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緩解術后疼痛的分類與應對指南
手術過后的那幾天,總有人在問:“為什么明明手術做完了,我還是這么痛?”其實,不論是大手術還是小切口,身體都會傳來一些不適。疼痛雖然難受,但并不是一定要完全忍受,區分不同類型的疼痛,找對方法管理,恢復起來會輕松很多。
01 術后疼痛是什么?基本認知 ??
很多人覺得術后痛是難免的,其實不然。術后疼痛是因為手術對身體組織造成了傷害,局部可能有炎癥,神經和免疫系統也都在忙著“報警”。我們大致可以把術后疼痛分為急性期(前兩天最明顯)、亞急性期(第三天到一周)、慢性期(一周以后偶爾還有些鈍痛)。每個階段感覺都不一樣,選對鎮痛辦法才能讓身體更快恢復。如果放任疼痛不管,恢復會慢很多,還容易產生慢性痛,更別提影響心情和睡眠了。
02 這些表現要當心 ??
說起來,每個人對痛的耐受程度都不太一樣,有的人只覺得傷口隱隱作痛,有的人則會不停皺眉,甚至睡不著??梢粤粜囊韵逻@些具體表現:
- 局部輕微不適:比如傷口偶爾有點酸脹,有時像螞蟻咬那樣的刺痛。這種情況一般在術后前幾小時或第二天較多。 例: 李先生,44歲,腹腔鏡膽結石手術后第一天下午覺得刀口一跳一跳痛,但活動還能忍受,很少需要加藥。
- 明顯持續性疼痛:如果劇烈痛感持續超過兩天,或者疼痛影響休息,就應該重視。 例: 周女士,54歲,腰椎手術后三天還覺得刀口發燒似地疼,晚上睡不好。第二天還有點惡心,不愿意下床。
- 合并其他癥狀:比如心跳變快、出汗、呼吸急促,或者還有發冷、嘔吐、便秘等癥狀,要及時聯系醫療人員排查問題。
03 為什么會痛?——機制解析 ??
簡單來說,術后疼痛源于身體“自我修復”時的反應。手術切開組織后,會引起炎癥反應,局部釋放前列腺素這種“催痛小分子”,把神經末梢變得格外敏感(有點像警報器調得特別靈)。有些疼痛還會因為神經受到了直接刺激或損傷引發。部分人還可能因為焦慮、緊張導致疼痛感被放大。
機制類型 | 具體表現 |
---|---|
手術損傷造成炎癥 | 局部紅腫、發熱 |
神經被刺激或損傷 | 放射樣疼痛、麻木 |
中樞敏感化 | 擴散性疼痛、痛覺過敏 |
有的人會覺得,“我明明刀口不大,怎么痛感比別人重?”其實和個人體質、既往痛感敏感性等都有關系。比如同樣的手術,小王幾乎沒感覺,小張卻覺得哪里都不舒服,這很常見。
04 怎么判斷痛到什么程度???
評估疼痛其實就像做一個小問卷,主要靠交流和觀察。醫院用得最多的是疼痛評分量表。常用兩類:
評分工具 | 評判方法 | 適用人群 |
---|---|---|
視覺模擬評分法(VAS) | 直線標尺,0分“完全不疼”,10分“最疼”。讓患者自己選 | 大部分成人 |
數字評分法(NRS) | 直接報數,0~10分 | 操作簡單,適合各類患者 |
評估疼痛時,醫生還會看生命體征變化(如心率、血壓),并結合血常規、肝腎功能、心電圖等結果,判斷是否有并發癥、藥物副作用,這些檢查建議會在術后初期由醫務人員安排,患者通常不需操心流程。
05 鎮痛方法怎么選?常見應對方案 ??
藥物類型 | 常用方式 | 作用特點 | 注意事項 |
---|---|---|---|
阿片類 | 口服/靜脈 | 中重度疼痛鎮痛快,適合急性期 | 可致便秘、嗜睡,要醫生指導 |
非甾體抗炎藥(NSAIDs) | 口服/肌注 | 消炎鎮痛雙效,亞急/慢性期常用 | 不適合有胃潰瘍、腎功能差的人 |
局麻藥 | 傷口局部 | 針對性強,副作用小 | 局限于切口小范圍,需專業操作 |
- ?? 非藥物輔助:如冷敷(減輕腫脹)、適度熱敷(促進局部循環)、心理疏導、針灸。如果覺得疼得厲害又不想多用藥,可以跟醫生溝通,嘗試合適的理療方式。
06 鎮痛藥物帶來的“小麻煩”,怎么解決???
- 呼吸變慢/憋悶:阿片類鎮痛藥有時會讓呼吸變慢,特別是本身有呼吸疾病,比如陳先生(67歲,慢阻肺術后),術后用嗎啡后有輕微憋喘,護士及時減少劑量后癥狀緩解。遇到憋氣或呼吸不暢要馬上告訴護士。
- 惡心、嘔吐:部分人對止痛藥敏感,容易出現反胃??梢宰屷t生加用止吐藥,恢復后逐漸減少鎮痛劑量。
- 便秘:長期應用阿片類藥物會導致便秘,可以合理多吃富含纖維的食物,如紅薯、香蕉、燕麥,必要時醫生會開通便藥。
- 胃腸道不適/腎功能異常:非甾體抗炎藥使用一段時間后,部分患者(如肝腎功能較弱的老人)會感覺胃部不舒服或尿量變少,建議及時復查生化指標,根據醫生建議調整用藥。
總結一下:手術后疼痛不是“必須忍耐”的問題,科學分類、精準管理能幫大家過得更輕松。別因為怕用藥而增加痛苦,也別讓不適硬扛過去。如果有不明白,不妨和醫生、護士聊聊感受。身體是自己的,舒適的恢復過程,更值得每一個人好好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