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外科手術麻醉:這些關鍵點能讓你更安全
01 手術時為什么要用麻醉?
很多人提到“手術麻醉”,下意識就會緊張。其實,醫生們選擇麻醉不過是讓手術能順利進行,為你擋住疼痛感。小王最近做了腎結石手術,醫生耐心解釋:“沒有麻醉,哪怕是小切口,身體都會忍不下?!庇辛寺樽?,整個過程,痛感大幅降低、心理壓力也能減輕不少。
麻醉不僅讓人沒感覺,還能幫醫生更專注操刀,比如控制身體不自覺亂動。有時候,復雜手術下,麻醉還能調節呼吸、心跳,主動幫忙“穩控全局”。??
02 不同泌尿手術該選哪種麻醉?
- 經尿道手術(如膀胱腫瘤電切):
多用椎管內麻醉(也就是“下半身麻醉”),病人下半身麻木但能保持清醒。這樣做時醫生方便交流,例如有不適可以直接反映。
?? - 腹腔鏡腎臟手術(如腎切除):
通常需要全身麻醉。因為腹部手術涉及范圍大,需肌肉放松,病人全程睡著離最穩妥。 - 簡單外科操作(如包皮環切):
局部麻醉即可。只有小片區域失去感覺,結束后也恢復快。
手術類型 | 首選麻醉 | 適用人群 |
---|---|---|
腎臟/輸尿管復雜手術 | 全身麻醉 | 大多數成年人,兒童需個體調整 |
經尿道膀胱/前列腺術 | 椎管內麻醉 | 不適合全麻、有基礎疾病的患者 |
表淺小手術 | 局部麻醉 | 對麻醉藥不過敏的人群 |
03 哪些情況要提前告訴麻醉醫生?
手術前,麻醉醫生問病史時,一定要坦誠告知。比如:你曾對特定藥物或食物過敏,或者小時候做手術麻醉發生過異常(如一麻醉就快蘇醒不了,或家里有親戚麻醉中出過岔子),這些都不能遺漏。
- 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的朋友,請主動提及是否在服藥,有沒有控制穩定。
- 60歲以上老人,更需全面評價,包括有沒有心腦血管病、慢性支氣管炎、有無睡眠打鼾。
- 有睡眠呼吸暫停、最近容易喘氣、運動后易心慌的人,更要說明。
04 麻醉前為什么要禁食?
手術當天,醫生反復囑咐:“夜里12點后不能吃東西!”有些人覺得太小題大做。其實身體像輛精密跑車,胃里有未消化的東西,麻醉后稍有嘔吐就可能“跑偏”——胃內容物流入氣道,引起吸入性肺炎。如果發生,會很棘手。
食物類型 | 麻醉前最后可進食時間 |
---|---|
固體食物 | 距麻醉≥8小時 |
牛奶/果汁 | 距麻醉≥6小時 |
清水/溫淡茶 | 距麻醉≥2小時 |
別忽視小細節。年輕患者李女士術前3小時喝了牛奶,結果麻醉推遲了2小時。小經歷,恰說明嚴格按醫囑操作的重要性。
05 麻醉后常見的3個不適怎么應對?
不適表現 | 出現情況 | 應對方法 |
---|---|---|
喉嚨微痛或干澀 | 常見于全麻插管后,約3-6小時內出現 | 多喝溫水,可輕柔含片,通常一天內緩解 |
輕度惡心或想嘔吐 | 有些患者剛蘇醒時出現,持續時間短 | 平臥休息避免大幅動作,不適嚴重可找醫生用藥 |
術后發冷或輕度寒戰 | 部分患者會在體溫回落時體驗到 | 多蓋毯子,通知護士,不適大多在1小時內緩解 |
06 老年人麻醉要特別注意什么?
高齡患者對麻醉更敏感。研究提示,做充分評估能把手術并發癥降到原來的60%。麻醉醫生會重點關注老年人的心肺和認知功能適配。有位72歲的王阿姨,術前發現輕度記憶力下降,團隊調整了麻醉方案,并安排術后專人巡視,減少譫妄發生。
- 術前做簡單記憶、算術檢測,篩查認知隱患。
- 調整麻醉藥劑量,必要時選擇恢復較快的藥物。
- 術后多關注情緒波動和夜間是否清醒。
07 麻醉會影響性功能嗎?
這個問題被提得不少。小劉今年45歲,擔心麻醉藥會影響以后的夫妻生活。實際上,現代麻醉藥物在人體內停留時間很短,基本當天或次日就代謝掉,并不會造成長期性功能障礙。
不過,某些泌尿外科手術(尤其是前列腺切除)本身有時會影響射精或暫時出現晨勃減弱。這主要是手術本身引起的暫時狀況,而與麻醉方式無直接關系。通常醫生都會預先告知,絕大多數人3-6個月內能逐步恢復。
08 出院后這些信號要立即就醫
癥狀現象 | 相關風險 | 具體行動 |
---|---|---|
突然呼吸困難 | 可能出現肺部并發癥 | 緊急就近醫院就診 |
切口滲液或發炎 | 感染風險 | 72小時內及時返院咨詢 |
持續惡心、嘔吐 | 藥物不良反應或腸道梗阻 | 立刻聯系手術醫院 |
長時間高熱不退(>38.5℃) | 全身感染可能 | 盡快前往有急診的醫院 |
總的說來,泌尿外科手術與麻醉并不可怕,只要配合醫生、如實提供健康信息、按要求準備和觀察,就能大大降低意外發生的概率。如果還心里犯嘀咕,和麻醉醫生多溝通幾句,反而能讓心里更有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