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感染高發季:科學預防和有效治療指南
01 為什么秋冬更容易得呼吸道感染?
每年換季時,鼻炎、咳嗽的人好像突然多了起來。地鐵、辦公室、教室里,不難發現有人輕咳幾聲,或者悄悄擦鼻涕。其實,秋冬季節呼吸道感染高發,不只是“天冷感冒多”這么簡單。
一降溫,室內外溫差大,呼吸道黏膜的“防護屏障”變弱,病毒和細菌就容易趁虛而入。而且,氣溫低時,很多人習慣開窗少、活動減少,空氣流通差,病毒在室內停留時間長。此外,這段時間流感病毒、冠狀病毒等都更活躍,傳播力大大增強。再加上天氣變化快,人體免疫力容易波動,這些因素疊起來,感染機會也就增加了。
02 出現這些癥狀要當心
癥狀類型 | 表現描述 | 舉例說明 |
---|---|---|
早期輕微 | 偶爾打噴嚏,鼻塞或喉嚨有點癢,沒有發燒或只低熱 | 26歲女生換季早晨起床時鼻子不通,喝熱水后好轉 |
持續/嚴重 | 高燒不退,咳嗽明顯加重、呼吸急促、咽痛劇烈,甚至有氣喘 | 72歲男性持續咳嗽3天,高熱到達38.5°C且呼吸短促 |
有一點不可忽視:如果出現呼吸困難、胸悶、持續高熱(38°C以上超三天)甚至嘴唇發紫,這些都屬于警示信號,要及時就醫。這種情況往往說明感染已經不只是“普通感冒”那么簡單,拖著不治可能會引發肺炎、心功能異常等后果。尤其是家里有老人或小孩,更要警覺。
03 病毒和細菌是怎么讓我們生病的?
說起來,呼吸道感染的“罪魁禍首”主要有兩類,一個是病毒,一個是細菌。病毒比如流感病毒、冠狀病毒,它們通過空氣飛沫或者接觸傳播。一旦侵入鼻腔、咽喉,就會附著在呼吸道細胞上,“劫持”細胞,繁殖出更多病毒,讓防線出現漏洞。
細菌則更像是不速之客,有時趁著病毒感染后人體“守衛”虛弱,偷偷闖入氣管、支氣管這些部位,引發炎癥反應。這時,身體的免疫系統會派出很多“白細胞小衛士”,試圖消滅入侵者,但這場戰斗卻會導致發熱、咳嗽等癥狀。
04 醫生常用的檢查手段有哪些?
在醫院,醫生會根據癥狀決定是否需要輔助檢查。最常見的是咽拭子和血常規。咽拭子就是用細棉棒輕輕擦拭喉嚨表面取樣,用于檢測病毒或細菌,過程有點異物感但很快結束。血常規可以幫助判斷感染類型,比如白細胞計數升高常見于細菌性感染。
檢查項目 | 適用場景 | 做前準備 |
---|---|---|
咽拭子 | 懷疑病毒或細菌感染時 | 采樣前30分鐘內不進食、不喝水 |
血常規 | 不明發熱、炎癥反應評估 | 可空腹,但飲水一般不影響 |
有時候還會用胸透或CT排查是否發展為肺炎。這些檢查大多數人都能配合,不必擔心過程會很痛苦。如果遇到不清楚的項目,可以直接向醫護人員咨詢。
05 治療的關鍵:對癥和支持
不少人一有咳嗽、喉嚨痛就想著趕緊吃藥,甚至直接買抗生素。其實,絕大多數上呼吸道感染是病毒引起,靠休息和增強抵抗力自愈比較好。主要措施包括多喝溫水,充足休息,讓身體有時間“修復”;適當補充營養,比如果蔬、優質蛋白(如雞蛋、魚肉),有助于恢復。
當發燒超過38.5°C,可以在醫生指導下用退燒藥。對咳嗽、咽痛明顯的,可以用止咳藥、含片緩解。如果是流感、冠狀病毒造成高熱、全身酸痛,醫生會判斷是否需要用抗病毒藥物。確診細菌感染才需要使用抗生素。支持性治療,更像是給疲勞的身體一個機會休整,多睡眠、適量飲水就是有效的“藥方”。
06 日常預防的6個實用方法
- 勤洗手:別小看洗手,堅持規范洗手可以減少約30%的感染風險。外出回家、飯前便后、咳嗽后都要認真洗手,肥皂或流動水都可以。
- 戴口罩:在人流密集、通風差的場所,佩戴口罩有助于阻隔飛沫,尤其流感高發期很管用。
- 適度通風:家里、辦公室每隔2-3小時,開窗通風10-20分鐘,幫助空氣流通,減少病毒留存。
- 加強營養:搭配新鮮蔬菜、蛋奶、瘦肉,增強體力,有助于抵御外來病原體。可以每天換著花樣吃蔬菜,營養更全面。
- 適量運動:哪怕只是每天走半小時,也足以增強抵抗力。運動不必太激烈,貴在堅持。
- 及時接種疫苗:尤其是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對老人和孩子更有幫助。每年秋季可以咨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結語
換季時節,咽喉有點癢、鼻子堵住不是大事,但如果持續不見好轉,高燒不退或者老人小孩出現明顯不適,最好第一時間去醫院。生活中,規律飲食、適度鍛煉、勤洗手和疫苗接種才是“防火墻”。小毛病容易處理,大問題不拖延,才是真的健康。愿你和家人都能輕松度過呼吸道感染高發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