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了解呼吸道感染:類型、診斷與管理的實用指南
外面刮著風,辦公室里總有人輕輕咳嗽,有人打噴嚏,還有人抱怨早起喉嚨不舒服。不少人覺得,這不過是“換季小毛病”,忍一忍就過去了。但其實,很多我們以為的“小感冒”,都跟呼吸道感染脫不了干系。怎樣看懂它的信號?那些風險到底該怎么防?接下來咱們一起說清楚。
01 容易被忽視的早期信號
說起來,呼吸道感染在剛開始時很“低調”,常常只帶來一些細微變化。比如:嗓子那里有點像被小羽毛掃過,偶爾會不自覺清嗓子,有點干、有點癢。有人起床后覺得鼻子不太通氣,或者早晚時輕微咳嗽。這些癥狀往往斷斷續續,不影響正常生活,很容易被我們當成“天干”或“空調吹多了”。
不少上班族一到換季就會發現自己早晨總清嗓,或者上課的學生說嗓發干,這時多半屬于呼吸道感染的初期階段,不太容易和重感冒區分開。如果忽略了這些“小信號”,有時可能給身體埋下后患。
02 這些表現要當心
- 咳嗽持續、變重: 原先的偶爾清嗓,開始變成經??人裕绕湟归g更明顯。有位21歲的女大學生,感冒后五天開始持續性咳嗽,還伴有少量白痰,睡覺都被咳醒。她以為熬一熬就過去,結果發展成支氣管炎,需要專門治療。
- 發熱反復: 身體開始出現發熱癥狀,溫度可以持續37.5℃以上。不少人會覺得倒點熱水、多蓋點被子就能好??沙掷m發熱不降反升,很可能說明感染加重,比如某位35歲的男性公司職員連續兩天體溫高于38℃,食欲減退,最終查出肺炎。
- 呼吸困難或氣短: 較嚴重時還可能出現胸悶或喘不上氣。一位72歲的老人慢性支氣管炎史,這次突然出現喘息加重,明顯胸悶,最終醫院檢查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
- 持續嗓子痛、聲音嘶啞: 簡單的嗓子不適如果拖了3天不見好,還有聲音發啞,就要小心可能是咽炎或更深層的感染。
03 哪些因素會增加風險
感染的來由其實很講究機制。呼吸道感染,要么是細菌或病毒通過空氣傳播,直接“闖進”鼻腔、喉嚨等呼吸道部位;要么是人本身免疫力降低,給了病原體“可乘之機”。比如冬春交替或季節忽冷忽熱時,呼吸道黏膜對外界變得敏感,容易失守,就像小城的守衛有了漏洞,病毒、細菌這些“不速之客”就容易突破進來。
常見風險因素 | 增加風險的原因 |
---|---|
年齡偏小或偏大 | 免疫系統未成熟或功能下降,抵抗力較弱 |
長期疲勞、壓力大 | 身體恢復能力降低,病原體更易“趁虛而入” |
擁擠環境(如公交、教室) | 密切接觸易于病原體傳播 |
有慢性基礎疾病 | (如糖尿病、慢阻肺)身體調節和免疫功能易被打亂 |
氣候變化大 | 黏膜屏障功能波動,易被微生物侵襲 |
研究發現:流感和其他呼吸道病毒,在人流密集和通風差的環境下傳播最快。除此之外,遺傳體質、空氣質量(如霧霾天)、不良生活習慣(如吸煙)等,也可能影響感染的發生。
04 科學防控這樣做
實際上,大部分呼吸道感染并不可怕,關鍵在于日常預防和科學管理。如果你正在關心“吃什么有益”或“怎么能減少感染”,下面這些方法很實用。
推薦食品/方法 | 功效 | 使用建議 |
---|---|---|
新鮮蔬果 | 含豐富維C,幫助提升免疫力 | 每日2~3種,適量替換零食 |
雞湯 | 促進身體恢復、緩解不適 | 感冒時可溫熱飲用,避免太油膩 |
蜂蜜檸檬水 | 潤喉、補充水分 | 間歇可飲,但不建議一大口喝完 |
洗手 | 清除手部病原,阻斷傳播途徑 | 回家、吃飯、摸口鼻前要洗 |
戴口罩 | 阻隔空氣中微生物 | 公交、地鐵等密閉公共場所要佩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