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鏡手術與全麻:實用麻醉管理指南
有時候,身邊的朋友會問我,做腹腔鏡手術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全麻是不是特別嚇人,會不會醒不過來?”門診和病房里,這樣的疑問總是不斷。其實,現在的腹腔鏡手術和麻醉技術已經很成熟,安全性比大家想象的要高。不過,術前還是有必要把一些核心問題講明白,讓每個人都能心里有數,放下擔心,更安心面對手術。
01 腹腔鏡手術和全麻:到底是怎么回事?
腹腔鏡手術,其實就是“微創開刀”——醫生通過腹部的小切口,用特制的細長器械和攝像頭,完成婦科、外科等不少疾病的處理。這比過去開大刀要輕松得多:恢復快,留下的疤也小。
但要想順利做腹腔鏡,全麻往往是首選。全麻并不是單純“睡過一覺”這么簡單,而是讓你的大腦暫時不感知痛苦和不適,肌肉放松,呼吸、心跳等生命體征也會被專業醫生牢牢守護。手術期間,你將處于完全無意識的狀態,也不會感受到疼痛。相比局麻,全麻能讓手術區內外都處于“安靜”狀態,極大降低過程中的風險。
手術方式 | 腹腔鏡(微創,恢復快) |
常用麻醉 | 全身麻醉(完全無痛,監護完善) |
適用疾病 | 子宮肌瘤、卵巢囊腫、膽囊結石等 |
?? 小知識: 全麻下腹腔鏡的安全性高,絕大多數患者都能順利恢復。
02 手術后哪些癥狀更要重視?
有些術后感覺并不罕見,不過,出現以下表現時要多加關注:
- 持續或加重的腹部疼痛
輕微酸脹感常見,但如果腹部持續、劇烈疼痛,或者伴有腹脹、不能下床走動,最好及時聯系醫生。
【病例】29歲的林女士,術后幾小時后腹部疼痛明顯加劇,最終經影像檢查發現,切口周圍有小量積液,需要特別處理。 - 反復惡心、嘔吐
只是一兩次的惡心感往往能緩慢減輕。但若頻繁嘔吐、食不能進,尤其是伴有腹脹或延遲恢復飲食,也不能大意。 - 持續頭暈、乏力、呼吸不順
手術結束后的短時虛弱并不罕見,但若持續出現頭重腳輕、心悸或呼吸憋悶,需警惕心肺并發癥。 - 傷口紅腫滲液、發熱
隨訪中若發現傷口紅腫、滲液,或體溫持續上升,有感染可能。
?? 少量輕微疼痛、短暫口干惡心都是常見反應,但如癥狀持續加重或有發熱、劇烈不適一定要隨時就診。
03 為什么會出現這些不適?原理剖析
病人術后有這些反應,其實都是合情合理的。主要和全麻用藥、氣腹操作和手術本身有關。
- 全麻藥物作用:麻醉藥(如異丙酚、芬太尼等)會抑制中樞神經,使大腦暫時“休眠”。蘇醒早期,部分人會暫時惡心、頭昏,這是神經系統調整的正常現象。
- 氣腹壓力變化:為了讓醫生操作更方便,腹腔鏡常常需要注入二氧化碳(CO?)氣體,把腹腔撐起來。這會暫時增加腹部壓力,讓膈肌稍被頂住,導致部分患者腹脹、氣短。
- 體位變化的影響:腹腔鏡手術有時需要調整體位,比如“頭低腳高”或“截石位”,可能影響下肢血流回流,偶爾加重下肢腫脹。
- 蘇醒期的肌肉調整:麻醉恢復過程中,部分患者會有輕微肌肉顫動或不能立刻完全清醒。這大多和麻藥代謝及新陳代謝調整有關。
?? 醫學界數據顯示,約有60%患者術后會出現輕度的惡心/腹痛,這些多能自我緩解。但如上所提及的重癥信號,要高度關注。
04 術后應該如何檢查和評估?
術后的??齐S訪、體征監測是安全恢復的關鍵。每一個環節都有它的講究。
監測內容 | 檢查方法 | 評價意義 |
---|---|---|
血壓、脈搏、氧飽和度 | 儀器持續監測,護士定時測量 | 及時發現休克、低氧風險 |
體溫 | 每6-8小時測量 | 早期捕捉感染苗頭 |
切口及腹部檢查 | 醫生查體,結合超聲或腹部X線 | 判斷有無積液、出血等并發癥 |
呼吸功能 | 目視、聽診、氧飽和儀 | 預防窒息和肺部并發癥 |
?? 建議:術后初期密切監測,變化及時向醫生反饋,有需要時加做血、尿常規和肝腎功能等輔助化驗。
05 怎樣有效緩解術后不適?
不同的不適有對應的科學處理方法:
- 疼痛管理:通常術后可用小劑量阿片類(如曲馬多)、對乙酰氨基酚或NSAIDs(如布洛芬)分階段控制疼痛。如有腸蠕動恢復遲緩,可換用局部鎮痛貼,不建議隨意加量。
- 嘔吐控制:輕度惡心一般隨著進食和活動恢復會慢慢好轉。如較重,醫生可選擇昂丹司瓊、異丙嗪等止吐藥短期輔助。嚴重時要防止脫水。
- 腹脹調理:多為氣腹帶來的短暫不適。幫助恢復腸蠕動的辦法包括早期少量活動和合理飲水。
- 感染處理:一旦發現切口紅腫、滲血或發熱,需規范使用抗生素,偶有切口清創處理。
? 切勿自行加用鎮痛藥或止吐藥,尤其有心臟、肝臟基礎疾病的人群,需要醫生根據具體情況制定用藥方案。
06 術后康復這樣做,更快恢復
- 合理飲食 ??
建議術后3天內優先選擇半流質飲食(如米粥、蔬菜湯),等腸功能好轉再逐步恢復普通飲食??梢赃m當補充新鮮水果和蛋白質食物(如雞蛋豆腐)幫助恢復。 - 逐步活動 ??
等麻醉清醒后,循序漸進地試著下床活動,促進腸蠕動,預防下肢靜脈血栓。每天可以緩步行走,避免長久臥床。 - 按時復診 ??
術后7~10天需到醫院復查切口,聽取醫生康復建議。若有疼痛、發熱、切口異常及時就醫。 - 遵從醫囑,規范用藥 ??
按照醫生處方按時服藥,遇到不良反應及時告知醫護人員。
康復措施 | 具體意義 |
適度飲水 | 促進新陳代謝、支持腸道功能 |
高蛋白飲食 | 幫助組織修復和加速傷口愈合 |
避免負重 | 減少切口張力,預防裂開 |
?? 康復小貼士: 出院后如遇持續發熱、腹痛、傷口流膿、不能正常排尿等,盡快與手術團隊聯系。平時適當曬太陽,有助于情緒和抵抗力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