后需要慢慢再恢復膨脹。如果過程不順利,容易導致部分肺泡塌陷,出現氣促等問題。
- 呼吸道損傷:插管和吸引過程操作不規范,有可能損傷支氣管黏膜,誘發術后咳嗽、出血等不適癥狀。
- 感染與誤吸:術中操作失誤時,有痰液或血液誤入氣道的風險,對免疫力較弱或基礎疾病患者更需嚴密關注。
06 術后恢復:怎么配合醫生更快恢復?
- 監控血氧:術后階段,護士用儀器持續監控指尖血氧,出現下降時會調整吸氧方式。
- 咳痰訓練 & 呼吸鍛煉:幫助恢復未通氣肺葉的功能。通常按照醫生指導做深呼吸或主動咳痰,減少肺不張風險。
- 按醫囑逐步活動:早期臥床期間不要隨便下地,但等醫生批準后,可以逐步活動上身,有利于肺功能恢復。
- 個性化飲食支持:單肺通氣術后的飲食應以易消化、高蛋白為主,有利恢復(比如雞蛋、魚、牛奶等可以優先選擇)。
07 未來:“單肺通氣”技術往哪兒走?
隨著醫學發展,單肺通氣相關設備和手術方式也在持續進步。比如,近年來已經有更柔軟、精準的氣管插管面世,能降低氣道損傷風險。呼吸機參數更智能,醫生調節起來也更加方便、精準。更有研究不斷探索短時單肺通氣的安全標準,力求讓患者術后恢復更順利。
醫學文獻顯示,應用新型支氣管封堵器、可調節雙腔管和實時監測血流的技術,可以進一步降低單肺通氣的低氧風險。對于特殊高危患者,已經有團隊研究短時間間斷通氣與精準麻醉藥物控制,以獲得更佳的安全性。
對我們普通人來說,掌握這些知識能幫助理解胸部手術過程,遇到相關情況時能更早溝通和配合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