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10秒就有1人確診!2型糖尿病這些信號千萬別忽視
01 什么是2型糖尿病?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并不了解2型糖尿病的真正含義。有的人覺得就是“血糖高”,其實,2型糖尿病的核心問題,是胰島素出現了“用不上”的情況——也就是醫學上講的“胰島素抵抗”。舉個例子,胰島素本來就像送貨員,幫你把血糖送進細胞里,讓身體獲得能量??扇绻霈F了胰島素抵抗,這些送貨員就像堵在門口進不了屋,血糖就只能堆在血液里,久而久之,血糖一點點升高。
和1型糖尿病不同,2型糖尿病不是因為胰島素“全部罷工”,而是身體無法正確利用現有的胰島素。大多數患者發病時,胰島還會分泌一定量的胰島素,但對身體來說已經“不夠用了”。正因如此,2型糖尿病來得悄悄的,很容易被忽視。
02 身體發出這6個信號要當心
- 經常口渴、多飲水 ??
持續總覺得口干,喝再多水也難解渴,這種情況和運動、天熱不一樣,即使靜坐一天仍感干燥。 - 小便次數增加、多尿 ??
明顯比平時上廁所頻繁,尤其是晚上起夜次數變多。有的中年朋友最近總覺得夜間無法睡安穩,就是因為這個。 - 食量變大但體重不增反減
吃得和以前一樣,甚至感覺更餓,可體重卻慢慢往下降。這種變化常被誤以為只是工作勞累,其實未必簡單。 - 傷口不易愈合、皮膚干燥
小傷口拖了好幾周還沒好,甚至容易感染。有位52歲的男性,膝蓋劃傷竟然三周才結痂,這引起了他去醫院檢查,意外查出糖尿病。 - 時常感到疲勞無力
明明沒有熬夜,卻常常覺得疲憊,提不起勁做事,甚至午飯后迷迷糊糊大半天。 - 視力突然模糊
看書/看電視突然變得吃力,尤其是光線變化大時更明顯。不少朋友以為只是老花眼,護理忽略了糖尿病的信號。
? 如果上面信號持續一段時間,別自己扛,建議盡快到醫院檢查血糖,讓專業醫生來判斷。
03 為什么你會得糖尿病?
1. 遺傳因素
如果家里父母或近親曾經有2型糖尿病,后代患病風險會明顯高于一般人。數據顯示,直系親屬有糖尿病史的人群,發病率遠高于無家族史者。
如果家里父母或近親曾經有2型糖尿病,后代患病風險會明顯高于一般人。數據顯示,直系親屬有糖尿病史的人群,發病率遠高于無家族史者。
2. 肥胖與內臟脂肪
腰圍粗、腹部肥胖比起體重超標,更容易引起胰島素抵抗。就像身體里堆了多余的“包袱”,讓胰島素難以順利發揮作用,久而久之血糖就上去了。
腰圍粗、腹部肥胖比起體重超標,更容易引起胰島素抵抗。就像身體里堆了多余的“包袱”,讓胰島素難以順利發揮作用,久而久之血糖就上去了。
3. 缺乏運動
長期缺乏運動,身體“吃得多,消耗少”,胰島素的利用效率也就越來越差。60歲后,身體代謝速度變慢,糖尿病風險也隨年齡增高。
長期缺乏運動,身體“吃得多,消耗少”,胰島素的利用效率也就越來越差。60歲后,身體代謝速度變慢,糖尿病風險也隨年齡增高。
?? 所以說,年齡增長、體型發福,有家族史的人,需要對血糖狀況多留個心眼。
04 確診需要做哪些檢查?
檢查項目 | 具體內容 | 參考正常范圍 |
---|---|---|
空腹血糖(FPG) | 早晨空腹抽血檢測 | 3.9-6.1 mmol/L |
糖化血紅蛋白(HbA1c) | 反映最近2-3個月平均血糖 | <6.5% |
餐后2小時血糖 | 口服葡萄糖水后2小時檢測 | <7.8 mmol/L |
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 | 分階段抽血,看血糖變化 | 空腹/2小時分別低于標準 |
?? 醫生會結合身體狀況和家族史來判斷是否需要這些檢查。有任何一項明顯超標,就要及時與醫生溝通。
05 科學治療記住“三駕馬車”
- ① 飲食控制
合理分配主食、蛋白與蔬菜比例,推薦日??啥噙x燕麥、雜糧飯,適量低脂奶制品和豆制品,幫助延緩餐后血糖上升。 - ② 健康運動
每周累計150分鐘有氧運動,比如快走、騎車、游泳等。尤其推薦飯后半小時去散步,這樣有助于血糖穩步下降。 - ③ 藥物管理
遵醫囑使用降糖藥。最常用的二甲雙胍,主要作用是改善胰島素抵抗。使用時要注意吃飯后服用,防止胃不適。有些朋友可能還需聯合其他降糖藥或注射胰島素,由醫生根據具體情況安排。
?? 三大措施相輔相成,只有堅持配合,才能把血糖控制在目標范圍內,減少并發癥風險。
06 做好5件事遠離糖尿病
1. 管好體重
保持健康體型,BMI控制在18.5~23.9,尤其注意腰圍不要太大。
2. 多選粗糧和膳食纖維
全麥面包、燕麥、糙米等可增加飽腹感、減慢餐后血糖波動。
3. 每周150分鐘有氧運動
快走、健身操、游泳均可,每次30分鐘,分5天完成。
4. 良好作息
保證7-8小時優質睡眠,避免熬夜,作息規律有助于血糖穩定。
5. 定期體檢
建議40歲起,每年查一次血糖和血脂,特別有家族史的朋友更要定期檢查。
?? 保持好習慣,不用天天焦慮,健康就在日常點滴中養成。發現異常及時就醫,是對自己負責任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