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了解、識別與預防
剛換季的時候,不少人突然覺得喉嚨發癢,總要清嗓子,偶爾打噴嚏。還有的朋友一覺醒來,發現鼻涕開始流,嗓子有些疼。很多人會覺得“只是普通感冒罷了”,但其實這些小變化,可能就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提前“打招呼”。了解清楚它的來龍去脈,才能更安心應對。
01 剛開始時,身體有啥小變化?
很多人一開始并沒把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當回事,畢竟它的早期信號實在不夠明顯??赡芫褪乔宄慷嗫攘藥茁?,或者感覺鼻腔里有點癢,卻沒有特別堵。偶爾會嗓子有點干,講話突然容易沙啞。不過這些細節,常常被“今天空氣太干”或“昨天說話太多”來解釋。
比如,有的時候,睡前還好好的,第二天突然覺得呼吸道像是被輕柔地刮了一下,說話不是很利索。有位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前兩天原本只是在辦公室里打噴嚏,偶爾咳一聲,沒怎么在意。其實,這種持續的、輕微的不適,就是感染的苗頭。
這些早期信號說輕松也輕松,但如果連續出現,足以提醒該多關注自身變化。抓住“小動作”,比等到癥狀明顯嚴重后再行動,肯定省去不少麻煩。
02 這些表現要當心
- ?? 咳嗽變得持續且難以自控:如果連續一兩天嗓子都在“咳咳咳”,而且不僅僅早晚才發作,中間說話、進食都會咳,說明不僅僅是小刺激那么簡單了。
- ??? 體溫升高,出現發燒:有些人覺得上午還行,下午或晚上突然覺得人有點“燒”,不測體溫都不知道已經發燒了。這時候別以為只要喝熱水就萬事大吉,實際上,這經常提示體內正有感染反應發生。
- ?? 流鼻涕鼻塞不斷:鼻子里像水龍頭一樣滴個不停,而且逐漸出現濃稠鼻涕,就不能只歸咎于“天氣過敏”。特別是流涕帶有黃色,手頭紙巾越用越多,每次擤鼻子都感覺鼻腔悶脹,這往往是感染加重的信號。
案例小窗:前陣子有一位35歲的女士,工作壓力大時出現低燒和連續咳嗽,醫院檢查發現她的中性粒細胞數量升高,醫生確診為細菌引發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從這個例子不難看出,持續癥狀和發燒真的不能小覷。
如果上述表現出現,并且癥狀變重,最好盡早去醫院做進一步檢查,避免耽誤治療時機。
03 為什么會感染?背后的原因分析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最常見的“罪魁禍首”其實是病毒,比如感冒病毒、流感病毒。細菌也是一大幫手,但比例略低。說起來,咱們的喉嚨、鼻腔,就像“交通要道”。外界病原體一旦乘著飛沫進入這里,如果身體免疫力沒跟上,就容易被突破防線。
一些日常習慣,也會悄悄增加發病幾率。比如,睡眠不足、飲食單一的人,身體免疫系統本就忙不過來。再加上,辦公室、地鐵等密閉空間人多,“共享”空氣、門把手、鍵盤等,都是病毒傳播的溫床。
年齡也是一項影響因素。兒童和老人,免疫力調節能力較弱;慢性病患者,身體處于“負擔中”,更容易成為“易感人群”。研究發現,每年換季或溫差大的時期,門診呼吸道病例明顯增加,和病毒流行高峰密切相關。
至于遺傳,“不容易感冒體質”并非空穴來風,但大部分風險因素和日常行為、環境關系更大。這說明,調整生活方式對預防意義重大。
需要注意的是,病情發展的“速度”因人而異:有的人一碰到病毒就迅速反應,有的人則慢慢才有明顯癥狀。別忘了,長期處在高風險環境,如醫院、托兒所、寫字樓,加班熬夜、飲酒等也會削弱防御能力,感染風險自然水漲船高。
04 日常防控和自我調理指南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雖然常見,但其實能有效預防。日常生活里,養成一些簡單的習慣,就能遠離不少小麻煩。
- ?? 多洗手,少揉臉:用溫水和香皂認真洗手,每次外出回來、飯前便后都別偷懶。洗好后,別急著用手摸眼睛、鼻子,這樣可以大幅減少病毒侵入機會。
- ?? 保持空氣流通:家和辦公室要常開窗,即便冬天也適當通風。空氣流動減少病毒濃度,對預防很有好處。
- ?? 多喝水,吃新鮮食物:多飲水能夠保持呼吸道黏膜濕潤,減少病毒停留。同時,新鮮水果、蔬菜、富含蛋白質的瘦肉和豆制品,有助于給免疫系統補“彈藥”,不是說吃啥特效,主要是全面均衡飲食最實際。
- ?? 蔬菜水果(如橙子、藍莓、胡蘿卜)富含維生素C、類胡蘿卜素 → 建議:每天吃到三種顏色的蔬菜、水果,增強防御力
- ?? 規律作息,睡眠充足:充足的睡眠就是免疫系統的“修理工”,能幫身體把受損細胞修復好。睡太少,身體的“修護車間”沒法好好打工,免疫能力下滑,病毒只會更猖狂。
- ?? 按時接種流感疫苗:每年注射流感疫苗,尤其是老人、小孩和呼吸慢病患者,這樣一來能有效“擋掉”部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如果發現發燒、咳嗽嚴重,體力明顯下降,特別是有慢性病基礎或者年齡偏大時,最好別拖著。建議選擇正規醫療機構,及時就醫,特別是癥狀持續超過3天沒見好轉時。針對不同的病因,醫生會根據需要安排相關檢查,比如咽拭子化驗、血常規等,幫助確定治療方案。
最后,恢復期間一定要多喝水、保證營養和休息。癥狀明顯減輕前,別著急返工返?!o身體“喘口氣”,才是真正的健康投資。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其實離我們并不遠,但也沒必要談“感”色變。多留心生活中的小信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增強身體免疫力,遇到早期苗頭時及時采取措施。主動防范遠比等病來了手忙腳亂省心多了。如果周圍親友也遇到類似困擾,不妨把這些經驗分享給他們。一份細心,給健康多一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