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高發!上呼吸道感染的科學應對指南
秋冬一到,身邊打噴嚏、咳嗽的人明顯多了起來。辦公室里總有“感冒接力”,地鐵上偶爾能聽見一串連環咳。這讓不少人心里犯嘀咕——是不是因為穿少了、吃了點冷飲,就容易中招?其實,關于上呼吸道感染,許多流傳的說法并不靠譜。想少生病、早恢復,認清它的真實面目才是第一步。
01 什么是上呼吸道感染?八成人都搞錯了
很多人聽到“上呼吸道感染”,就會直接等同于“感冒”或者一切冬天的咳嗽流涕。其實,上呼吸道感染(簡稱“上感”)不只是感冒,還包括咽喉炎、扁桃體炎、鼻炎等。這些疾病的病因和表現可有差異。
病名 | 常見癥狀 | 主要病因 |
---|---|---|
普通感冒 | 鼻塞、流涕、喉嚨發癢 | 病毒為主(如鼻病毒) |
扁桃體炎 | 喉嚨痛、吞咽困難 | 病毒或細菌 |
咽炎 | 咽喉干癢、異物感 | 環境刺激、病毒 |
說起來,真正導致上感的大多是病毒,而所謂“著涼就會感冒”,其實只是外因助攻,真正決定因素是病毒接觸和自身體防護能力。
02 出現這些癥狀要當心!別拖成肺炎才后悔
普通的上呼吸道感染,大多數表現為輕微的喉嚨不適、鼻塞、偶有低熱。這些通常幾天內就緩解。不過,一旦癥狀變得明顯,持續甚至加重,要引起重視。
- 高燒持續超過3天,體溫總在38.5°C以上
- 咳嗽加重,且咳出黃色或綠色膿痰
- 呼吸急促或感到胸悶、喘不過氣
- 全身無力、食欲驟減,伴有劇烈頭痛
?? 有位35歲的女性患者,本以為只是普通感冒,高燒拖了四天才來醫院,檢查后發現已經轉成肺炎。從這個例子能看出,持續高熱、膿痰、呼吸不暢等信號,其實是警惕并發癥的“報警器”,及時就醫遠比硬扛要安全。
03 病毒為何總找上你?這3個原因最容易被忽略
有些人每過一兩個月就被感冒“光顧”,看著身邊有人四季無恙,心里難免疑惑。其實,決定你是否容易被上呼吸道感染盯上的關鍵,不在所謂“體質虛”,而是下面這幾個因素:
- 黏膜屏障被破壞:鼻黏膜就像一道天然防線。如果你常熬夜、空氣干燥、頻繁挖鼻孔,會影響黏膜功能,讓病毒趁虛而入。
- 病毒變異快:感冒病毒每年“變臉”,以前得過的類型,身體未必能防住新一輪來襲。流感季的爆發就是新變種在作怪。
- 免疫應答反應偏弱:如果近期剛經歷應激、吃藥、劇烈情緒波動,機體免疫系統會暫時“分心”,這時正巧遇到外來病毒,感染風險會升高。
04 確診要做哪些檢查?別花冤枉錢
其實,大多數輕癥上呼吸道感染,只憑典型癥狀和簡易體格檢查就夠了。但遇到下列情況,醫生可能建議加做部分項目:
血常規 | 判斷是病毒還是細菌感染,主要用于分辨需不需要用抗生素。 |
CRP(C反應蛋白) | 當懷疑已經有較嚴重細菌感染,輔助判斷病情嚴重度。 |
咽拭子培養 | 主要在懷疑鏈球菌感染(咽痛重)時使用,避免誤用抗生素。 |
??說起來,常見一些患者動輒就要求廣泛檢查和抗生素,其實這樣既容易花冤枉錢,也沒必要負擔副作用。醫生會根據癥狀及發展判斷,別盲目追加項目。
05 科學治療記住"3要3不要"
要做 | 不要做 |
---|---|
合理用退熱藥(如對乙酰氨基酚/布洛芬),按需緩解高熱不適 | 不盲目反復輸液,輕癥輸液無益 |
多飲水、少量多次補液幫助黏膜自我修復 | 不要自行購買抗生素,呋喃西林等藥物無證據支持無腦使用 |
保持休息,但不必絕對臥床,適度活動有助于恢復 | 不輕信“祖傳偏方”或網紅保健品 |
??很多人遇到感冒發燒就想立刻“掛水”,但多數病毒感染并不需要。科學的對癥治療,才有助于快好。
總的來說,上呼吸道感染雖多發,但不等于每個人都無可避免。明白它的成因,理解各種信號,采取科學的檢查與治療方式,多做些預防小動作——不僅有助于減少秋冬生病的幾率,也能讓身邊親友健康多一分保障。遇到癥狀別硬撐,合理用藥比盲目操作強太多。愿今冬更少感冒,更自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