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囊切除手術麻醉:這些關鍵問題一定要問清楚
01 麻醉為何必不可少?手術大概做多久?
說要做膽囊切除,家里人總會關心一句:“麻醉安全嗎?會不會手術沒做完人先醒了?”這其實是很多人掛心的問題。膽囊切除不管是腹腔鏡還是開刀,全部都需要麻醉。沒有麻醉,身體哪能承受手術帶來的一連串刺激呢?麻醉像一道“防護墻”,幫身體減少痛苦,同時讓醫生順利操作。
腹腔鏡手術現在用得最多,大多數人全程在麻醉中,手術時間一般在15分鐘到1小時之間;開腹手術操作復雜些,麻醉過程可達2小時。只要麻醉監護流程合規,不會出現“麻到一半人就醒了”這種情況。
02 麻醉方式怎么定?全麻還是半麻?
麻醉方式 | 適用場景 | 特點 |
---|---|---|
全身麻醉 | 超過九成膽囊切除,尤其是腹腔鏡 | 人在全程無意識,操作靈活,麻醉深度易監控 |
椎管內麻醉 | 小部分開腹手術或不能全麻者 | 腰部麻醉,病人清醒,適合特殊體質 |
大部分人都是全麻。像部分肥胖患者、心臟不好的患者,麻醉醫生會考慮更加穩妥的方案。有一位63歲的男性朋友,因為心臟做過支架,醫生就提前設計了備用的麻醉流程,并和他充分溝通。這讓他手術當天沒有一點慌亂。
03 麻醉風險有多大?哪些人需要特別關注?
很多人會覺得麻醉很神秘,其實現代麻醉技術越來越安全。從大樣本數據看,嚴重麻醉并發癥的發生率低于0.1%。但不可忽視的是,少部分高風險人群確實需要更細致的評估和預案。
- 1. 有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如哮喘): 麻醉期間容易出現氣道痙攣,麻醉醫生會提前做氣道評估。
- 2. 睡眠呼吸暫停: 睡覺會出現呼吸中斷,麻醉蘇醒期監護必須加強,有的患者術后會送進恢復病房照看。
- 3. 藥物過敏史: 尤其是麻醉相關藥物過敏,術前都要詳細告知。
其實,只要提前告知真實健康狀況,麻醉團隊會做好相應準備,單靠一次“體檢”查出的風險畢竟有限,還是溝通更關鍵。
04 為什么必須術前禁食?水也不讓喝?
術前一天家屬總會擔心:“都餓了快一天了,就不能喝點水嗎?”其實禁食不是為難大家,背后是有科學依據的。打個比喻:胃就像裝滿水的塑料袋,麻醉一打,胃里的食物和水可能會被壓出來,一旦嗆進氣管,容易引起嗆咳、吸入性肺炎這類危險狀況。
醫學上,常規要求術前6-8小時不進食,2小時不飲水。糖尿病人對血糖尤其敏感,術前餓著肚子的同時,血糖監測一定要跟上,有需要可以和醫生商量用藥和進食安排。
05 麻醉后多久能醒?會有哪幾種不舒服?
手術當中,醫生密切監控,麻醉結束后,通常10-30分鐘內人就能蘇醒。部分人蘇醒后發現自己嗓子有點難受,有的人會覺得像“剛感冒嗓子發干”,其實大都是氣管插管引起的短暫反應,一般幾個小時內逐漸恢復。
- 喉嚨痛:大約每5個人就有1人體驗過。
- 惡心、嘔吐:發生在20%左右的人群里,術后可以請醫護協助處理。
- 頭暈、嗜睡:屬于藥物代謝中常見的表現,通常休息即可緩解。
總體來說,這些都是暫時現象,只要不用力說話、進食放慢節奏,多喝溫水,有助于不適癥狀早日消散。
06 術后怎么吃?幾天能恢復正常?
很多朋友一蘇醒就迫不及待想喝水或吃東西,術后飲食建議其實有分階段。一般第一天建議只喝清水、糖鹽水等流質,恢復感覺良好再慢慢過渡到半流質,后面能吃軟飯粥,最后才能恢復“正常飯菜”。
恢復階段 | 飲食建議 |
---|---|
術后6小時 | 可以少量飲水,但嘴巴很干也要慢慢咽 |
術后1天 | 清湯、米湯、淡糖水,小口多次為主 |
術后2-3天 | 軟食、半流質飲食,比如稀飯、蛋羹 |
術后3天后 | 飲食逐步恢復,但油膩、辛辣少碰 |
?? 手術當天小提醒:這些準備不能省
- 攜帶 近期心電圖和血液檢查報告
- 有假牙、隱形眼鏡等,請提前取下并主動告知醫護
- 金屬飾品取下,穿著寬松、易脫的衣服進手術室最方便
- 過往任何異常對麻醉的反應(比如暈麻藥),一定要如實告知