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麻手術必知:如何安全舒適度過手術關?
假如你即將接受一次全麻手術,心里多少會有點緊張。術前那些準備、進手術室的時刻、清醒后的恢復區,很多人最擔心的其實并不是疼痛本身,而是安全和能不能順利恢復。其實,全麻手術是現代醫療中很常見的操作,只要掌握一些基本常識和術后小技巧,這道關完全可以安全又舒服地度過。
01 全麻手術到底是什么?
很多人一聽“全麻”會聯想成“沉睡不起”,實際情況沒那么神秘。全麻,其實就像進入一場醫生可控的“沉睡”。在麻醉醫生的全程看護下,你會暫時喪失知覺、不動也不痛,這讓醫生能順利完成復雜的操作。
?? 在全麻過程中,麻醉醫生的角色極為關鍵。除了用藥,他們要連續監控你的呼吸、心跳、血壓、血氧等生命體征?,F在還會使用專門的麻醉深度監測儀,確保你的“熟睡”冷靜又安全。
全麻中的監測項目 | 作用 |
---|---|
血氧飽和度 | 防止缺氧,隨時發現呼吸異常 |
血壓 | 觀察循環波動,指導用藥 |
心率 | 判斷心臟是否受影響 |
麻醉深度監測 | 減少過深或過淺風險,更精準調控麻醉狀態 |
02 手術前為什么要禁食8小時?
有朋友覺得 “禁食太久餓得難受”,但醫生堅持讓你8小時不吃東西,其實有非常重要的醫學依據??梢韵胂蟪梢淮巍帮w行”——就像飛機起飛前要清空油箱,手術前清空胃“庫存”,手術過程就會更安全。
手術前禁食的作用 | |
---|---|
防止嘔吐 | 全麻后,胃排空能力變弱,吃進的東西容易倒流出來 |
降低誤吸風險 | 一旦胃里有食物或者液體,萬一嘔吐時可能吸入氣管,出現“窒息”或吸入性肺炎,后果嚴重。 ?? 有研究顯示,手術前違禁進食時,發生嚴重誤吸風險明顯升高。 |
03 麻醉醫生最關注的3個安全指標
手術過程中,麻醉醫生眼中的“雷達屏”就是你的生命體征。?? 他們最重視三大指標:血氧、血壓、心率——這些數據直接反映你的身體是不是在可控的范圍內。
安全指標 | 監控原因 |
---|---|
血氧飽和度 | 確保大腦和身體都不缺氧,預防窒息和并發癥 |
血壓 | 既防低血壓導致重要臟器缺血,也防高血壓誘發出血 |
心率 | 心跳過快或過慢都提示麻醉過程有異常 |
04 術后惡心嘔吐怎么辦?
很多人手術后剛醒來會覺得“翻胃”甚至想吐,這種感覺其實比較常見。原因在于麻醉藥的代謝、胃腸反應以及術中對身體的刺激都會導致短時間內的惡心嘔吐。
68歲女性,膝關節手術結束半小時,出現典型的惡心和輕度嘔吐。經過調整體位、采取側臥,以及使用新型止吐藥后癥狀緩解,很快能夠正常喝水進食。
術后惡心嘔吐處理辦法 | |
---|---|
新型止吐藥物 | 如昂丹司瓊、托烷司瓊,適合大多數患者,副作用低 |
體位調整 | 術后保持半臥(上身30°),減少胃內容物流入咽部 |
避免快速進食 | 剛醒時先喝少量溫水,等胃腸完全“蘇醒”后再進食 |
05 快速恢復的4個關鍵動作
從麻醉“蘇醒”后,身體的調整工作才剛開始。能否早日活動、少痛苦,取決于你和醫生共同努力的這幾個環節。
恢復動作 | 具體做法 | 注意細節 |
---|---|---|
1. 深呼吸練習 | 間斷做緩慢深吸氣,幫助肺擴張,預防肺炎 | 每小時數次,尤其臥床時間多的患者 |
2. 踝泵運動 | 仰臥時反復勾腳趾、踝關節,促進血液循環 | 預防下肢血栓,尤其是骨科、婦科患者 |
3. 科學止痛 | 適當使用止痛泵或口服非處方鎮痛藥 | 有痛感及時告知醫護,過量使用不可取 |
4. 營養和補液 | 初期以清流食為主,逐步過渡至普通飲食 | 避免脹氣水果和辛辣類,恢復飲食順序很重要 |
06 這些情況要立即報告醫生?
- 持續性的劇烈疼痛或無法緩解的新疼痛
- 明顯呼吸困難、喘息、胸悶
- 突然意識模糊、持續犯困叫不醒
- 術區異常腫脹、滲液或出血
- 無法排尿、嘔吐持續不止
59歲男性,泌尿手術后出現呼吸短促,經過快速評估與吸氧改善。這個例子說明,新出現的明顯癥狀不應硬撐,應第一時間告知醫生爭取救治時間。
總結起來,全麻手術其實沒那么可怕,只要遵醫囑做好每個環節,細節上多留心,大多數人都能順利恢復。醫學的進步讓風險變得極小,術前術中術后每一步都有專業醫生為你守護。并不是只有經歷過“驚險故事”才需要重視,普通人也得從小處做起,把安全握在自己手里。如果你身邊正有親友將要全麻,歡迎把這些實用小貼士分享給他們,相信這些經驗會減少不少焦慮和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