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竇手術麻醉安全指南:這些關鍵點能保你平安
01 鼻竇手術為什么需要麻醉?
有過鼻塞、頭痛體驗的朋友,可能能體會到鼻竇難受。但一旦要做手術,許多人都會擔心:為什么要麻醉?其實,鼻竇手術涉及鼻子的深層區域,醫生需要操作精細,過程稍長,不打麻醉根本無法堅持。
使用麻醉的最大目的,一是讓患者在全程沒有痛感,不會因為疼痛而掙扎或者緊張;二是幫助外科醫生獲得清晰的手術視野。
02 麻醉方式怎么選?全麻和局麻的區別
- 全身麻醉(全麻):讓人整個進入睡眠狀態,完全無知覺。醫生通常會選用丙泊酚、芬太尼、肌松藥等綜合用藥,適合大多數鼻竇和鼻腔手術,尤其是時間較長、手術范圍較廣的情況。比如,40歲的林女士鼻竇炎頑固,手術需2小時以上,醫生就會推薦全麻。
- 局部麻醉(局麻):僅在手術區域產生麻木感,人依然清醒,能聽見說話。這方式適合較小的鼻部操作,比如簡單息肉摘除,患者配合度要高,對手術時間和操作范圍有嚴格要求。例如,25歲的黃先生進行微創鼻息肉清除,選擇了局麻,整個過程二十多分鐘,人全程意識清楚。
項目 | 全麻 | 局麻 |
---|---|---|
患者狀態 | 熟睡,完全無覺 | 清醒,可交談 |
手術范圍 | 復雜、時間長 | 簡單、范圍小 |
適合人群 | 大部分患者 | 小手術,能配合者 |
03 麻醉安全嗎?需要警惕哪些風險?
很多人一聽到“麻醉”就緊張,其實現在的麻醉技術已經很成熟,大多數人都可以安全通過。但麻醉并非零風險,個別情況下可能有藥物過敏、血壓波動、呼吸暫停等問題。
統計顯示,大型手術麻醉總體安全率很高,但對于高齡、基礎病多的患者,出現并發癥的幾率會上升一些,比如心律失?;蚯逍押蠖虝好院?。
- 藥物過敏:極少見,但會引起皮疹、氣喘,甚至更嚴重的反應。
- 呼吸影響:部分人麻醉過程中可出現呼吸抑制。
- 認知問題:少數老年患者術后短時間迷糊,常見于高齡或基礎病復雜者。
04 手術前要做哪些麻醉評估?
- 病史詢問:麻醉醫生會詳細問既往疾病,包括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尤其關注是否用過對麻醉藥過敏的史。例如:56歲的孫先生曾做過內科手術,有高血壓,麻醉前會詳細了解他服藥及控制情況。
- 體格檢查:了解心肺功能、口咽結構(看氣道情況),有無呼吸道問題。
- 必要化驗:根據病情安排血常規、生化、心電等,便于發現潛在風險。
05 麻醉后多久能恢復?會有不適嗎?
“手術結束后多久能清醒?”很多患者很關心。其實,全麻手術結束,絕大多數人在十幾到幾十分鐘內便可陸續清醒。極少數人(高齡或肝腎功能較弱者)恢復時間可能稍晚一點。局麻完成后,人可以立即恢復,通常只是局部的麻木感還會持續一會。
術后短暫的頭暈、惡心、嗓子疼、打噴嚏等不適,常在數小時內緩解。偶爾會有術后嗓子干、乏力,休息片刻即可好轉。
麻醉類型 | 典型恢復時間 | 可能不適 |
---|---|---|
全麻 | 10-60分鐘清醒 | 輕微頭暈、嗓子干、惡心 |
局麻 | 手術結束后即清醒 | 鼻腔麻木感 |
06 如何配合醫生確保麻醉安全?
- 空腹禁食:通常要求手術前6小時不吃固體,2小時不喝水。這樣能減少術中嘔吐反流的風險。
- 提前用藥調整:如果有慢病,記得跟醫生核對哪些藥能繼續吃,哪些需要暫停。
- 如實告知病情:即使只是輕微的感冒、過敏、夜間呼吸暫停,也要提前告訴醫生。
07 哪些情況要特別告知麻醉醫生?
- 曾有藥物或食物過敏史,哪怕很輕微。
- 有睡眠呼吸暫停(睡覺打呼嚕嚴重、易憋氣)者。
- 有慢性疾?。ǜ哐獕?、哮喘、糖尿病等),正在用藥。
- 近期服用中藥補品,比如參類、銀杏等,這些也可能影響麻醉。
- 懷孕或近期流產過的女性。
08 手術后麻醉護理要注意什么?
手術后,通常會在麻醉恢復室里休息一段時間。期間,醫生和護士會持續監測你的血壓、脈搏、呼吸等重要指標。
清醒后,一般建議平躺休息,等身體適應一會兒再下床活動。飲食上,最好先從溫水、流質食物開始,等完全恢復后再恢復到正常餐食。
如果有持續惡心、劇烈頭痛、四肢麻木等新癥狀,一定及時告知醫護人員,有助于第一時間發現和處理問題。
護理建議 | 具體舉措 |
---|---|
體位休息 | 術后短時間內平躺,避免猛烈翻身 |
飲食調節 | 先喝溫開水,逐步過渡到半流質、普食 |
癥狀觀察 | 如有嚴重不適,應及時報告醫生 |
結語
鼻竇手術離不開麻醉,安全問題看似復雜,其實只要配合醫生、如實告知病情、術后注意休息,大多能順利渡過。過程雖有緊張,但如今醫療水平大幅提升,別讓過度擔憂成“心理負擔”。對自己和醫護更有信心,就多一份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