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術后化療:常見并發癥及科學應對指南
01 化療后為什么會出現這些不適?
很多人剛經歷完胃癌手術不久,剛適應一點新生活,就迎來化療的挑戰。幾個療程后,總有胃口變差、總覺得乏力,甚至有朋友耳邊聽到白細胞下降就會緊張。簡單來說,化療藥物的確能"狙擊"異常細胞,不過它們在體內轉一圈的時候,順便也會影響一些健康細胞,尤其是快速分裂的細胞。
比如消化道的黏膜細胞,每天都在不斷更新,化療藥物一來,這個"更新系統"也會被波及,就可能出現惡心、嘔吐、口腔潰瘍等問題。骨髓是制造血細胞的"工廠",藥物也容易讓它運轉失常,因此出現白細胞、紅細胞下降,免疫力變弱。??
02 這些癥狀出現時,別拖著!
胃癌術后化療期間,身體的細微變化有時很難察覺,不過一旦出現以下情況,就需盡快聯系醫生。以下表格幫你快速篩查警示信號。
危險信號 | 具體表現 |
---|---|
??? 高熱 | 體溫超過38℃,或反復發燒不退 |
?? 持續嘔吐 | 超過12小時無法進食進水 |
?? 流水腹瀉 | 一天6次以上,或出現血便 |
?? 出血傾向 | 牙齦、鼻腔、皮膚等處反復出血點 |
?? 嚴重乏力/頭暈 | 突然站起來就眼前發黑、呼吸困難 |
?? 感染跡象 | 傷口紅腫,尿液混濁、咳嗽咳痰變重 |
03 惡心嘔吐怎么緩解?
惡心嘔吐是化療患者非常常見的體驗。有位62歲的肖女士,化療第二天就開始胃口全無,聞到飯味都想吐。其實,這種反應多與化療藥物刺激胃腸神經有關。掌握好3個實用小妙招,能大大減輕不適。
- ?? 5-HT3受體拮抗劑及時用: 藥物預防惡心,最有效的時間是在化療之前30分鐘到1小時服用或注射,而不是等到想吐時再吃藥。
- ?? 少食多餐最靠譜: 一頓少吃一點,多分幾次,3小時左右來一次小餐,每次不超過平時飯量的1/3,能更好地控制胃部負擔。
- ?? 生姜輔助: 將新鮮生姜切片,加進溫水中煮約5分鐘,再稍稍晾涼,每次小口慢飲,對減輕惡心、幫助消化有益,不建議空腹喝。
04 白細胞下降時如何自我保護?
白細胞就像體內的小衛士,低于一定標準時,感染風險會明顯增高。有位68歲的大叔,化療后出現了低熱和皮膚紅疹,檢測發現白細胞已降到正常值以下。這個階段,患者在生活細節上要格外下功夫,防感染最為關鍵。
- ?? 飲食:選擇新鮮烹飪的食物,水果去皮,蔬菜燒熟,避免冷盤和生食。不喝生水。
- ?? 個人衛生:每天用流動水洗手多次,特別是在外出、如廁及飯前。毛巾、牙刷分開用并定期更換。
- ?? 活動控制:這時候應減少去超市、地鐵這種人多密集場所,有必要時戴好口罩。
- ?? 皮膚護理:勤換洗衣物,出現劃傷、蚊蟲叮咬要及時消毒,傷口保持干凈。
05 手腳麻木怎么辦?
有的化療患者,尤其用到鉑類藥物時,會在幾個療程后發現手指發麻、走路踩棉花感,輕者偶爾,重時會影響拿筷子或系鞋帶。醫學上稱為神經毒性。
階段 | 建議措施 |
---|---|
輕度(偶爾麻木) | 補充維生素B1、B12,注重手腳的輕柔活動 |
中度(經常麻木) | 可以加用甲鈷胺類藥物;外用熱水泡手腳,每次15分鐘內 |
重度(影響日常能力) | 及時跟醫生反映,考慮調整化療方案,有時需要物理康復訓練 |
06 營養跟不上該怎么調整?
做完胃癌手術本身胃口就會減小,化療期間更容易掉體重。有位55歲的王先生,體重三個月內跌了5公斤,自己有些著急。其實,營養補充可以分幾步走:
- 瘦牛肉、雞胸肉、魚肉(燉煮軟爛更好吸收)
- 蛋羹、豆腐、牛奶、低脂酸奶
- 黃豆、綠豆制品
07 疲勞乏力持續多久算正常?
很多朋友化療后覺得又困又累,怎么睡都還想睡。這種"化療相關疲勞"和貧血、營養不良、慢性病疊加時更常見。從經驗來看,大部分輕度疲乏會在化療結束后一兩周逐漸緩解,重者可能持續到療程結束后兩三個月。
疲勞類型 | 判斷方法 | 建議行動 |
---|---|---|
化療相關 | 通常在化療后數小時到數天出現,休息可緩解 | 規律休息,每次活動不過度 |
貧血性 | 合并臉色蒼白、心慌呼吸急促 | 查一次血,視情況補鐵或調整化療藥物 |
08 情緒低落怎么辦?
情緒波動是大多數化療患者都會經歷的。有朋友說,有時候一晚上睡不好,白天又想什么都不做,其實對恢復非常不利。讓我們更自然地接納這種心情,同時摸索實用的調整法。
- ?? 與親友多交流:家人的陪伴是最自然的"心理緩沖",不必事事藏在心里。
- ?? 參加支持小組:部分醫院有化療患者交流活動,不僅能借鑒經驗,也能疏解孤獨感。
- ?? 專業幫助:如果出現持續失眠、食欲明顯下降、對生活喪失希望,及時尋求醫生或心理師幫助,有時需要短期藥物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