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手術別擔心!3個關鍵點讓麻醉更安全
01 老年人麻醉為什么風險更大?
80歲的李奶奶需要做髖關節手術,家人一提到“麻醉”總是眉頭緊鎖。這樣的擔心其實很常見。上了年紀后,身體各項功能不如年輕時“靈活”,連應對小感冒都比年輕人慢半拍,更別說手術時對“麻醉藥”的反應了。
年齡一大,心臟像動力變弱的泵,肺里的氣路也容易“打結”,大腦應激變慢。再加上消化、代謝等都下降,麻醉藥物在體內停留的時間會拉長,恢復自然變慢。這些變化表面看不出,但在麻醉時就可能變成“隱形風險”。
- 心臟:容易血壓波動,心律不齊。
- 肺臟:呼吸淺、恢復慢。
- 大腦:可能出現術后短暫迷糊或反應遲鈍。
?? 小提醒:數據顯示,80歲以上高齡患者接受手術后,1/4會有短暫的意識模糊或記憶力下降,這種現象叫“術后認知障礙”。
02 麻醉前必須評估的5項指標
檢查項目 | 重點內容 | 生活化例子 |
---|---|---|
心功能 | 心電圖、超聲、既往心臟病史 | 林爺爺打掃衛生就心慌氣促,檢查顯示有陳舊心梗史 |
肺功能 | 肺活量測定、既往肺疾史 | 何阿姨活動后咳2下、覺得氣短,被建議做肺功能測定 |
肝腎功能 | 抽血化驗肝、腎指標 | 張大爺有糖尿病腎病,術前化驗一查可提前調整用藥 |
認知評估 | 簡單記憶力、反應測試 | 許奶奶常忘記鎖門,麻醉前醫生重點關注 |
用藥記錄 | 當前所有慢病藥+最近半年新藥 | 吳叔叔常服降壓藥和阿司匹林,醫生據此調整麻醉方案 |
?? 手術前請陪同老人準備好所有藥物的藥名、用法用量清單,帶去醫院一同出示,減少遺漏。
03 哪些麻醉方式對高齡最合適?
老年人適合哪種麻醉,并不是“一刀切”。最常采用三類,醫生會根據手術大小、患者身體特點和病史綜合考慮。
全身麻醉
- 適合大型手術
- 全身休克和有重度基礎病時需謹慎
- 恢復慢,術后需吸氧、監護
椎管內麻醉(腰麻/硬膜外)
- 多用于下肢、骨科、婦科手術
- 麻醉范圍局限,不全身抑制
- 清醒,術后惡心等少見
神經阻滯麻醉
- 適合局部、四肢小范圍手術
- 對心、肺影響最小
- 術中患者保持清醒
? 比如一位83歲的奶奶,準備做膝關節置換,醫生根據她有慢性咳嗽史選擇了椎管內麻醉,術后恢復明顯快于一般全身麻醉。
04 術后最關鍵的2個危險時段
- 第1危險時段:術后24小時內
循環和呼吸最容易波動,可能有心率失常、突發血壓變化、淺表呼吸,或者出現迷糊 - 第2危險時段:術后72小時內
感染、肺部并發癥(如肺炎)、尿潴留、術后譫妄(突然分不清白天黑夜)風險提升
?? 尤其是高齡患者,家屬要細心觀察意識、呼吸、尿量等變化,如有異常第一時間通知醫生。
05 家屬幫忙做好的3件小事
- 術前準備: 打包藥物清單、帶好既往病歷、協助患者心理疏導,減少緊張
- 術中配合: 確?;颊咝g前空腹、不亂吃藥物,有問題及時與麻醉醫生溝通,術區保暖(蓋棉被)
- 術后照護: 幫患者翻身、鼓勵咳嗽排痰、陪伴下床活動(醫生同意后),觀察有無不適
?? 有研究顯示,麻醉科和家屬配合好,可以讓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下降。
結語:麻醉安全,靠全家細心
進入高齡,手術風險的確增加,但只要提前做足準備,配合醫生科學評估,麻醉不必恐懼。認真關注術前體檢,每一步都保留完整資料,家人的細心就是最好的“保護傘”。手術之后,不怕慢,“細水長流”地陪著老人康復,就是幫助他們安全回家的最好方法。
?? 高齡不等于不能手術,也不等于麻醉風險極高??茖W管理、家庭陪伴、用心支持三管齊下,大部分高齡手術都能安全順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